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尼迪克特・安德森:康乃尔大学国际研究院阿伦・L・宾尼约伯(Aaron L.Binenjorb)讲座教授,是全球知名的东南亚研究学者。除《想象的共同体》外,其他著作还有:《比较的幽灵:民族主义、东南亚与全球》、《革命时期的爪哇》、《美国殖民时期的暹罗政治与文学》和《语言与权力:探索印尼的政治文化》等。
民族和民族主义是什么?其本质是什么?它们在历史上是怎样出现的,又经历了怎样的变迁?为何它们能够在今天拥有如此深刻的情感上的正当性?这些都是研究民族和民族主义问题的学者们试图要解答的问题。本书的作者本尼迪克特・安德森以“哥白尼精神“独辟蹊径,从民族情感与文化根源出发探讨了不同民族属性的、全球各地的“想象的共同体“,力图提出一个解释上述关于民族与民族主义问题的新的理论典范。安德森将民族、民族属性与民族主义视为一种“特殊的文化的人造物“,将民族定义为“一种想象的政治共同体“。 他认为这些“想象的共同体“的形成主要取决于以下因素:宗教信仰的领土化、古典王朝家族的衰微、时间观念的改变、资本主义与印刷术之间的交互作用、国家方言的发展等。通过比较史和历史社会学的方法,安德森对民族主义的起源与散布进行了论证:他否定了多数学者所认同的民族主义起源于欧洲的观点,认为18世纪末和19世纪初的南北美洲殖民地独立运动才是“第一波“的民族主义,民族主义是经由美洲而散播至欧洲,再到亚洲和非洲。安德森百科全书式的欧洲史素养与当代东南亚研究权威的背景,以及他对东西方多种语言的掌握能力,使得他的论证更具说服力。《想象的共同体》独辟蹊径的研究视角令它已经成为当代研究民族与民族主义的经典著作,其影响所及几乎横跨所有人文与社会学科,是当代文史社会科学学生必读之书,同时也是理解人类社会诸多现象时,不可或缺的指引。
这是一本探讨“民族主义”的经典。“民族主义”究竟是什么?民族国家的含义又是什么?它为什么比传统的“文化共同体”、“宗教共同体”国家有更大的力量?为什么有人愿意为民族主义而死,甚至为了所谓的民族大义而滥行杀戮? 安德森认为,现代的民族主义是一个想象的共...
评分 评分 评分这是一本探讨“民族主义”的经典。“民族主义”究竟是什么?民族国家的含义又是什么?它为什么比传统的“文化共同体”、“宗教共同体”国家有更大的力量?为什么有人愿意为民族主义而死,甚至为了所谓的民族大义而滥行杀戮? 安德森认为,现代的民族主义是一个想象的共...
从2010年3月6日开始,断断续续,拖拖拉拉的终于把这本对我的学术生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神书看完了,启发意义很深远,还值得反复再读,语言与印刷展现了惊人的魔力,想看马克思·韦伯的名作《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了!
评分写得很有才情的一本书,尽管作者有着较强的政治倾向,但读起来很是过瘾。翻译也不错,比较喜欢台湾人的翻译。在这本讨论民族问题的书中,作者对于民族认同提出了让人深思的问题,对于现实中的中国,很有参考意义。安德森生于中国,对中国的了解较多。但尽管本书即由中国事件而写,但内中涉及中国的并不多。为何?
评分为什么我觉得阐述和衔接不太好……而且依作者的思路,有很多群体都能被称为想象的共同体,并没有突显民族主义的特点。
评分看起来运用了许多抽象的文字的书,实际上只为了证明一个道理:民族实际上只不过是一个由群体想象的、有限的、具有主权的共同体。从逻辑线上来说,主要从印刷-资本主义、行政的、教育的朝圣之旅来解释民族主义的起源,以及在这些因子影响下的四波民族主义浪潮:美洲的、欧洲群众性的、欧洲“官方”的和帝国主义的以及亚非拉的民族主义,个人感觉论证角度初看颇为全面但论证仍觉单薄。
评分西方书籍的老问题,没法套在中国身上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