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标签: 柏拉图 哲学 古希腊 苏格拉底 西方哲学 古希腊哲学 灵魂 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
发表于2025-04-11
裴洞篇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柏拉图的《裴洞篇》通过苏格拉底的学生斐洞的回忆讲述苏格拉底临刑前一天的言行。苏格拉底与朋友和门徒进行灵魂不朽的谈话,从容度过了生命的最后时光。谈话主题涉及到了自杀问题以及对灵魂存在的证明。
读完忍不住流泪——“我们感到他好像我们的父亲,失掉他之后我们就要一辈子当孤儿了。”
评分读完忍不住流泪——“我们感到他好像我们的父亲,失掉他之后我们就要一辈子当孤儿了。”
评分以苏格拉底对哲人应该坦然赴死这个众人不解的命题申辩为开始,中间涉及柏拉图的灵魂肉体二元论,对应的可见可知世界之分离,理念先于具体事物存在,灵魂回忆说用理念天赋来论证,对庸人、智者和自然哲学家的批判。以数举例以对立面互生和对立面的理念无法相容来解决理念分有说的困难。要说隐微教诲应该就是哲人/常人不同的对待死亡的态度,实质应该就是对待哲学的态度。众人害怕死亡特别是灵魂死亡,尤其格贝辛弥亚两人追根究底的两次让苏格拉底论证灵魂不死!最终以描述彼岸世界-大地的景象和苏格拉底坦然赴死告终。
评分他总是狡黠地铺设好进路,等待发问的开启。从灵魂不死到灵魂不朽,还顾虑周全得为防止自杀而强调在世对灵魂的养护,最后勾勒一幅美好画卷从容而去。
评分大一就搁在床头的小册子,拖拖拉拉到今天才读完= =由于前段时间刚刚读过《齐物论》,配合食用感触颇多。从儿时懂得「人终有一死」开始就困惑于灵与肉生与死的问题。高二时爷爷去世,我一度为无法得到答案深夜躲在被窝里哭。关于死亡,爱智的苏格拉底持毋庸置疑的积极态度——然而他的雄辩始终未能说服我。相比之下,庄子在这个亘古的疑惑面前更像是个乐观而谨慎的不可知论者:「予恶乎知说生之非惑邪?予恶乎知恶死之非弱丧而不知归者邪?」人类惧怕死亡只是因为无知吗?缺乏智慧的人是否更缺少勇气?我还是明白得太少太少。非常喜欢那段关于生活在海底的人的说法:活在海底的人如何知道天空不是海面?活在地上的人如何知道海面不是另一个天空?——又一个类似于「方其梦也,不知其梦也」的谜题。
读完杨绛先生翻译的柏拉图对话《斐多》(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06年)已经好几天了,但似乎头脑中始终都无法摆脱那个情境:苏格拉底即将在傍晚饮下毒药的那一整天,他都在与弟子和朋友们谈论哲学,重点则在于人死后灵魂是否还存在的问题,其他的还有肉体与灵魂之间的关系。最...
评分【按语:《斐多篇》记述的是苏格拉底临死前和众人谈话的情景,谈论主题是热爱智慧的人面对死亡的态度和灵魂是否不朽等。本篇读书笔记仅是对该场对话内容的梳理,不涉及相关二手文本对其的解读。 参考译本:水建馥译本、王太庆译本,刘小枫译本。】 格贝对...
评分这个版本的《斐多》是双语版的。 如果你翻译一本书是出于自己的主观意愿选择,那么这本书一开始就和你的精神有了契合之处。世纪老人杨绛是睿智的,已经去世了2000多年的苏格拉底也是相当睿智的。能从他人的转述中想见他思想的深邃和立论的高扬。 学哲学的人应该不怕死,因为他...
评分 评分《斐多》是华语世界关于这篇对话最早的译本,是从英文转译,出版于1999年。《裴洞篇》是王太庆先生关于这篇对话的译本,是从希腊文直译,出版于2013年。毋庸置疑,杨先生和王先生的译本均属上乘。我没有读过希腊文和英文的原文,但通过中文文本的阅读,还是觉得王先生的译本跟...
裴洞篇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