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标签:
发表于2025-02-11
近代中国的催眠术与大众科学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缓解病痛、戒断烟瘾、感化罪犯、特务侦查……百年前,催眠术曾席卷中国上下,被广泛运用于军事、医疗、科技、实业、教育、政治等各领域,不仅是供人娱乐的奇观,还被赋予更多时代任务。
在这个世纪转换的动荡年代,西方催眠术经由日本传入中国并在各个阶层传播开来,师生、警察、军人、商人、职员、心理专家等各色人物积极实践,主动参与催眠知识的建构,学院与民间的声音相互竞逐,呈现对“科学”的多元解释,也形塑了当时的科学文化氛围。作者指出,时人对催眠术的理解与实践,在一定程度上为之后华人社会的心理学、精神医学等领域的发展,提供了历史、语言、制度和知识的准备;同时,在晚清救亡图存的背景下,国人通过催眠术形塑自我,想象符合时代所需的理想新人。
编辑推荐:
★清末民初席卷全国的催眠术实验,究竟是蛊惑人心的“异端邪说”,还是来自西洋的“精神科学”?
★展现一代人对精神世界与科学新知的另类探索。启蒙理性之外,国人也通过“无意识”的心理体验来形塑现代自我。
★打破精英与大众的边界,改变传统科学史的精英视角,“普通人”不仅是科学知识的接受者,也是参与者与塑造者。
★打破科学与玄学的边界,揭示“科学”概念变动不居的意涵及其在不同层面的流通途径。
评论推荐:
本书让我们看到在五四的“觉醒”话语之外,“无意识”的心理体验同样开启人们对自我和身体的全新理解,提供了现代性的另一个维度。
——香港中文大学荣休讲座教授 李欧梵
这本书从一个全球史的观点考察催眠术由西方经日本传入中国的知识流动,以及催眠术在中国社会所发生的各种变化,将近代中国催眠术放在中西、古今交织的历史脉络之中来观察其多元之意涵……邦彦展示了与主旋律并存的多彩缤纷的催眠世界。我认为这一本书揭露了一部分催眠术的面纱,又引导我们再进一步思索沉吟,去探讨更为广阔而未知的世界。我相信许多读者会和我一样在捧读之下立刻觉得爱不释手。
——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特聘研究员 黄克武
该书向我们展示了科学与玄学并不见得是截然对立的两极,大众科学也不只是科学的普及和通俗化那么简单,还意味着大众也是科学的参与者、实践者以及科学的社会文化属性的赋予者。不仅如此,该书还让我们看到了中国科学史叙事中罕见的“普通人”,及在近代中国语境中“大众”和“科学”概念的变动不居和独特意味。
——南开大学历史学院院长 余新忠
张邦彦,毕业于台湾阳明大学医学系、科技与社会研究所,曾为台大医院住院医师,现赴英国牛津大学深造。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心理科学史、医疗史、东亚近现代史、科学哲学、科技与社会研究等。
【202205】作为硕士论文很优秀了,两岸学术语言之差异可见一斑。
评分惊艳
评分我已经先睹为快了。很难想象这是本硕士论文,而且作者本科还是学医的,写得真是出人意料的好。看得出作者的英语和日语都很好,引用了大量的文献。将近代中国的催眠术置于世界和东亚的大背景下考虑,眼界十分宽广。尤其是第四章的思想史分析,思路之清晰,论述之精到,比大部分博士论文都要好,强烈推荐。作者的医学背景其实提供了很好的科学训练的基础,从医学转向史学研究,原本就有自我突破的意图,所以在处理“科学”边界的问题上,具有很强的批判性和思辨性,也带有自己独特的关怀和体认。这本书有一种久违的“少年感”,不说模棱两可的车轱辘话,处理史料也清新可读。作为专业书固然信息量很大,作为闲书也挺好看的。跟达恩顿那本其实关系不大,并不是简单的跟风之作。
评分【202205】作为硕士论文很优秀了,两岸学术语言之差异可见一斑。
评分材料充实线索清晰可供发明,代价是不得不品尝具有宝岛特色的「三性三的」,那丰沛动人莫之能御的情感富矿……
作为一篇硕士论文,这本学术作品着实值得值得作为学术写作的学习对象。 全书贯穿医疗史、科技史、身体史的内容,尽管整体叙事基于“外史”的路径展开,但作者的医学背景也通俗易懂地揭示部分“内史”。 全书思路清晰,从催眠术作为近代中国的大众科学的复调表征——精英与群众...
评分张邦彦新著《近代中国的催眠术与大众科学》乃是作者的硕士论文改编成书,作者医学出身的专业背景,使得此书不同于泛泛而谈的近代科学史研究。 张著立足于19世纪末传入中国的催眠术在近代中国复杂的政治与更加复杂的知识思想背景下的发展历程,首先强调了在科学史研究中的两个“...
评分 评分近代中国的某段时期 几乎人人都“爱”催眠术 李翼。 催眠对于当代人而言,也不是个陌生的词汇,只要对于心理治疗有一点了解,或者看过电视上相关的“表演”,通常是一个催眠师,外加一排坐着的被催眠者。不需要多久,被催眠者就会进入状态,甚至是完全听催眠师的指挥与“摆布”...
评分近代中国的催眠术与大众科学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