统一六国的秦始皇嬴政和汉帝国的创建者刘邦,像是隔代的两位开国君主,其实仅相差三岁,他们都是从战国衰世走出来的同一代人。秦始皇驾崩时,刘邦四十七岁,从泗水亭长任上起兵反秦,开启了他的传奇大业。本书从指出人们的历史错觉入手,以历史学家最为引人入胜的方式,讲述秦帝国崩溃的经过,以及刘邦、项羽等英雄豪杰崛起的历程。
对于秦,近五十年来有很多重要的考古发现,包括秦始皇陵兵马俑的发掘和大批秦简的出土,刷新了我们对秦帝国和秦始皇的认识。本书是第一部叙述体的史学作品,将史书的记载与文物简牍、实地考察相结合,全新讲述秦帝国的始末。
李开元 四川成都人,1982年北京大学历史系毕业,留校担任田余庆先生助教。1989年获东京大学文学博士。现任日本就实大学人文科学部教授,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主要研究秦汉史。除本书姊妹篇《楚亡:从项羽到韩信》外,还著有《汉帝国的建立与刘邦集团:军功受益阶层研究》(2000)、《秦谜:重新发现秦始皇》(2015)等。
看完《秦崩》,迟迟无法下笔。思绪万千,不知从何说起。然而,这篇读后感,我不得不写。 本书几大亮点:一是文体独特。正史解读中穿插着旅游地理片段,把两千多年前历史的遥远虚无,通过作者自己的实地凭吊,增添了脚踏实地的厚重感。二是视角有趣。“刘邦仅比秦始皇小三岁”...
评分《复活的历史:秦帝国的崩溃》之繁体版是《秦崩》。 《秦崩》在台已印行多次,上了畅销榜,有大量彩图。 简体版彩图不多,印行两次。 领导说,这说明台湾读者文化水平高于大陆,所以能接受这种有文化含量的历史书。 怎么介...
评分其实我不太爱看古代史,总觉得离自己太遥远了,加上那个时期人的思想和行为,很多是我们现在无法理解的,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份不理解反而增添了神秘的色彩,靠仅存的一点遗迹或者有限的史料记载,来尽可能的还原几千年前的真相,孰是孰非已无需深入评判了,那曾经的繁荣萧索...
评分一切不曾发生,除非它被记录。《复活的历史:秦帝国的崩溃》所要做的,是再次呈现秦汉之间纷繁复杂、多元交织的历史变迁和社会动荡,这不是一个简单的工作。这不仅是因为秦汉时代距离今天已经两千余年,还在于我们已经拥有了汗牛充栋的解释性文章,很多问题似乎在专业领域已经...
评分作者自称受黄先生《万历十五年》的启发,原景再现式叙述历史,行文比黄先生更流畅,更多强调人物性格和当时情境对历史事件走向的影响。最喜欢对刘邦、项羽和赢胡亥的刻画。全书最后对贾谊《过秦论》的评论很耐人寻味,似乎在表达刻意对新近发生历史的避重就轻式回顾的担忧。
作者将文献史料与考古文物、实地考察相结合,讲述了秦帝国崩溃的经过,以及刘邦、项羽等英雄豪杰崛起的历程,并对秦帝国毁灭的原因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忽视道德伦理规范和人文教育体系建设,使秦帝国道德底线沦丧,人心离散。另外,作者在感叹历史残酷之余也呼唤人类和平,体现了作者强烈的人文精神与历史使命感。但是限于资料的不足,作者基本上围绕《史记》的内容展开叙述,新意不足。对秦帝国走向崩溃的过程平铺直叙,重点不突出。可读性上也比较差,不如《流血的仕途》和《那时汉朝》那样的通俗历史吸引人。总的来说,有一点失望,希望下一部《楚亡》能好一些吧!
评分有些内容完全是根据史记翻译过来的。。。不过里面有些写法可以学习,厘清了一些史实
评分陈胜起义,建立的是打着旧贵族的旗号的平民式王政,而旧贵族也很快夺回了王权。项羽的分封,不能简单地认为是历史的倒车,他分封的基础建立在战功,而非旧贵族的血统上,设立义帝熊心,留下了秦帝国皇帝的合法性,并且继承了以郡县为基础的社会基层组织。故而作者将其视之为汉朝郡国并行的蓝本,与汉帝国交接历史大旗的过渡阶段。
评分有些内容完全是根据史记翻译过来的。。。不过里面有些写法可以学习,厘清了一些史实
评分不如《楚亡》,枝蔓和抒情都多了点,让整本书的知识含量被大大稀释。作者希望写一本《万历十五年》,但显然还有不小距离。即使有作者师习太史公,到各地访古,亲身感受历史,也还是不能弥补秦汉史料过少的缺憾,没有办法讲述完整的故事。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