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翰・沃尔夫冈・歌德(1749-1832),德国最伟大的诗人,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被称为与荷马、但丁、莎士比亚并列的四大文豪。 《浮士德》是歌德的代表作,为诗体悲剧,它根据十六世纪―民间传说创作而成,是歌德倾注了毕生心血写成的宏篇巨著;它描写主人公浮士德一生探求真理的痛苦经历,反映从文艺复兴到十九世纪初整个欧洲的历史,提示了光明与黑暗,进步与落后,科学与迷信两种势力的不断斗争。歌德借助浮士德的抱负和追求,表达了他本人对人类未来的远大而美好的理想。 全书由一系列叙事诗、抒情诗、戏剧、歌剧以及舞剧组,涉及神学、神话学、哲学、科学、美学、文学、音乐以及政治经济学。 同样,《浮士德》与荷马的史诗,但丁的《神曲》、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并列,同为欧洲的四大名著。
约翰·沃尔夫冈·歌德(1749-1832)是欧洲文艺复兴以来最后一位“在思维能力、热情和性格方面,在多才多艺和学识渊博方面的巨人”。他一生著作等身,一部较完备的全集(如“苏菲版”)竟达一百四十三卷,《浮士德》则是他倾注毕生心血写成的、从头到尾共计一万二千一百一十行的一部宏篇巨著。从一七七三到一七七五年他动手写出了《浮士德片思》;一七九七年在席勒的鼓舞下重写《浮士德》。
一、关于“浮士德精神”的形而上的符号 在讨论到“浮士德精神”的绝大多数时候,无论是国内流传的《浮士德》的大多版本的序言,还是国内有关西方文学史乃至德国文学史的教材,包括现今几乎“全能”的几个诸如baidu和google几个主流网站里的相关词条,都默契到可以称得上是和谐...
评分《浮士德》被赞誉为经典的悲剧史诗,因为它在有限的篇幅里试图去展示最为广阔的社会图景和人类对理想、对终极幸福追求的悲壮而令人震撼的不懈努力。虽然最后迎接浮士德的是无法逃脱的死亡、停止、一无所获,但是谁又能避免这些必然不能改变的命运呢。命运,总是更强悍的,...
评分学校图书馆的这套,很有历史感 非常想骗出来,但是还是还回去了…… 这句话查了很久才查到,也问了学校里的德国老师如何发音 果然比较困难 我一共就会四句德语 早上好,鳄鱼,某句粗话,外加这句: 时间,请停一停,你真美丽 早上上课的时候,说到《浮士德》,令人难以置信的是...
评分《浮士德》这部悲剧是歌德从二十几岁起始、直到八十几岁在他死的前夕才完成的。六十年间经过改稿,经过停顿,但是最后的定稿从头到尾一万二千一百一十一行都被一个一致的精神贯注着。19世纪后半叶,有一部分研究《浮士德》的人,不视《浮士德》系一整体,而分成片断,并...
评分《浮士德》这部诗剧是歌德耗费60年写就的,在这本书中,歌德通过对浮士德的思想进行描写,塑造了浮士德在不同时期的形象,“浮士德精神”也是后世借此而产生的一个对浮士德思想的描述的代名词。 然而,“浮士德精神”经过了长时间的传承和各种因素的影响,被渐渐脸谱化了,渐渐...
很多地方实在是不明白,所以还不敢妄加评论。大体上能看懂的就是浮士德厌弃世俗的庸俗和虚伪之后即便与魔鬼同行也不断追求纯洁的爱情、至高的美,和无私的博爱的过程中不得不经历的痛苦与挫败。虽然对注释有很多的不满,但是我还是非常认可绿原的翻译,读不懂的原一定因出在我自己身上
评分永恒的女性,引我们飞升。相比于维特所写的青春理想精神的死去,浮士德无疑展现了一个人完整的一生。浮士德自强不息的追求是行走在精神的道路上,他经历了青年时期寄托在人间爱情上的理想主义,在追求美的道路上遭遇挫折,最终在历史中希望建立桃源,却也最终没有成功。这暗示着人间现实、历史生活中的完美终不可得。但是自身追求的精神之路却已成为天国的阶梯,成为彼岸与此岸唯一的渡船。与其说,梅菲斯特代表了辩证的人性,不如说它象征着超越之路的所有阻挠。以精神自我超越代替信仰的虔诚,这体现了启蒙的精神,神对于人最后的宽恕,却也意味着某种程度上的对于宗教精神的和解。灵魂最后的一跃,是上帝对人的救赎。
评分很多地方实在是不明白,所以还不敢妄加评论。大体上能看懂的就是浮士德厌弃世俗的庸俗和虚伪之后即便与魔鬼同行也不断追求纯洁的爱情、至高的美,和无私的博爱的过程中不得不经历的痛苦与挫败。虽然对注释有很多的不满,但是我还是非常认可绿原的翻译,读不懂的原一定因出在我自己身上
评分永恒的女性,引我们飞升。相比于维特所写的青春理想精神的死去,浮士德无疑展现了一个人完整的一生。浮士德自强不息的追求是行走在精神的道路上,他经历了青年时期寄托在人间爱情上的理想主义,在追求美的道路上遭遇挫折,最终在历史中希望建立桃源,却也最终没有成功。这暗示着人间现实、历史生活中的完美终不可得。但是自身追求的精神之路却已成为天国的阶梯,成为彼岸与此岸唯一的渡船。与其说,梅菲斯特代表了辩证的人性,不如说它象征着超越之路的所有阻挠。以精神自我超越代替信仰的虔诚,这体现了启蒙的精神,神对于人最后的宽恕,却也意味着某种程度上的对于宗教精神的和解。灵魂最后的一跃,是上帝对人的救赎。
评分文明与欲望相互滋长,权力意志的最终指向是拥有自己。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