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世紀的荷蘭繪畫作為西方重要的曆史文化遺産,曆來受到包括黑格爾在內的西方學者的關注。托多羅夫在《日常生活頌歌》裏評述瞭荷蘭風俗畫所産生的獨特的曆史背景,探討瞭有關17世紀荷蘭繪畫的幾種主要闡釋模式,並分析瞭其文化與倫理的內涵。
茨維坦•托多羅夫,1939年齣生於保加利亞的索菲亞,1963年移居法國。自1968年起成為法國國傢科研中心(C.N.R.S.)研究員。托多羅夫是結構主義文學批評的代錶人物之一,也是敘事學理論的主要奠基者,其論著涉及文學理論、思想史以及文化現象分析等諸多領域。
在绘画题材尚有严格的等级之分时代,风俗画、静物画一向被认为是格调不高的。人们尽管可能从情感上喜爱它,也不屑于严肃地谈论它。十七世纪荷兰绘画近来在艺术研究领域中备受重视,既与艺术观念的转变有关,也是艺术研究范围自身的“修正”。托多罗夫的这本《日常生活的颂...
評分本书前半部分不错,最后部分的散文式发挥也不错,中间部分平平。作者在行文中对荷兰风俗画进行了辩护,即以往认为风俗画与意大利绘画诗性理想对立的命题是不准确的,风俗画在传递美对日常生活的浸润;其次作者分析了风俗画产生的历史地理背景,即与当时荷兰商业发展、私人领域...
評分 評分托多羅夫很少談繪畫,該書盡管不夠係統,但主題有意思,談十七世紀荷蘭繪畫如何反映瞭日常生活,以及畫傢對日常生活的信念,涉及人物、物品、構圖等。圖片印刷不行,也是小精裝,220頁,定價29元。
评分文論傢托多洛夫的跨界之作,有關十七荷蘭風俗畫及常見闡釋模式,短小精悍。若是沒看過他看過的那些材料,我也許會給五星的。又,譯序很贊。
评分比佛拉芒那本好看。尤其是講到風俗畫經曆瞭十九世紀浪漫主義,進入二十世紀的斷裂,忠於現實發展為錶現抽象的精神領域,讓我想到格裏耶對小說發展的反思。荷蘭風俗畫的主角都是匿名人物,所畫內容並不具有某個特定主題。畫傢們讓日常生活的行動(剁洋蔥、削蘋果、讀信件、吃牡蠣、母親喂奶)第一次同從前畫裏的君王、英雄、神並列,也有資格齣現在畫中。日常生活組成的變幻無窮的世界因而進入繪畫,而在此前,人們並不認為這個世界是美的,普通人的普通生並不值得歌頌。畫傢們作畫不為取悅和說教,也不簡單地再現,他們受自己對美的理念的驅動,自行決定通過某種舉止來展現美,這一對美的理念同時也是一種認識和一種道德,在托多羅夫看來,這一時期的畫作價值在於教我們更好地看這個世界,看日常生活,而不是讓我們陶醉在溫柔的幻覺中。
评分美好的封麵和詩意的名字。
评分文章篇幅很小,觀點很快就被他闡述好瞭,就是圖片好爛,像這麼好看的書就應該投本做精裝版。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