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病院里的正常人

精神病院里的正常人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中信出版集团
作者:[美]苏珊娜•卡哈兰
出品人:
页数:384
译者:赵晓瑞
出版时间:2021-7-30
价格:59.00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521729429
丛书系列:
图书标签:
  • 精神疾病
  • 心理学
  • 小说
  • 悬疑
  • 犯罪
  • 医疗
  • 人性
  • 救赎
  • 反思
  • 社会问题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为何精神疾病会被轻易误诊?精神病究竟应该被如何界定和诊断?如何区分大脑疾病和精神疾病?

1972年,斯坦福大学心理学教授戴维·罗森汉进行了一个惊人的实验:他和其他7个正常人伪装了幻听等症状,结果被“成功”地诊断为精神病患者,顺利进入精神病院接受“治疗”。这项实验对精神疾病的诊断和治疗造成了深远影响。

1973年1月,罗森汉教授在美国《科学》杂志上发表了一篇长达9页、名为《精神病院里的正常人》的文章。他在文章中说,“事实是,我们早就知道诊断常常是要么没用、要么不可靠,但我们还是一如既往地使用它们。现在,我们知道我们无法区分正常人和精神病人”。三十年后,《神经与精神病人杂志》上发表的一篇文章说,罗森汉教授的结论“就像一把匕首插入了精神病学的心脏”。

在这本新书中,苏珊娜·卡哈兰基于其个人经历及对精神病学史的深入调研,为我们打开了精神病学神秘的大门,让我们对精神病史及精神病诊断标准有了更深的理解,也获得了更多的启发。

作者简介

【美】苏珊娜•卡哈兰(Susannah Cahalan)

美国知名记者、作家。

2009年,苏珊娜作为《纽约邮报》的记者,拥有蒸蒸日上的事业与前途,却因突然出现的神经错乱、幻视等症状被诊断为精神分裂症。可是,精神类药物不但没有治好她的病,其症状反而越来越严重。之后,她被查出患有罕见的自身免疫性脑炎(而非精神疾病),经过治疗,苏珊娜幸运地恢复了健康。

这番不同寻常的经历让她写作并出版了《燃烧的大脑》(Brain on Fire)一书。之后,她开始思考精神疾病的诊断标准,深度研究了精神病史,并对知名的罗森汉实验进行了详细调研。基于此,她撰写了《精神病院里的正常人》,带给广大读者更多思考与启发。

目录信息

前 言 精神病学史就是一个雷区 III
第一部分
第1 章 我的大脑“着火”了 003
第2 章 内莉·布莱去精神病院当“卧底”了 015
第3 章 我们为什么会得精神病? 029
第4 章 精神病院里的正常人 043
第5 章 寻找神秘的罗森汉 053
第二部分
第6 章 为何去精神病院当“卧底”? 065
第7 章 制订“卧底计划” 077
第8 章 启动“卧底计划” 091
第9 章 第一次住进精神病院 101
第10 章 精神病院的9 天体验 105
第三部分
第11 章 寻找其他“卧底” 135
第12 章 只有病人知道谁是正常人 149
第13 章 罗森汉到底想保护谁? 161
第14 章 比尔·安德伍德的8 天卧底经历 167
第15 章 与众不同的11 号病房 183
第16 章 精神病人也有行为正常的时候 193
第17 章 罗斯玛丽·肯尼迪的遭遇 201
第四部分
第18 章 发现罗森汉笔记中的错误 213
第19 章 揭开罗森汉研究的疑团 223
第20 章 精神疾病诊断标准是怎样制定的 235
第21 章 挑战结构式临床访谈 243
第五部分
第22 章 没有写进报告里的假病人 261
第23 章 罗森汉为何删除研究数据 279
第24 章 精神卫生保健体系的惨状 287
第25 章 寻找真正的假病人 299
第26 章 盛行的学术欺诈之风 321
第27 章 信任是治疗的基石 339
结 语 357
致 谢 363
注 释 369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第一章: 这一章感受到作者对精神病的深深鄙视 第四章: 终于开始进入正题了 第七章: b站有提提卡失序记事,上影看的,能上是对这个世界的包容了。不知道现在的精神病院是什么样的。前几年精卫有过一两集纪录片,我相信,有的人是有才能的。 第八章: 牛啊,服用完LSD然后来设计精...

