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标签:
发表于2025-05-07
近代中国的催眠术与大众科学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缓解病痛、戒断烟瘾、感化罪犯、特务侦查……百年前,催眠术曾席卷中国上下,被广泛运用于军事、医疗、科技、实业、教育、政治等各领域,不仅是供人娱乐的奇观,还被赋予更多时代任务。
在这个世纪转换的动荡年代,西方催眠术经由日本传入中国并在各个阶层传播开来,师生、警察、军人、商人、职员、心理专家等各色人物积极实践,主动参与催眠知识的建构,学院与民间的声音相互竞逐,呈现对“科学”的多元解释,也形塑了当时的科学文化氛围。作者指出,时人对催眠术的理解与实践,在一定程度上为之后华人社会的心理学、精神医学等领域的发展,提供了历史、语言、制度和知识的准备;同时,在晚清救亡图存的背景下,国人通过催眠术形塑自我,想象符合时代所需的理想新人。
编辑推荐:
★清末民初席卷全国的催眠术实验,究竟是蛊惑人心的“异端邪说”,还是来自西洋的“精神科学”?
★展现一代人对精神世界与科学新知的另类探索。启蒙理性之外,国人也通过“无意识”的心理体验来形塑现代自我。
★打破精英与大众的边界,改变传统科学史的精英视角,“普通人”不仅是科学知识的接受者,也是参与者与塑造者。
★打破科学与玄学的边界,揭示“科学”概念变动不居的意涵及其在不同层面的流通途径。
评论推荐:
本书让我们看到在五四的“觉醒”话语之外,“无意识”的心理体验同样开启人们对自我和身体的全新理解,提供了现代性的另一个维度。
——香港中文大学荣休讲座教授 李欧梵
这本书从一个全球史的观点考察催眠术由西方经日本传入中国的知识流动,以及催眠术在中国社会所发生的各种变化,将近代中国催眠术放在中西、古今交织的历史脉络之中来观察其多元之意涵……邦彦展示了与主旋律并存的多彩缤纷的催眠世界。我认为这一本书揭露了一部分催眠术的面纱,又引导我们再进一步思索沉吟,去探讨更为广阔而未知的世界。我相信许多读者会和我一样在捧读之下立刻觉得爱不释手。
——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特聘研究员 黄克武
该书向我们展示了科学与玄学并不见得是截然对立的两极,大众科学也不只是科学的普及和通俗化那么简单,还意味着大众也是科学的参与者、实践者以及科学的社会文化属性的赋予者。不仅如此,该书还让我们看到了中国科学史叙事中罕见的“普通人”,及在近代中国语境中“大众”和“科学”概念的变动不居和独特意味。
——南开大学历史学院院长 余新忠
张邦彦,毕业于台湾阳明大学医学系、科技与社会研究所,曾为台大医院住院医师,现赴英国牛津大学深造。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心理科学史、医疗史、东亚近现代史、科学哲学、科技与社会研究等。
如何从STS视角做历史研究的典范,也是我硕士论文的榜样
评分作为硕士论文可以打五星了。作为学术著作,就,挺扎实的。
评分感觉是一本关于催眠的社科类文献综述,但是读起来很枯燥很死板,很像记流水账。
评分催眠术真是一个绝佳的选题。据说这本来是一篇硕士论文,让博士们情何以堪啊!
评分材料充实线索清晰可供发明,代价是不得不品尝具有宝岛特色的「三性三的」,那丰沛动人莫之能御的情感富矿……
最近在读同事们热议的一本书,书名是《近代中国的催眠术与大众科学》,作者是台湾张邦彦,他毕业于台湾阳明大学医学系、科技与社会研究所,曾为台大医院住院医师,赴英国牛津大学深造。研究方向很广主要有心理科学史、医疗史、东亚近现代史、科学哲学、科技与社会研究等等 我们...
评分1925年2月底,在孙中山生命末期罹患肝癌之际,中西医在物质性治疗手段均受挫之时,留学德国的精神治疗师葛心慈为其施以催眠术,辅助其入睡,减轻其痛苦,《晨报》与《大公报》不约而同均以“神技”来形容催眠术治疗。 自近代以来,催眠术通过日本传播到中国,曾一度引发民众热...
评分催眠术是一种常见的心理疗法。但一直以来,人们对催眠术有着各种各样的想象和误解,或是将其神化,或是报以猎奇心态,或是嗤之以鼻。 在现代心理治疗中,催眠疗法是指使用催眠的方法使患者意识被引导而高度集中,借助暗示性的语言和物品来引导患者进入一种特殊的意识状态,操作...
评分近代中国的某段时期 几乎人人都“爱”催眠术 催眠对于当代人而言,也不是个陌生的词汇,只要对于心理治疗有一点了解,或者看过电视上相关的“表演”,通常是一个催眠师,外加一排坐着的被催眠者。不需要多久,被催眠者就会进入状态,甚至是完全听催眠师的指挥与“摆布”……再...
评分说起催眠术,对我来说一直都是非常神秘,看过相关新闻报道,也看过电视节目,看着被催眠的人被神奇地放倒,真的是惊讶到我了,有点不相信自己的眼睛。起初我因为催眠大师可能是给催眠者施以无色无味的东西,但是又不太像,但是看着催眠者被成功催眠,也曾怀疑过催眠者是不是托...
近代中国的催眠术与大众科学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