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活》(1889—1890)是托尔斯泰思想艺术的总结。作品以一起真实的刑事犯罪案为基础,通过描写男女主人公复杂曲折的经历,展示了俄国当时社会的黑暗,在对政府、司法、教会、土地私有制和资本主义制度进行深刻批判的同时也在宣扬不以暴力抗恶和自我修身的说教。
作者
列夫·托尔斯泰(1828—1910)俄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思想家。他的作品包括文学、宗教、哲学、美学、政论等,反映了俄国社会的一个时代,对世界文学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代表作有《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宁娜》《复活》等。
译者
汝 龙(1916—1991),曾用名及人,江苏苏州人。1938至1949年先后在四川、江苏等地担任中学英文教员。新中国成立后曾在无锡中国文学院、苏南文化教育学院、苏州东吴大学中文系任教。1953年曾在上海平明出版社编辑部工作。1936年开始从事文学翻译工作。译著有高尔基的《阿尔达莫诺夫家的事业》、库普林的《亚玛》、托尔斯泰的《复活》、《契诃夫小说选》等。
如果说《战争与和平》是托尔斯泰的代表作,那么《复活》就是概括了托尔斯泰的思想和理念。年轻的时候,觉得读完托尔斯泰的书是不可能的,那么厚嘛!但是一部接一部,我无法停止阅读托尔斯泰的作品,他的文字那么伟大和有力,让我感动至深,每次看完都要回味大半年。 《复活》...
评分 评分 评分不得不羞耻的说我觉得心灵受到了洗涤。 名著和一般书的区别,很大一部分在于它不是一本书只有一两段金句,而是一整本都很有力量,能让你跟着跌宕起伏,却不是因为情节。 托尔斯泰写东西有种抽丝剥茧的冷静,力冈翻译得也超级好,海豹式鼓掌!遇到这种翻译就很想给他跪下来磕头...
评分阶级固化有信仰的时候,人高尚的无法想象。
评分【藏书阁打卡】聂赫留朵夫的精神历程是一场关于道德自我完善的心灵博弈,在经过自我的忏悔之后走向了拯救自身的复活。全篇完美的诠释了《追风筝的人》的这句话--我们总喜欢给自己找很多理由去解释自己的懦弱,总是自欺欺人的去相信那些美丽的谎言,总是去掩饰自己内心的恐惧,总是去逃避自己犯下的罪行。但事实总是,有一天,我们不得不坦然面对那些罪恶,给自己心灵予救赎。
评分【藏书阁打卡】书中的涅赫柳多夫公爵大概是托尔斯泰本爵吧!人的品性是复杂的,可以看出托尔斯泰他一生也都在纠结、反复。人性的善良或是丑恶,好人或是坏人,不大能一概而论断,这是托尔斯泰的晚期作品,感觉涅赫柳多夫公爵这个时期世界观的变化大概正体现了托尔斯泰当时世界观的改变。一开始本以为通篇都会是浪子的忏悔,实则是托尔斯泰用了大量笔墨描写法庭的法律流程。可以想见,在创作之前,托翁在枯燥的法律法规方面花了多少心思。真应了中国那句老话“功夫在诗外”。而最后部分例行进入他最喜欢的宗教说教环节。 嗯,不好说喜好如何。也不知道此书的“复活”指人类最美好感情的复活、良心的复活、还是是道德的自我完善?另外感觉托翁书中的女人都好惨,是因为他妻子的原因吗?
评分木心说得对,这本书如魏碑,现代许多小说往这儿一扔——小气了
评分我五年级时读的,那时候我对书里的内容一并接受(现在不这样了)。我可以说这把我害惨了,导致我初二前后思想有了极大的转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