评分

第一章: 这一章感受到作者对精神病的深深鄙视 第四章: 终于开始进入正题了 第七章: b站有提提卡失序记事,上影看的,能上是对这个世界的包容了。不知道现在的精神病院是什么样的。前几年精卫有过一两集纪录片,我相信,有的人是有才能的。 第八章: 牛啊,服用完LSD然后来设计精...

评分

第一章: 这一章感受到作者对精神病的深深鄙视 第四章: 终于开始进入正题了 第七章: b站有提提卡失序记事,上影看的,能上是对这个世界的包容了。不知道现在的精神病院是什么样的。前几年精卫有过一两集纪录片,我相信,有的人是有才能的。 第八章: 牛啊,服用完LSD然后来设计精...

评分

第一章: 这一章感受到作者对精神病的深深鄙视 第四章: 终于开始进入正题了 第七章: b站有提提卡失序记事,上影看的,能上是对这个世界的包容了。不知道现在的精神病院是什么样的。前几年精卫有过一两集纪录片,我相信,有的人是有才能的。 第八章: 牛啊,服用完LSD然后来设计精...

评分

第一章: 这一章感受到作者对精神病的深深鄙视 第四章: 终于开始进入正题了 第七章: b站有提提卡失序记事,上影看的,能上是对这个世界的包容了。不知道现在的精神病院是什么样的。前几年精卫有过一两集纪录片,我相信,有的人是有才能的。 第八章: 牛啊,服用完LSD然后来设计精...

用户评价

评分

1973年1月,罗森汉教授在美国《科学》杂志上发表了一篇长达9页的文章《精神病院里的正常人》。他在文章中说,“事实是,我们早就知道,诊断没用,也不可靠,但我们还是一如既往地依靠诊断。现在我们知道我们无法区分正常人和精神病人”。三十年后,《神经与精神病人杂志》上发表的一篇文章说,罗森汉教授的结论“就像一把匕首插入了精神病学的心脏”。

评分

作者的核心贡献是发现了罗森汉的研究存在学术造假。不过严格说,证据链并不完备,因为作者只是没有找到最开始的研究的七位假病人,而无法证明其不存在——虽然在作者的笔下,几乎所有间接证据都指向了这一点。不过考虑到罗森汉本人已逝,想要找到直接证据,已不可能。作者算是尽力了。另,作者也未深入调查后续的一些重复性研究(据称复制了罗森汉的结果)。 不过,罗森汉实验的价值仍然值得重视,除了它引发了对精神病诊断的技术性讨论,它试图揭露的“贴标签”效应,以及蕴含的社会建构主义思想,都已不会因为其实验本身的造假而被驳倒。把罗森汉实验放到美国60年代末的大背景下看,会更有启发——罗森汉深受戈夫曼影响,他本人编的“空虚的幻听”也是那个年代盛行的存在主义思潮之反映,他的工作也可说与福柯遥相呼应。

评分

#读书笔记# 332 看到一半,主题变了,行吧。 审判一个已逝无法为自己辩护的人,没啥意思。何况罗森汉揭露的问题(病人会因为精神病标签受到不同的待遇)确实存在。而且即便面临出版社的官司,也没有出那本书,本身就是一种反省了吧。 揭露学术欺诈,可这书本身也挺不严谨的。作者怎么确认自己拿到了全部资料?甚至,她怎么确认受访者说的都是实话?罗森汉为保护实验参与者修改了他们的个人信息,有啥不能理解呢?作者几十年后寻访,找不到参与者,就非说实验是编造的?? 我其实一直质疑各项心理学实验,一方面参与人数太少,一方面真的怀疑实验参与者有倾向性。看津巴布的书就对监狱实验的真实性打问号,才5天啊,"异化"的也太迅速了。 至于精神病人应该如何治疗,药解决不了所有问题,心理医生也一样不行啊,真没必要厚此薄彼。

评分

刚开始让人以为,作者想借自身经历和罗森汉实验批判精神病学诊断和医疗系统,结果读着读着发现罗森汉实验一堆疑团,甚至可能学术造假……这部分调查工作蛮可贵,而作者在专业知识上比较欠缺,论述到与该实验相关的核心议题上比较浅白,阅读体验上差了那股劲。

评分

原来,精神病学在过去半个世纪里的挣扎、自省、改革,都建立在一场谎言之上。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