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尔森教授撰写的这本《集体行动的逻辑》一书是公共选择理论的奠基之作。第1章对集团和组织行为的某些方面作了逻辑的理论的解释。第2章考察了对不同规模的集团进行分析的含义,并得出在许多情况下小集团更有效率、更富有生命力这一结论。第3章考察了赞成工会的论点的含义,并得出以下结论:某一形式的强制性会员制度在大多数情况下对工会是生死攸关的。第4章运用本研究中提出的方法对马克思的社会阶级理论进行考察并对其他一些经济学家提出的国家理论进行分析。第5章按照本研究阐述的逻辑对许多政治学家使用的“集团理论”进行分析,并证明对这一理论的通常理解在逻辑上是矛盾的。最后一章提出了一个与第1章概述的逻辑关系相一致的新的压力集团理论。这一理论说明大的压力集团组织的会员制度和力量并不是游说疏通活动的结果,而是它们其他活动的副产品。
集体行动的逻辑 ——蠹鱼笔记(33) □/徐强 除非一个集团中人数很少,或者除非存在强制或其它某些特殊手段以使个人按照他们的共同利益行事,有理性的、寻求自我利益的个人不会采取行动以实现他们共同的或集团的利益。(曼瑟•奥尔森《集体行动的逻辑》) 【蠹鱼案】一般认...
评分 评分《集体行动的逻辑》的读后感 老师在这本书中提出的引导性问题是关于“在国家政治中,利益集团是一种好的力量还是坏的力量”。有关集体的行动代表的是一种关于利益集团理论的运作过程。集体顾名思义,就是有共同利益的个人为了某种利己的目的而汇集在一起所形成的团体。而集体行...
评分1.最近又翻看了一下这本书,买了10几年,书都发黄了。 2.原理仍然没问题,但时代多了互联网,结论可能会有较大变化。 3.行动成本与收益的测量是奥尔森理论的基础。 4.由于互联网的出现,行动成本,尤其是行动的串联成本大大降低,因此,在这个意义上,大集团的行动性质向小集团...
评分道理讲的很清楚,表述稍微有点罗嗦。人们为了共同的目标走到一起,却都不愿意付出,总想搭便车。
评分主要观点在第一二章就基本展现,本书可以联系《乌合之众》一同阅读。在经济学理性的语境下,大型集体是很难通过成员的努力去为集体取得利益的。因为大型集体往往提供的是公共产品,而且个体成员的行为无法对集体产生任何大影响,因此集体成员无论付不付出成本都会取得产品,那么成员肯定会理性选择不付出任何成本去占有公共产品,因此越大的集体越无法令成员去一起努力为集体谋取利益。相比之下,特权集团或者小集团,由于有主导核心的存在,主导核心付出较大的成本支撑集体运行,如果集体成员不付出成本就面临核心退出的威胁,因此特权或小集团得以正常运行。这就意味着除非有强制措施或者非公共物品的激励,所谓大家联合起来谋福利是不可能实现的。
评分烂书读多了的结果就是这种书现在才读完
评分说实话吧,看得莫名其妙。
评分小集体的效率更高,关系更紧密,更容易联合起来强化自己的利益;而大集体却往往不能联合行动,人人都期待搭便车,让别人来为自己争取集体物品。所以不管在哪里,大集体都斗不过小集体,永远是精英管民众,即使革命了,还是革命新贵形成新阶级来管民众。Olson的观点Adam Smith在国富论的第一部第八章wage of labour里其实已经提出了雏形,但是Olson却用数学公式和公共选择理论系统证明了这个观点。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