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世纪的荷兰绘画作为西方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历来受到包括黑格尔在内的西方学者的关注。托多罗夫在《日常生活颂歌》里评述了荷兰风俗画所产生的独特的历史背景,探讨了有关17世纪荷兰绘画的几种主要阐释模式,并分析了其文化与伦理的内涵。
茨维坦•托多罗夫,1939年出生于保加利亚的索菲亚,1963年移居法国。自1968年起成为法国国家科研中心(C.N.R.S.)研究员。托多罗夫是结构主义文学批评的代表人物之一,也是叙事学理论的主要奠基者,其论著涉及文学理论、思想史以及文化现象分析等诸多领域。
不少法语理论家 (不只是法国裔) 都具备一种魅力,他们的研究虽从个别问题或学科展开,最终却能整理出一套适用于各种学科的理论,一种普遍的原理。这样的现象,在现代法语学界尤其明显。索绪尔的语言学理论,成为了符号学的基础,再孕育出文学批评的新样式;史特劳斯的田野考...
评分 评分不少法语理论家 (不只是法国裔) 都具备一种魅力,他们的研究虽从个别问题或学科展开,最终却能整理出一套适用于各种学科的理论,一种普遍的原理。这样的现象,在现代法语学界尤其明显。索绪尔的语言学理论,成为了符号学的基础,再孕育出文学批评的新样式;史特劳斯的田野考...
评分不少法语理论家 (不只是法国裔) 都具备一种魅力,他们的研究虽从个别问题或学科展开,最终却能整理出一套适用于各种学科的理论,一种普遍的原理。这样的现象,在现代法语学界尤其明显。索绪尔的语言学理论,成为了符号学的基础,再孕育出文学批评的新样式;史特劳斯的田野考...
评分本書主題顛覆了常規的對於荷蘭日常風俗畫的道德解讀,頌揚與譴責的界線模糊了,或者說舊主題得到了新的理解。美放置在了道德之上。不是因為道德而美,而是因為美,從而道德。而此時以米開朗琪羅為主導的文藝復興時期的倡導,則是善和真。 它能夠向人們表明:物...
这个沉入日常生活的荷兰绘画很有一种诗意思,小写的诗
评分这样精细的绘画批评实在太好看了,翻译也是一等一的好啊~
评分这样精细的绘画批评实在太好看了,翻译也是一等一的好啊~
评分比佛拉芒那本好看。尤其是讲到风俗画经历了十九世纪浪漫主义,进入二十世纪的断裂,忠于现实发展为表现抽象的精神领域,让我想到格里耶对小说发展的反思。荷兰风俗画的主角都是匿名人物,所画内容并不具有某个特定主题。画家们让日常生活的行动(剁洋葱、削苹果、读信件、吃牡蛎、母亲喂奶)第一次同从前画里的君王、英雄、神并列,也有资格出现在画中。日常生活组成的变幻无穷的世界因而进入绘画,而在此前,人们并不认为这个世界是美的,普通人的普通生并不值得歌颂。画家们作画不为取悦和说教,也不简单地再现,他们受自己对美的理念的驱动,自行决定通过某种举止来展现美,这一对美的理念同时也是一种认识和一种道德,在托多罗夫看来,这一时期的画作价值在于教我们更好地看这个世界,看日常生活,而不是让我们陶醉在温柔的幻觉中。
评分这本书的翻译还是满下功夫的,读起来是一种享受。就是如果图印得更精一些就好了,因为作者的文字描述跟图是紧密结合的。再一个,至少可以加上一个所有配图的列表。还有,文中人名翻译成中文之后,有些不是很好找原名——能配个人名翻译对照表就好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