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通与骑士伙伴》内容简介:斯通先生在单调乏味的日子里逐渐走向暮年,孤身一人的他常常觉得生命里充满了孤独。随着退休日子的逼近,焦灼的斯通先生不经意间想出了“骑士伙伴计划”——号召已经退休的员工走出家门,四处为公司宣传。计划得到公司全力支持,也令退休员工得益匪浅,斯通先生顿时觉得自己在退休之前终于达到了事业的巅峰。可是,随着计划的施行,斯通先生发现,一切其实与他无关,他依然充满孤独……
V.S.奈保尔(V.S.Naipaul):
英国当代作家,文化巨匠。1932年生于特立尼达岛上一个印度移民家庭,1950年进入牛津大学攻读英国文学,毕业后迁居伦敦。
50年代开始写作,作品以小说、游记、文论为主,主要有《毕斯沃斯先生的房子》、《米格尔街》、《通灵的按摩师》、《斯通与骑士伙伴》、《自由国度》、《河湾》与“印度三部曲”等。其作品在全球享有盛誉,半个世纪里,将里斯奖、毛姆奖、史密斯奖、布克奖、第一届大卫·柯恩文学奖等收入囊中。1990年,被英国女王封为爵士。2001年,荣获诺贝尔文学奖。
孤独的缅怀 顾文豪 按照萨义德的说法,关于旅行而发表令人钦佩的深刻见解的奈保尔,是一位从“作家的奈保尔”融入“作为社会现象”的奈保尔。如果这个说法成立的话,那在小说《斯通和骑士伙伴》(以下简称《斯通》)中,我们看到的则是一位充满深挚情怀、暗蓄悲悯、相当彻底的...
评分我很庆幸自己在《斯通与骑士伙伴》中没有看到种族、革命、移民的身份认同等奈保尔作品里常见的、并带有自传色彩的创作元素。《斯通与骑士伙伴》没有宏大的叙事视野,却也不失深刻。在我看来,《斯通与骑士伙伴》撰写了一则寻常生活中的寓言。这则寓言用平淡无奇的语句勾勒出...
评分我很庆幸自己在《斯通与骑士伙伴》中没有看到种族、革命、移民的身份认同等奈保尔作品里常见的、并带有自传色彩的创作元素。《斯通与骑士伙伴》没有宏大的叙事视野,却也不失深刻。在我看来,《斯通与骑士伙伴》撰写了一则寻常生活中的寓言。这则寓言用平淡无奇的语句勾勒出...
评分我很庆幸自己在《斯通与骑士伙伴》中没有看到种族、革命、移民的身份认同等奈保尔作品里常见的、并带有自传色彩的创作元素。《斯通与骑士伙伴》没有宏大的叙事视野,却也不失深刻。在我看来,《斯通与骑士伙伴》撰写了一则寻常生活中的寓言。这则寓言用平淡无奇的语句勾勒出...
评分我很庆幸自己在《斯通与骑士伙伴》中没有看到种族、革命、移民的身份认同等奈保尔作品里常见的、并带有自传色彩的创作元素。《斯通与骑士伙伴》没有宏大的叙事视野,却也不失深刻。在我看来,《斯通与骑士伙伴》撰写了一则寻常生活中的寓言。这则寓言用平淡无奇的语句勾勒出...
这本小长篇在奈保尔的著作中并不突出,其实不错。30岁的奈保尔在1963年写出了一本关于公司老职员的好书。
评分斯通与骑士伙伴写于1963年,当时奈保尔31岁,而小说主人公斯通先生62岁。很难想象31岁的奈保尔能够这样细致如微的再现一位即将退休老者面对迟暮与死亡迫近时的惶恐。比起托马斯·曼《威尼斯之死》中带有专属性的情感,此作好像更具共性。不过31岁的奈保尔还是在结尾时把即将蔓延的绝望收回囊中,与其说他仁慈,还不如说心境多少还是裹挟在岁月之内。如果时至今日,奈保尔再重新抒写的话,想来一定会有不一样的结尾。PS:当我越来越多的阅读奈保尔作品时,真的是越来越感受到了他的实至名归。
评分老是想到一双胖乎乎的、没有皱纹的手, 阔步走着的奈保尔
评分奈保尔早期的小清新,心理描写很出彩,把一个迟暮老人的焦虑写的恰如其分,最终无奈地回归平淡
评分这本小长篇在奈保尔的著作中并不突出,其实不错。30岁的奈保尔在1963年写出了一本关于公司老职员的好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