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标签: 刘禾 文学理论 文学研究 思想史 近代中国思想与文化 语言学 现代文学 文化
发表于2025-02-22
跨语际实践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跨语际实践的研究重心并不是技术意义上的翻译,而是翻译的历史条件,以及由不同语言间最初的接触而引发的话语实践。本书所要考察的是新词语、新意义和新话语兴起、代谢,并在本国语言中获得合法性的过程。 本书从跨语际实践的视角,通过复原语言实践中各种历史关系赖以呈现的场所,分别考察了翻译中生成的现代性的不同层面,以期重新思考东西方之间跨文化诠释和语言中介形式的可能性。
刘禾,哈佛大学比较文学博士。现任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终身人文讲席教授,执教于东亚系和比较文学与社会研究所。1997年获美国学界,艺术界最高荣誉之一的古根汉奖。主要英文专著有Translingual Practice(斯坦福大学出版社,1995),Tokens of Exchange(编著,杜克大学出版社,1999),The Clash of Empires(哈佛大学出版社,2004);中文著作有:《语际书写》(上海三联书店,1999)等。
作者提出了很多创见,实在很有启示性。对几篇中国现代文学的解读也很独到,学到了!#2016使劲读#035
评分其实挺不错的,被一干西方理论的仇视者妖魔化过甚。作者提出了太多创见,却硬要都塞到“跨语际实践”的大帽子下面,反而模糊了它的定义。处理成一本论文集可能更好。
评分很复杂的一本书。 从司空见惯的观点——中国的现代性的发现是被西方观点压抑的——出发,论及翻译语言的转变,国民性,个人性,小说表述模式(自由间接引语(或谓人称的叙事视角),欲望叙事(心理视角)),女性主义批评,语言学。 内容复杂,但是同多数译本理论书不同,文中解读的文本来自于现代文学的经典文本,因而可读性大大增强。唯一的问题还是翻译语言的冗长,以及自造词的读解不确定性。 又,因为关于翻译语言采用材料的不可靠性,稍微降低了本书的可信程度。
评分这本书很神奇,刚被译介为中文时被某些学界人士大加批判,现在在豆瓣上英文本竟得到了9分的高分。考虑到本书的成书年代(1990s),作者提出的“跨语际实践”问题非常重要,不同语言之间的交流在历史上往往具有深远影响。但是或许因为知识背景和学术训练路径的不同(文学),本书在材料方面的搜集和分析上仍显不足,例如已有人批评过的关于鲁讯国民性思想的来源,以及对于“国粹”的分析完全关注于汉人群体的立场和解读,如果材料更加扎实,或许提出的理论会更有说服力。
评分好几章好像和跨语际实践没什么关系?像现代文学论文,现代文学的文章我根本看不懂。还要写有关于刘禾这些书的文章,怎么办???
我在本书提出“跨语际实践”的概念,目的在于重新思考东西方之间跨文化诠释和语言文字的交往形式究竟有哪些可能性。 ——《跨语际实践》 东西方之间的关系,旧有的说法大概是这几种 1.影响与被影响。西方的入侵一方面使东方经受了沉重的灾难,另一方面也让东方有了发展和进步的...
评分 评分我在本书提出“跨语际实践”的概念,目的在于重新思考东西方之间跨文化诠释和语言文字的交往形式究竟有哪些可能性。 ——《跨语际实践》 东西方之间的关系,旧有的说法大概是这几种 1.影响与被影响。西方的入侵一方面使东方经受了沉重的灾难,另一方面也让东方有了发展和进步的...
评分 评分令人惊喜的一本书了! 中西方在二十世纪初的历史性交往的研究落实在语言世纪的领域里,由于中国现代知识传统创始于对西学的翻译、采纳、盗用,中西方交往的研究通常以翻译为起始点。很早就想考察译介过程中,新词语、新意思和新话语的产生和代谢,是如何进行和发生的,这本书中...
跨语际实践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