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返美丽新世界

重返美丽新世界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北京时代华文书局
作者:[英] 阿道司·赫胥黎
出品人:
页数:368
译者:庄蝶庵
出版时间:2015-4-15
价格:36.00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807699422
丛书系列:Reflection丛书
图书标签:
  • 反乌托邦
  • 阿道司·赫胥黎
  • 社会学
  • 英国
  • 社会
  • 小说
  • 外国文学
  • 赫胥黎
  • 科幻
  • 重生
  • 新世界
  • 探索
  • 社会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重返美丽新世界》是20世纪英国著名作家阿道司·赫胥黎晚年最重要的包含社会学、心理学和传播学的论著,也是其内容最精简、信息量却最庞大的作品。书稿出版于1958年,而本书是国内第一个未删减版本。该作品对二战后人类社会的命运进行了精彩绝伦的分析,预言了世界两大主流意识形态的未来;同时他还对自己的经典反乌托邦小说《美丽新世界》和奥威尔的著名小说《1984》做了详细的比较。舆论认为,赫胥黎对现代人类社会的认识超出普通人50年,在今时今日阅读他的作品,能让读者有一种重新认识了人类社会本质的感觉。

※随《重返美丽新世界》附录《美丽新世界》最新译本。

----------------------------------------------------

在这部新作中,赫胥黎再次运用了他对人类关系的博识,将我们周边的这个真实世界和他那个预言性的1931年进行了比较。这确实让人感觉毛骨悚然,因为你会发现他对遥远未来的那种讽刺性预言居然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成为了现实……在这个处于变动之中的世界里,《重返美丽新世界》在为心灵增添力量方面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纽约时报书评周刊》

《重返美丽新世界》是赫胥黎先生对社会问题进行了严肃而具有清晰逻辑的思考后的产物,其中传达的信息绝不该被忽视。他在其中所表现出的那种批判精神早已超越了其早先作品中那种单纯的愤世嫉俗。最后几页尤其令人震动,其中传达了这样一个悲伤的信号:或许人类本身并不希望获得拯救。

——曼努埃尔·布拉干萨,《时间和潮汐》

在《1984》中,人们被对痛苦的恐惧所控制;《美丽新世界》中,人们则被对快乐的盲目追逐所控制。

——《娱乐至死》作者 尼尔·波兹曼

反乌托邦的思路则提醒我们,未来也可能是坏的,今天的一切未必事事胜过昨天,而明天的一切也未必事事强似今天。

——王蒙

作者简介

阿道司·赫胥黎,英国文豪,著名的赫胥黎家族最杰出的成员之一,从小受到良好教育,先后毕业于伊顿公学和牛津大学。赫胥黎一生中创作了大量优秀作品,其中最著名有长篇小说《美丽新世界》(Brave New World,1932)、社会学论著《重返美丽新世界》(Brave New World Revisited,1958)和纪实文学《卢丹的恶魔》(The Devils of Loudun,1952)等。他对人类面临的社会问题有着常人望尘莫及的洞察力,因此使其成为二十世纪英国最杰出的公共知识分子之一。他作品中的诸多预言在今时今日看来竟已多数成真。

庄蝶庵,作家、翻译,著有小说《反西游记》《濠上忆旧》《植物人》等,译有《点评本福尔摩斯探案集精选》《重返美丽新世界》《卢丹的恶魔》等,现任教于南京财经大学新闻学院。

目录信息

译者序
重返美丽新世界
1 人口过剩
2 量、质、德
3 组织膨胀
4 民主社会里的宣传术
5 独裁体制中的宣传
6 兜售的艺术
7 洗脑术
8 化学药品之诱导
9 潜意识劝导
10 睡眠教学法
11 教育为自由
12 尚有可为否?
美丽新世界
1—18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先读的《一九八四》和《动物农场》,最近读了《美丽新世界》,其中一个很明显的感受是,《一九八四》的世界离我们挺遥远,真实的生活正在奔向《美丽新世界》的路上刹不住车,这部完成于1931年里的著作中的很多预言正在成为现实,不禁令人毛骨悚然。 ★技术驯化真实 自科技诞生...  

评分

我们很难准确预测到未来究竟是什么样子。 即便有无数过去的人的想象,但如果科技脱离现实过多的话,那么我们或许要将重点放至他们对政治理论的构造上了,毕竟他们对科技的预测已经毫无意义。 赫胥黎的《美丽新世界》对于我来说并不具有吸引力,我只是一个随波逐流的群众,因听...  

评分

基于我个人的理解,其实赫胥黎在这本书中探讨了两个主题:故事部分着重于无选择的幸福与有选择的不幸的探讨,论述部分着重于诱导术以及虚假宣传对民主力量的破坏。 在美丽新世界里,每个人的命运都毫无差错,一分一厘地扣合着他的属性安排。消费主义盛行,物质充裕;工作都是...  

评分

《美丽新世界》赫胥黎 乔治奥威尔《1984》创作于1945-1948年间,正值恐怖主义盛行,他以此为基础,预言未来社会将完全依赖恐怖和暴力控制民众。赫胥黎《美丽新世界》完成于1932年,社会并未被恐怖主义思想所笼罩,因此他构思的是一种非暴力的控制手段。事实上,我们当前的社会...  

评分

我们很难准确预测到未来究竟是什么样子。 即便有无数过去的人的想象,但如果科技脱离现实过多的话,那么我们或许要将重点放至他们对政治理论的构造上了,毕竟他们对科技的预测已经毫无意义。 赫胥黎的《美丽新世界》对于我来说并不具有吸引力,我只是一个随波逐流的群众,因听...  

用户评价

评分

让思想永远保持清醒不被清洗控制,那摆是有生命力

评分

联想如今,不免觉得有些许恐惧可怕

评分

这一版翻译的有些奇怪

评分

1984没实现,美丽新世界也没实现,现在是两者复合的混杂体初代,斯诺登POI时代。。。

评分

元首(宗教大法官)、面包与自由,深受《卡拉马佐夫兄弟》影响。可以料见,在有意识选择情况下,仍会有不少人投身美丽新世界,享受被奴役却“幸福”的消极自由。更让人绝望的是,在《重返美丽新世界》成书半个世纪后,书中警示的大部分内容一一成真,还没实现的基因调控与潜意识劝导预示着愈加恐怖的未来。人类从不缺少洞见,只是大多民众无暇关心,却被统治者巧加利用。赫胥黎称,苏联体制是1984和美丽新世界的结合体,如今,某国继续向前迈进了一步。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