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往奴役之路

通往奴役之路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作者:(英)弗里德利希·奥古斯特·哈耶克
出品人:
页数:247
译者:王明毅
出版时间:1997-08-01
价格:16.00
装帧:精装
isbn号码:9787500421368
丛书系列:西方现代思想丛书
图书标签:
  • 哈耶克
  • 自由主义
  • 经济学
  • 政治经济学
  • 政治
  • 哲学
  • 经济
  • 经典
  • 自由主义
  • 极权主义
  • 政治哲学
  • 经济制度
  • 个人自由
  • 政府干预
  • 社会主义
  • 市场经济
  • 思想史
  • 批判理论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通往奴役之路》一书在哈耶克的学术生涯中占有极其重要地位,这本书为他赢得广泛的注意,他的世界性声誉就是由此奠定的。他在这本书中论证道,当时正在计划中的福利国家不是为个人自由的战斗在和平时期的继续,倒是朝着专制的方向迈出了一步。因此,他认为追求计划经济,其无意识后果必然是极权主义。为了反对这种计划经济,哈耶克有力地重申了他一贯坚持的古典自由主义观点,同时,也允许适度的政府活动,但这仅限于符合他的法治概念的那些活动形式。应该强调的是,哈耶克的自由主义包括对许多有用的社会制度的赞赏,但这些制度只能是人的自发行动的后果,而不能是人设计的结果。这一论点是从休漠、亚当・斯密和苏格兰历史学派那里继承过来的,它在哈耶克的著作中占据了重要位置。由此出发,哈耶克认为,良好的社会不是简单地依赖于在政府所提供的法律框架内追求私利,相反,它应依赖于一套复杂的法律、道义传统和行为规则的框架,这套框架的特点应该为大多数社会成员所理解和认同。

这部著作从问世直到今天,一直在学术界中存有争议。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在于这本书本身的内在悖论。我们知道,哈耶克这本书的观点来源于关于市场和其它非主观设计的制度所具有的“自发秩序”的特性的思想。这种思想使哈耶克遇到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使他不可避免地陷于社会进化和团体选择的争端之中。他对选择机制特点的论述与自由主义的关系并不总是清楚的。这些论点的非理性特征与其高度理性的几近乌托邦的新自由主义思想,形成鲜明的对照。《通往奴役之路》一书所存在的这种缺陷,日后也为作者本人意识到,他在后来出版的《自由宪章》和《法律、立法和自由》三部曲中,多处涉及这个难题,试图将古典自由主义与“进代”的主题结合起来。至于这一尝试成功与否,尚有待评说,但哈耶克及其著作无疑对学术界产生了重要影响,并对政治思想领域中古典自由主义的复兴发挥了极大的作用。

作者简介

弗里德里希·奥古斯特·冯·哈耶克是20世纪西方著名的经济学家和政治哲学家,当代新自由主义思潮的代表人物,原籍奥地利,后于1931年迁居英国并于1938年获得英国国籍。他一生从事教学和著述,自本世纪20年代以来,先后执教于奥地利维也纳大学、英国伦敦经济学院、美国芝加哥大学和西德弗莱堡大学等著名学府,主要著作有《货币理论和商业盛衰周期性》(Monetary Theory and the Trade Cycle,1928?)、《价格与生产》(Prices and Production,1931)、《货币民族主义与国际稳定》(Monetary Nationalism and International Stability,1937)、《利润、利息和投资》(Profits,Interest and Investment,1939)、《资本的纯理论》(The Pure Theory of Capital,1941)、《通往奴役之路》(The Road to Serfdom,1944)、《个人主义与经济秩序》(Individualism and Economic Order,1948)、《约翰・斯图尔特・穆勒和哈里特・泰勒》(John Stuart Mill and Harriet Taylor,1951)、《科学的反革命》(The Counter-Revolution of Science,1952)、《感觉的秩序》(The Sensory Order,1952)、《自由宪章》(The Constitution of Liberty,1960)和《法律、立法和自由》(Law、Legislation and Liberty,1973-1979)等。1974年,鉴于哈耶克“在经济学界自亚当・斯密以来最受人尊重的道德哲学家和政治经济学家至高无上的地位”,他和冈纳・缪尔达尔(Cunnar Myrdal)一起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

