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的冲突》作者塞缪尔·亨廷顿,国际政治研究领域著名学者,曾任美国哈佛国际和地区问题研究所所长。1993年夏,他在美国《外交》杂志上发表了文章,引起国际学术界普遍关注和争论。作者认为,冷战后,世界格局的决定因素表现为七大或八大文明,即中华文明、日本文明、印度文明、伊斯兰文明、西方文明、东正教文明、拉美文明,还有可能存在的非洲文明。冷战后的世界,冲突的基本根源不再是意识形态,而是文化方面的差异,主宰全球的将是“文明的冲突”。
塞缪尔·亨廷顿,哈佛大学阿尔伯特·魏斯赫德三世(AlbertJ·WeatherheadⅢ)学院教授,哈佛国际和地区问题研究所所长,约翰·奥林战略研究所主任。曾任卡特政府国家安全委员会安全计划顾问,《外交政策》杂志发起人与两主编之一,美国政治学会会长。有大量学术著作及论文问世。
亨廷顿这本文明的冲突是从一篇论文扩展而来,最早是发表在《外交》杂志上,发表不久就遭到了学界围攻。亨廷顿将其扩展为一本书,就是为了应对这些批评。如果读过亨廷顿其他著作的人,应该很容易发现,亨廷顿的这本书写得非常杂乱、不成系统,拼凑的痕迹非常明显。里面自我矛...
评分日本是亚洲最发达的国家之一,也是中国最重要的邻国,与中国有复杂的文化联系,两国之间也有沉重的历史包袱。了解日本的自我定位,是了解日本对本国国家利益的认识的重要途径。在《文明的冲突》之中,亨廷顿赋予了日本特殊的地位:为了遏制中国文明,西方文明必须拉拢日本文明...
评分一个月之前的那个周末,受晓立之邀,我到她家吃午饭。那天的收获除了见到了这位数年未见的老同学外,值得一提的便是我从她家搬回了接下来要讲的这本书——《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 为何我会选择此书并仔细精读?答案大抵与作者所提出的“为何我的文章在世界上引起了这么...
评分They deny that the basic genuinely irreconcilable differences in the philosophic, political, and religious. 花了十天时间来读亨廷顿的《文明的冲突和世界秩序的重建》,很好读。不同与其他主流观点“经济基础决定上层意识形态”,亨廷顿把国家间的冲突定义为文明...
评分《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一书系统地阐述了塞缪尔•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这一理论自1993年提出以来就引起了国际学术界普遍的关注和争论。亨廷顿在以往国际关系理论那些旧范式之外提出了新的范式,并希望以此来取代福山的“历史的终结”、国家主义以及以布热津斯基...
亨廷顿真是神人,读的过程中数次拍案叫绝。不过回过头来看,亨廷顿的缺陷也是明显的,过于关注中东文明交汇点的冲突,忽视了很多冲突基于经济冲突,而被民族主义或者文明包装提升了的事实,以及“文明冲突论”所体现出其对西方和美国社会衰落的忧虑。不过亨廷顿确实给我们提供了一个观察世界冲突的很好的范式,书里很多真知灼见。
评分過了二十多年後看這本書,可以說把這二十多年的事預測了個八九不離十,也算是個奇跡。唯一沒認識到的重要問題是911後的國際反恐秩序會讓美國提前進入衰退期。
评分「问题不在于亨廷顿的文章在学术上是否经得起推敲,或美国的政策是否受这些文章的指导和影响,而是说这些文章是强大的辩论术,它以特定的方式框定问题,从而在事实上限定了解决问题的可能范围。通过这种方式,亨廷顿设定了冷战后国际政治争论的术语,继而产生出一个特定的回应范围。即使这些回应是批判文明冲突论,但也增加了文明冲突论的影响力,因为它们使“文明”是国际政治辩论的主题这一观念得以反复传播。」
评分开车的时候又听了一遍语音书,发现了比过去更多的问题。这套范式很简洁明了,容易理解,但毕竟只是一个非常简化忽略大部分现实参数的模型。但看到好多人用它来套一切现象,真是够了。
评分站在1996年的时代还是颇有预测性的,不过中美博弈终究还是意识形态和地缘政治的对立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