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徽因(1903-1955):女诗人、建筑学家。原名徽音。福建闽侯人。1919年父去英国,1921年回国。1923年赴美国留学,入宾夕法尼亚大学学习建筑,后入耶鲁大学戏剧学院学习舞台美术。1928年回国,参与创办文艺刊物《绿》。1930年后在东北大学、燕京大学任教。30年代从事诗歌创作,为新月派成员之一。主要作品有:小说《九十九度中》,散文《窗子以外》,剧本《梅真和他们》。建国后任清华大学建筑系教授。
林徽因小说《九十九度中》是早期运用现代派手法的名篇。作者选取北京夏季炎热的一天,以挑夫流动的脚步,将貌似互不往来的社会各阶层不同的生活场景连缀在一起。小说截取生活中有代表性的片段,且让这些片段带着生活本身的空间广延性与时间连续性,展示了1930年代中国都市生活的样态,以其相当的整体性具备了现代中篇小说的格局,同时处处体现出悲悯的情感和对底层的人道主义关怀。
《九十九度中》之所以在现代文学史还有一席地位,是因为其独特的文风与结构。这也是一篇为艺术而艺术的小说。小说截取在酷暑下市井平常生活。天气热、环境更热。着实是鲜花琢锦,烈火烹油的样子,很像是中世界的风物画,或者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 因此,小说的故事情节...
评分这本书,和她的诗歌一样,占了时机的先机(最早采用意识流写法),但纵横比较其他作家,其实是较为一般的,可能因为她是美女,大家觉得难得,就捧上去了。傅斯年说她的才华在冰心之上,把她感动的很,可是傅斯年是众所周知的fg的,而冰心和他的政治立场明显不同,傅斯年对冰心...
评分这是一本值得读的书,不只是阅读,更值得朗读。 当我竖起书,朗读完两遍《窗子以外》,真的像回到小学时候的语文课,在抑扬顿挫的真情里,被作者、被文字、被其中跳跃的思路感动了…… 林徽因的文字,有二三十年代白话文的味道,更有英文逻辑的影子,所以对习惯当今行文风格...
评分是要画一幅大热天里的上河图么?忽剌剌地,众生相突兀在眼前:怔怔的高寿老太太,撒娇的富家千金小姐,愤懑却又无奈的丫头,喝冰镇糖水丧了命的挑夫,面对死亡求救淡定的医生......可惜书毕竟不同于画。若非真有本事,能在概览和细品间收放随心恰到好处,倒还真不如流水般地娓...
评分当年,一篇早已搁浅的论文。。
评分本是不怎么待见她的,但是看了她的文,发现,果然是有才情的女子,才配得上那么多的争议与骄傲。八卦什么的,五分信,五分留。
评分凌乱,略矫情,看完很压抑。
评分后面的模影零篇很感人 她和冰心吵架的那段很搞笑 不要为了她和徐志摩是不是真的有点啥吵起来嘛
评分破碎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