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尔特·李普曼(1889-1974):美国新闻评论家和作家。60年的卓越工作使他成为世界上最有名的政治专栏作家之一,他的专栏评论日益流行,最后被不止205家美国报纸和大约25家外国报纸同时刊用。他最有影响的著作是《公众舆论》。
本书是传播学领域的奠基之作,它第一次对公众舆论做了全景式的描述,自1922年问世以来,已被翻译成几十种文字,至今仍然保持着这个领域中的权威地位。其影响力经久不衰的奥秘在于,它卓有成效地梳理了舆论研究中一系列难以回避的问题.比如舆论从哪里来,它是怎样形成的?它能造成什么样的结果?谁是公众?公众舆论是什么意思?它是仅仅在公众中传播还是由公众自己形成的?它什么时候才能成为独立的力量?它对成见、兴趣、公意的形成和民主形象等问题做了精辟而深刻的探讨,完成了新闻史上对舆论传播现象的首次全面论述,为后人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1922年,Walter Lippmann的经典著作《公众舆论》问世,时至今日83年,读来却仍感到触目惊心,丝毫不感时间尘埃的侵蚀。固然其中很多事例今人不免觉得陌生遥远,但回味中仿佛纵览到近一世纪来人类崛起的、横行的传播产业,纠结的、消长的利益集团,以及蓬勃的、诡谲的公众舆...
评分后续会继续更新 暂就导学内容进行对比。 一、关键概念【拟态环境】提出 旧版 新版 二、关于现代社会人类行动复杂性的阐述 旧版 新版 三、批判人类决策的盲目 旧版 新版 四、【舆论】的解释 旧版 新版 作为看过原版的人来说,不得不称赞常江老师的水准非常稳定,翻译的极为流畅...
评分应该说,这本书的脉络还是很一致的——但并不是很清晰的。可能由于李普曼本身以专栏作家出名,这本书似乎表现出了他缺乏长篇写作的驾驭能力。的确,书中的每一句话都很深刻并有着悠远的含蓄暗示。可是,书中的脉络就被隐藏在这些段落和语句中了。看看李普特为了论证联邦宪...
评分一个人对于并未亲身经历的事情所能产生的唯一情感,就是被他内心对那个事件的想象所激发起来的感情。这就可以说明为什么我们在了解别人的思想之前,不可能真正理解他们的行为。 我们在看到世界之前就被告知它是什么摸样。 ...
评分李普曼的公众舆论一直被传为传播学经典名著,作品的一开头李普曼用孤岛民众对消息了解的故事就引出了上世纪人际传播由于受传播距离,出传播手段的限制,传播过程多么迂回曲折,以及信息传播的滞后性。并指出,每个人都有两个形象,尤其是王室显贵。他们有着两个自我,一个是公...
第一章是亮点,其余太散。另外,讲故事很啰嗦。
评分翻译的很糟糕~
评分书是好书,翻译略显粗糙,当然,这也和李普曼那个时代的语言风格有关。有机会想重新译一个版本,但目测未来一年没时间了。
评分新闻和真相并不相同,前者只不过使某个事件更加突出,或使人们知晓而已。后者则是说明隐藏的事实,让它们彼此联系,形成一幅现实的图像,以便人们以它为参照采取行动。
评分翻译太烂,再加上学术味太浓,读起来很痛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