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标签: 陈寅恪 历史 魏晋南北朝 中国历史 中国古代史 魏晋 南北朝 中国
发表于2025-05-28
陈寅恪魏晋南北朝史讲演录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本书是当代史学大师陈寅恪先生(1890-1969)有关魏晋南北朝史的讲演录,由万绳楠教授根据笔记整理而成。陈寅属先生研究史学至勤,著作甚富,尤其是其中国中古史学的研究对当代影响最巨;但在其已出版的作品中,尚无系统的断代史之作,本书则能补陈书之阙,因而被誉之为“稀世之珍”。书成,并由北京大学周一良、王永兴教授审阅。
本书虽非陈先生的原著,但仍较为真实地体现了陈先生在魏晋南北朝史方面的研究成果。
万绳楠,1923年生,江西南昌人,当代著名历史学家。1942年国立十三中学毕业,同年考入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历史系,1946年大学毕业,同年考取清华大学历史研究所,师从清华四大导师之一陈寅恪,1948年毕业,为陈寅恪的关门弟子。毕业后即弃笔从戎,参加革命。解放后先后任教于安徽大学、合肥师范学院、安徽师范大学,系安徽大学历史系创办者之一。著有《魏晋南北朝史论稿》、《魏晋南北朝文化史》、《中国长江流域开发史》等,并据1940年代末陈寅恪在清华大学开设“魏晋南北朝史研究”的课程笔记,整理成《陈寅恪魏晋南北朝史讲演录》。全国劳动模范,“五一”奖章获得者。
:K235.07/7239
评分言简意赅
评分在从上海回成都的飞机上读完了此书,无条件评五星。
评分修行98th,算是全集补遗,失之过浅。金明馆丛稿首编言魏武与袁绍之争是阉宦门第与高门士族之争,此书中已经默默修正为寒门与高门士族之争,此处大善,而苻坚伐东晋合情合理一事陈公依然执着坚守,我颇不以为然,王景略虽死,苻秦内政无不可制之事,假以时日慢慢消化不难打造铁桶江山,没有以外战转移内部矛盾之必要,而且苻坚绝无欲借战事一统江山同时消弭羌与鲜卑实力的想法,因为作为先锋的梁成,苻融两军合共三十万全部是氐族自身精华部队,淝水一败,氐人不可再起而羌,鲜卑几乎毫发无损,苻坚此战全无战略眼光,政治深意,不过因骄而已,习凿齿语:昔齐桓一矜其功而叛者九国,曹操暂自骄伐而天下三分。皆勤之于数十年之内而弃之于俯仰之顷,岂不惜乎。有了下句,苻坚骄躁忘忠良之言而延乱世七十年,多杂国十余,后人行事,可不慎乎?
评分第一次读的时候,是把里面很多结论当做定论来看的。现在再读,发现问题很多,逻辑不确定、材料支撑不足的地方比比皆是。但是更加觉得陈先生了不起,从纷乱的史料当中,把许多看似无关的资料关联起来,发掘出新的线索,指出新的出路。
说实话,我对那些利用幽默风趣讲故事方式来讲历史的人是又爱又恨,我佩服他们能将历史故事和人物讲的风趣幽默,能让那些本以为历史是无趣且难以接近的人发现历史的趣味,就像易中天与当年明月一般,他们的书让我周围那些爱看言情,玄幻小说的男女接触并走进的历史。 ...
评分 评分当我端着它准备去厕所的时候,我想发这样一条状态: 所谓堕落就是以前端着一本《庄子》的打印小册子可以在厕所里蹲半个小时,现在拿一本《魏晋南北朝史讲演录》五分钟就出来了。 而事实是,四十分钟以后我才艰难地撑起麻木的双脚走出来。 这书的浅显当然是原因之一。看《元...
评分陈寅恪先生在法国留学时系统地学习了政治经济学的知识,他在美国国留学时看到了中西文化差异中的相似性,盖天理人情,有一无二,有同无异。他在德国留学时掌握了考证的精确性和彻底性。这些经历都对他日后成书的风格有着莫大的影响。 他在德国求学的时候,根据后来同是清华国学...
评分待看到外一篇桃花源记的考证,我才确信这本书以前翻过,大概是在老馆的人文社科阅览室吧。可当时只能隐约感觉陈先生中(清人治学)西(历史语言学)相溶的治学风格,具体的内容却是读过就忘。 六七年后读这书,正是资治通鉴读过魏晋读到南北朝时,再读此书顿觉哪怕三言两语的...
陈寅恪魏晋南北朝史讲演录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