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他人眼里,我是怎样一个人?我是个成功者还是失败者?每个人的内心,都潜藏着对自身身份的一种难言的“焦虑”。可有谁曾真正审视过这种身份的焦虑呢?睿智的德波顿做到了,他首次引领我们直面这一人心深处的焦虑“情结”。德波顿援引艺术家、思想家及作家的观点与作品,抽丝剥茧般地剖析身份焦虑的根源,并从哲学、艺术、政治、宗教等各个角度探索舒缓和释放这种焦虑的途径。一枝生花妙笔,伴以广博的学识和独特的视角,澄清种种心性的困惑和社会的壁障,让你不经意间峰回路转,解开心结,感悟人生更加丰盈适意的含义。
阿兰·德波顿(Alain de Botton),英伦才子型作家,生于1969年,毕业于剑桥大学,现住伦敦。著有小说《爱情笔记》(1993)、《爱上浪漫》(1994)、《亲吻与述说》(1995)及散文作品《拥抱逝水年华》(1997)、《哲学的慰藉》(2000)、《旅行的艺术》(2002)、《身份的焦虑》(2004)、《无聊的魅力》(2005)、《幸福的建筑》(2007)、《工作颂歌》(2009)、《机场里的小旅行》(2009)、《写给无神论者》(2012)、《新闻的骚动》(2015)、《爱的进化论》(2017)。他的作品已被译成三十几种文字。
千万次地问自己是谁,得到的答案竟是千万个他人眼中我是谁。 想到画画。用色块在白纸上画一朵花有两种方法:一是把色块按花的形状拼凑起来,有色部分的外轮廓便是我们要的;或者把花的形状留白,在它的外部涂上颜色,那么纸上空白的部分便是花了。 身份的焦虑就...
评分status这个词翻译成地位更加好,没有歧义,翻译成“身份”容易让人想到“身分认同”之类的话题。我一开始看到这个题目的时候还以为是说文化根源之类的
评分1 昨天教师节,打电话给导师。已经有很久没有和老师联系了,不是不想,而是每每念起自己的近况,心里颇有忐忑。虽然,我从不以为自己有多么差,可是,总还是害怕被比较。古话说,人比人气死人,老祖宗的话是有几分道理的,当你觉得自己还不错的时候,总会有什么一边打击你一边...
评分孙仲旭 英国作家阿兰·德波顿这个名字,总是和“才子”联系在一起,没读他的书可能人觉得不以为然,然后一读之下,必然会体会到“才子”一词所言不虚。读德波顿的书很有阅读快感,他的文笔天马行空,旁征博引,而且往往一语中的、新见迭出,而且借助图表、插图等,让书整体上...
评分很喜欢,爱上了德波顿,这本比他的爱情小说更旁征博引。对身份的焦虑来自社会等级结构中人微言轻的感觉?在任何一个社会,都有上层身份的主流观念,对身份的焦虑与被人看重的自尊感密切相关。我们需要的不是金钱,而是物质带来的名望,人过留声,处于关注的中心。很难完全摆脱身份焦虑,因为一个人对失败和在他人面前丢脸的恐惧,实际上意味着他抱有一定追求,期待某些结果的出现,以及对自己以外的其他人心怀尊敬。
评分很喜欢,爱上了德波顿,这本比他的爱情小说更旁征博引。对身份的焦虑来自社会等级结构中人微言轻的感觉?在任何一个社会,都有上层身份的主流观念,对身份的焦虑与被人看重的自尊感密切相关。我们需要的不是金钱,而是物质带来的名望,人过留声,处于关注的中心。很难完全摆脱身份焦虑,因为一个人对失败和在他人面前丢脸的恐惧,实际上意味着他抱有一定追求,期待某些结果的出现,以及对自己以外的其他人心怀尊敬。
评分很喜欢,爱上了德波顿,这本比他的爱情小说更旁征博引。对身份的焦虑来自社会等级结构中人微言轻的感觉?在任何一个社会,都有上层身份的主流观念,对身份的焦虑与被人看重的自尊感密切相关。我们需要的不是金钱,而是物质带来的名望,人过留声,处于关注的中心。很难完全摆脱身份焦虑,因为一个人对失败和在他人面前丢脸的恐惧,实际上意味着他抱有一定追求,期待某些结果的出现,以及对自己以外的其他人心怀尊敬。
评分可以。
评分哎。。德波顿啊。。就那种精神上想偷懒的时候随便翻翻看的书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