哈耶克享有巨大的世界性声誉,然而,他的这种声誉却是随着时代倾向的变化经历了几起几落之后才得以确立的。作为30年代奥地利经济周期理论的杰出倡导者,他在关于凯恩斯《货币论》(1920)的论战中败下阵来,从此,他丧失了一流经济学家的地位。但这一经历却使他转向政治哲学、法律理论和思想史的研究,并在这些领域取得极大的成就,他作为一个“自由意志论者”名声又传播起来,其影响远远超出经济学领域,成为一名不容忽视的大思想家。不过,作为一名伟大的经济学家,其地位却是晚至70年代之后才得以恢复的。当时,凯恩斯主义在西方国家走向低潮,福利国家政策实践的结果令人反感,在这种情况下,作为凯恩斯主义坚定的反对者,哈耶克自然应运再起,他的经济学说也再度引起人们的重视。1974年哈耶克荣获诺贝尔经济学奖,就是以此为背景。此后,哈耶克无论是作为经济学家,还是作为政治哲学家,都一直处于一生中最辉煌的地位,而且他的新自由主义观点对西方思想界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在美国,他成为正在兴起的“公民拥有充分自由权”运动的领袖;在英国,连公认最保守的撒切尔夫人也自称是哈耶克的信徒。

目录信息

导言
序言
引言

第一章 被离弃的道路
人类意志形成世界的现状――现代文明的个人主义基础――自由主义不是静止不变的教条――但它不被容许得到发展还遭到离弃――德国成为新背离的领袖

第二章 伟大的乌托邦
社会主义对新自由的承诺――自由一词含义的改变――复活的恐惧――民主社会主义的乌托邦

第三章 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
社会主义的含义――“计划”的含义――选择一种不是自由放任而是合理的竞争框架的指导型经济――集中管理和竞争的结合不如任何一种制度

第四章 计划的“不可避免性”
技术上的变化使竞争不可能――垄断增长的原因――技术上的变化造成的新问题――竞争之不能实现的技术上的可能性――对计划的要求在很大程度是专家的狭隘看法

第五章 民主与计划
对经济活动集中管理的一个包罗万象的共同价值准则为前提――个人的和社会的目标――方法上的一致和目标上的不一致――随着国家行为范围的扩展,一致的可能性减少――民主“控制”的幻梦――自由而非民主是终极价值

第六章 计划与法治
法治――形式或实体的法规――法治的基本原理――形式的与实质的平等二者之间的矛盾――对法治的新威胁――法治与人权

第七章 经济控制与极权主义
政治和经济的自由――对单纯经济的轻蔑――对生产的控制也造成对消费的控制――计划与职业选择――命令与禁令是价格体系的唯一选择――丰裕的神话――极权主义控制前所未有的程度

第八章 谁战胜谁
自由与财产――计划与收入的分配――公正分配――“平等”――“公道的”价格和“合理的”工资――关于应有地位的矛盾观念――社会主义准备了极权主义控制的工具――“中产阶级”的社会主义――竞争的各种社会主义冲突

第九章 保障与自由
两种保障――在自由社会里不应承受的收入波动是不可避免的――对某种经济地位的保障只有在一个按军事方式组织起来的社会才有可能――经济保障日益造成另外一些人的无保障――对保障日益增长需求的意义所在

第十章 为什么最坏者当政
集体主义的道德后果――最小的公分母产生最大的同类集团――社会主义固有的完全忠于的倾向――权力崇拜――社会赋予各种手段合理性――在极权主义国家公众中受鼓励的有用的习惯――领袖的选择

第十一章 真理的终结
宣传的作用――人们不仅被迫必须接受价值观,也必须接受对作为计划根据事实的看法――通过以旧价值的名义将新价值引入,使其被人接受――没有任何知识领域不受到控制――真理与思想自由

