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旧制度与大革命》给我们带来了什么新东西,发了什么前人所未发的新意?托克维尔开宗明义就指出,他从事的是“关于法国革命的研究”,而不是写另一部大革命史。既是“研究”,就要提出问题。从各章题目就可以知道作者要解决的是哪些问题。从方法论说,这也可以称为后来“年鉴学派”创导的问题史学。例如,托克维尔企图说明:何以全欧洲几乎都有同样的政体,它们如何到处都陷于崩溃?何以封建特权对法国人民比在其他地方变得更为可憎?何以中央集权行政体制是旧制度的体制,而不是大革命或帝国的创造?何以18世纪的法国的人们比其他国家人民更彼此相似,同时又彼此分离,漠不相关?尽管文明不断进步,何以18世纪法国农民的处境有时甚至比13世纪的农民处境更恶劣?何以18世纪法国文人成为国家的主要政治人物?何以法国人宁愿先要改革,后要自由?何以行政革命先于政治革命?路易十六时期是旧王朝最繁荣时
期,这种繁荣如何加速了革命?等等。每一个问题几乎都可写成专著。
与19世纪一些思想家、哲学家——从斯塔埃尔夫人到基内——不同,托克维尔不是凭空“思考”法国革命,而是扎扎实实地依靠对原始材料的分析研究得出结论。他阅读、利用了前人从未接触过的大量档案材料,包括古老的土地清册、赋税簿籍、地方与中央的奏章、指示和大臣间的通信、三级会议记录和1789年的陈情书。他是第一个查阅有关国有财产出售法令的历史家;他还努力挖掘涉及农民状况和农民起义的资料。根据这些史料,他得以深入了解、具体描绘旧制度下的土地、财产、教会、三级会议、中央与地方行政、农民生活、贵族地位、第三等级状况等,并阐发自己的论点。
一部书可以成为传世名著,其根本原因在于它其中蕴涵着一些同普遍人性相关的东西,可以超越时间地点,乃至民族文化。《旧制度与大革命》,恰恰就是这样一本书。 托克维尔是我非常尊敬的一位作家,他的另一本《论美国的民主》,也令我受益匪浅。贵族出身,又参与法国大革命和美国...
评分前言 这篇前言主要说的一个问题,即专制与个人道德,尤其是公共道德的问题。专制推动狭隘的个人主义,使人们彼此隔绝,专制与平等的结合,将使心灵与精神的普遍水准不断下降,而只有自由才能造就伟大的公民 第一编 第一章 大革命爆发之际,人们对它的评论歧异 大革命爆发之前...
评分http://beeplin.blog.163.com/blog/static/172544160201262192954385/ 翻出了自己八年前写的《旧制度与大革命》书评~ 那时候正是研三,作为一个刚刚开始对政治经济历史之类玩意儿感兴趣的工科生,上渠敬东老师的理论课,写了这么一个四不像的期中论文。八年过去了,看到一...
评分相当精彩。读完全书后的感觉正如同作者所说:历史是一个画廊,里面模仿多,原创少。 此书的分析甚至可以颠履我们对法国大革命的起因。原来大革命并不完全是因为封建压迫过重,反而是放松的缘故。而大革命后的所有制度都不过是过去制度的改头换面,特别是中央集权。当看到书中引...
评分看了一篇文章关于王岐山为什么推荐这本书,似乎讲的是要深化改革,以防止革命。还要打破既得利益者的格局。 如果说仅仅看到这些的话,那我只能呵呵了。 要从这本书看出可以借鉴的东西,要从两个方面来看,一个是转型的过程,一是崩溃的原因。 法国大革...
当下中国与大革命的法国都处于同一个高压锅时期,要想安全开锅,需要的是精密而耐心的减压和愿意付出这样时间成本的人们,这样的时间窗口中法都已错过,能做的不过是把高压锅造结实点和让人不看不说罢了。尽可能把击鼓传花玩下去吧。
评分读这本书让我明白了拜金主义和专制主义的内在联系,醍醐灌顶的感觉;当下的中国为什么社会这么浮躁物质、人为什么冷漠、为什么没有真正的公民精神存在,这本书都在遥远的年代给出了解答
评分跟风看畅销书……为什么王岐山的枕边书不是《论极权主义的缘起》呢,那样就可以把这本大厚书跟风看掉了。
评分人们原本憧憬和希望建立一个与过去截然不同的崭新世界,坚决地想把与过往有关的一切抛在这场革命的身后,然而最终却发现他们不过是在用那些废墟的瓦砾去重建他们曾经梦想的大厦。而从托克维尔写于一个半世纪前的文字当中,我们好像又依稀可以窥见多年以后我们这片东方大地上的影子。
评分响应党的号召,元旦读了此书,恕我眼拙,但如果没有欧洲史的基础,读这本书能获得的知识性教益远远不及其充沛的散文诗感染力。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