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世纪的荷兰绘画作为西方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历来受到包括黑格尔在内的西方学者的关注。托多罗夫在《日常生活颂歌》里评述了荷兰风俗画所产生的独特的历史背景,探讨了有关17世纪荷兰绘画的几种主要阐释模式,并分析了其文化与伦理的内涵。
茨维坦•托多罗夫,1939年出生于保加利亚的索菲亚,1963年移居法国。自1968年起成为法国国家科研中心(C.N.R.S.)研究员。托多罗夫是结构主义文学批评的代表人物之一,也是叙事学理论的主要奠基者,其论著涉及文学理论、思想史以及文化现象分析等诸多领域。
不少法语理论家 (不只是法国裔) 都具备一种魅力,他们的研究虽从个别问题或学科展开,最终却能整理出一套适用于各种学科的理论,一种普遍的原理。这样的现象,在现代法语学界尤其明显。索绪尔的语言学理论,成为了符号学的基础,再孕育出文学批评的新样式;史特劳斯的田野考...
评分不少法语理论家 (不只是法国裔) 都具备一种魅力,他们的研究虽从个别问题或学科展开,最终却能整理出一套适用于各种学科的理论,一种普遍的原理。这样的现象,在现代法语学界尤其明显。索绪尔的语言学理论,成为了符号学的基础,再孕育出文学批评的新样式;史特劳斯的田野考...
评分在绘画题材尚有严格的等级之分时代,风俗画、静物画一向被认为是格调不高的。人们尽管可能从情感上喜爱它,也不屑于严肃地谈论它。十七世纪荷兰绘画近来在艺术研究领域中备受重视,既与艺术观念的转变有关,也是艺术研究范围自身的“修正”。托多罗夫的这本《日常生活的颂...
评分在绘画题材尚有严格的等级之分时代,风俗画、静物画一向被认为是格调不高的。人们尽管可能从情感上喜爱它,也不屑于严肃地谈论它。十七世纪荷兰绘画近来在艺术研究领域中备受重视,既与艺术观念的转变有关,也是艺术研究范围自身的“修正”。托多罗夫的这本《日常生活的颂...
评分文论家托多洛夫的跨界之作,有关十七荷兰风俗画及常见阐释模式,短小精悍。若是没看过他看过的那些材料,我也许会给五星的。又,译序很赞。
评分这样精细的绘画批评实在太好看了,翻译也是一等一的好啊~
评分托多罗夫很少谈绘画,该书尽管不够系统,但主题有意思,谈十七世纪荷兰绘画如何反映了日常生活,以及画家对日常生活的信念,涉及人物、物品、构图等。图片印刷不行,也是小精装,220页,定价29元。
评分其实托多罗夫并没有从画本身解释,为什么这些画作悬置了道德说教,也并没有就绘画和文学中教育意义和艺术质量就详细阐明,比如说道德训诫会从“内部改编作品”这一点,仔细想一想战争与和平也会觉得是个过于武断的论断。但就是莫名地觉得很受启发。
评分赞 生命的星期天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