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分为上下两部分,上编政治史,按照历史顺序加以串联,在理乱兴亡的同时将历史知识更系统地进行梳理,下编主讲文化现象。吕先生著此书时正值抗日战争,是为了满足当时大学教学的需求而编写,如今看来,这种特殊的体例对初学者系统掌握历史各个方面还是很有帮助的。
本书从面世至今,不断再版,足以说明人们对吕先生和他以白话写通史的认可。对于这样一部经典之作,长处本无需赘述,可在此仍要强调一下本书的特点:我国历史上优秀的史学典籍本是不少,无奈笔墨宏大过于高深,将文言功底本就不深的初级读者挡在了门外,而吕先生这本书简明扼要,行文浅显,相对简单了不少。
吕思勉
1884—1957
字诚之,笔名驽牛、程芸、芸等,江苏常州人。中国近代历史学家、国学大师。与陈寅恪、钱穆、陈垣并称为“现代史学四大家”。
吕思勉是史学界公认的史籍读得最多的一位学者,二十四史曾通读数遍。他也是我国现代史学史上唯一一位在通史、断代史和专题史等诸多领域都作出重大贡献的历史学家。
吕思勉一生桃李满天下、著作等身。他的学生有:钱穆、赵元任、黄永年等;他的著述主要有:《白话本国史》《吕着中国通史》《先秦史》《秦汉史》《两晋南北朝史》《隋唐五代史》《历史研究法》《史学四种》《中国民族史》《经子解题》《先秦学术概论》《理学纲要》《宋代文学》《中国制度史》《文字学四种》《吕思勉读史札记》等。
读吕思勉先生的《中国通史》,内心一直处在对吕先生学识的钦佩和对自己读书太少的愧疚之中。经过上学期间多年的历史知识学习,对我国整个历史脉络和发展框架,都是熟悉和掌握的。但不得不说,这种熟悉和掌握,主要还是针对常规史实信息本身,并且习惯了课本中以时间为主顺序讲...
评分这个星期因为自己偷懒的缘故,只读了本书的第一二章,即《婚姻》《族制》二章。关于古代婚姻和族制,之前读的其他读物已有涉及,吕先生的论述则更为完整。当然,即使吕先生自述「叙述力求扼要,行文亦力求浅显」,但是读起来还是颇有些费力。吕先生写作此书,文白夹杂,用字精...
评分一 这部通史断断续续读了大半年才读完,实在不太容易。文字并不难读,内容也不晦涩,只是内容太多,不得不慢慢消化。 二 读完此书最大的感受是吕思勉先生真是博古通今,书中不仅涵盖了自炎黄至清末民初的政治史,更包罗了社会史和文化史,从婚姻、政体、财产、官职、兵制、刑...
评分严耕望当年将吕思勉,陈寅恪,钱穆,陈垣并称为中国史学四大家,对于钱穆和陈寅恪,国人早已耳熟能详,对于吕思勉,大概是被遗忘在历史角落的只能成为少数人的谈资吧。这或许有些曲高和寡的孤寂之感,不少人觉得庆幸,只是吕思勉先生的“曲”是极其通俗又是极其缜密的,实在不...
评分说来有点惭愧,书读了大半年都还没读完,但是私以为吕思勉的中国通史最有特色的地方正在于此,他不要求你通读全本,也不强求你记下历史事件的种种细节,只需要如同作者所说,了解事件的来龙去脉,以及当时的背景,以分析的精神去看待某一个事件。最后,于心中留下分析时的思路...
粗略地读完,似一块干涩的硬面包,太难啃了,主要原因在于:1.历史叙述高度压缩,常常长串人名地名,让人不知所措;2.文字半文半白,阅读的连贯性大打折扣;
评分吕先生言,此书之意乃欲求中国人于现状之所由来,多所了解。想来是可以实现的。先生博学,一部通史,兼有广度又不失深度。
评分在西学东渐的情况下结合中西史学优点的中国史实属尚佳。
评分外行人读《通史》概略,是为进一步深入理解中国历史和历史学打基础。因此,必须容忍阶段性阅读快感不足。
评分十星学术著作,文言文功底扎实的读者,不求甚解一个月也能读完,如果本着做学问的严肃态度,再辅以实地考证,则穷尽一生未必能够读完,有种书是当的起浩如烟海四个字的。未来大学开中国通史这门课,现成的、最好的教材已经诞生了,无需再浪费人力物力,集合一帮学阀重新编写。读完全书的一大感受,吕先生政治上应该属于保守主义者,观其人对于婚姻、女权等社会问题的态度,却又比今天的许多白左走得更远,左右从来不存在绝对的鸿沟,两者都把砝码向天秤的中间挪一挪,形成一种动态平衡,也许就达至了古代哲学中阴阳调和的理想状态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