第十二章 纳粹主义的社会主义根源
在德国,社会主义的支持使反自由主义势力得胜――桑巴特――普伦吉――伦施――施本格勒和缪勒・范・登・布鲁克――社会主义作为反对自由主义西方的武器

第十三章 我们中间的极权主义者
德国理想的传播――更德国化历史现实主义――科学家中的极权主义――垄断的资本组织――垄断的劳工组织

第十四章 物质条件与理想目标
我们这代人的经济恐惧症――在自由社会里,没有一个单一的目标能被容许永久支配其它目标――甚至消除失业也不能――我们绝大多数的实现依靠迅速的经济进步――英国政治理想的衰落

第十五章 国际秩序的展望
国家计划与国际秩序之间的冲突――在国际范围内指导经济活动产生了比在国内范围还要大的政治难题――这将造成仅能通过武力加以确定各种理想之间的冲突国际当局不能局限于经济事务――对一个强大但政治权力有的经济当局的需要――联邦制原则的优劣――国际范围的法治――野心过大的危险

结论
书目提要
译名对照表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通向奴役之路》的读书笔记(分章节) 第一章、 被委弃了的道路 我们虽然努力让人类的未来更好,但是这种努力好像把我们推往相反的方向:我们向社会主义越来越近了。虽然战争中国家社会主义失败了,但是他们的思想并没有被清算。 自由主义是西方世界的重要遗产,重要的思想家...  

评分

献给所有形式的悲观主义者。 (一) 《通往奴役之路》(通)的初版(1944)距今已近70年。最近大陆也推出了修订中文版,改正了之前翻译的不尽人意之处,并在卷首增加了韦森的导读。本书在当代政治观念史上占据极重要位置,这从它宣扬的理念——不管是以如何简陋与扭曲的样式...  

评分

哈耶克《通向奴役之路》新中文版导言 作者:韦森 “天有显道, 厥类惟彰。” ——《周书·泰誓》   在《通向奴役之路》第一章,弗里德里希·奥古斯特·冯·哈耶克(Friedrich August von Hayek)说:“观念的转变和人类意志的力量,塑造了今天的世界。”这句话寓意甚深,...  

评分

作为一部在中国乃至世界的知识界广为流传的名著,哈耶克此书的行文似乎显得颇为单薄和贫乏,乃至看上去竟不像一部二十世纪的学术作品,而是对十九世纪伯克式政论文的复归。哈耶克自己也提到:“这是一本政治性的书。我不想以社会哲学论文这种更高雅虚妄的名称来称呼它”[1],“...  

评分

用户评价

评分

有时候会笑出来,就跟看见咱这陷入某某主义不能自拔的各种生物一样(此处某某可为一切)。翻译够烂,以至于我可以读出原文的韵味来

评分

这本书是目前为止对我的思想影响最大的一本书,具有思想启蒙的意义。基于苏联社会主义的历史经验,以及中国改革开放前后的发展对比,该书的观点对当前中国社会转型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市场经济是迄今最有效率且较为理想的资源配置体制;经济自由是政治自由的基础;私有财产制度是自由最重要的保障;法治的含义首先指政府的行为在法律约束之下;法治之下才有真正的自由;民主是实现自由和保障安全的手段而非目的。等等。

评分

倘若一切资源皆被国家垄断,个人的命运只有委身为奴。

评分

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哈耶克的历史透视与时代精神分析,对极权主义与经济控制的批判,对民主与社会主义的对立与冲突的剖析,在今天看来仍有启发意义。文中引用托克维尔的话说:“民主扩展个人自由的范围,而社会主义却对其加以限制。民主尽可能地赋予每一个人价值,而社会主义却仅仅使每一个人成为一个工具、一个数字。民主和社会主义除了‘平等’一词毫无共同之处。但请注意这个区别:民主在自由之中寻求平等,而社会主义则在约束和奴役之中寻求平等。”以某朝数十年社会主义的实践观之,此说倒是鞭辟入里。

评分

最近颠覆我三观最厉害的一本书,这书简直是你匪的操作指南。。。#喜马拉雅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