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他人眼里,我是怎样一个人?我是个成功者还是失败者?每个人的内心,都潜藏着对自身身份的一种难言的“焦虑”。可有谁曾真正审视过这种身份的焦虑呢?睿智的德波顿做到了,他首次引领我们直面这一人心深处的焦虑“情结”。德波顿援引艺术家、思想家及作家的观点与作品,抽丝剥茧般地剖析身份焦虑的根源,并从哲学、艺术、政治、宗教等各个角度探索舒缓和释放这种焦虑的途径。一枝生花妙笔,伴以广博的学识和独特的视角,澄清种种心性的困惑和社会的壁障,让你不经意间峰回路转,解开心结,感悟人生更加丰盈适意的含义。
阿兰·德波顿(Alain de Botton),英伦才子型作家,生于1969年,毕业于剑桥大学,现住伦敦。著有小说《爱情笔记》(1993)、《爱上浪漫》(1994)、《亲吻与述说》(1995)及散文作品《拥抱逝水年华》(1997)、《哲学的慰藉》(2000)、《旅行的艺术》(2002)、《身份的焦虑》(2004)、《无聊的魅力》(2005)、《幸福的建筑》(2007)、《工作颂歌》(2009)、《机场里的小旅行》(2009)、《写给无神论者》(2012)、《新闻的骚动》(2015)、《爱的进化论》(2017)。他的作品已被译成三十几种文字。
之前就很喜欢阿兰.德伯顿的。由喜《旅行的艺术》。 也是看到对《身份》这本的评价不错,就买来读,在卓越上买到, 觉得很值得,单从性价比上。 觉得他的书,碰到了很好的译者,所以翻译的好必是我喜欢这书的原因中很重要的一点。 之前读《旅行》时,就对里面提到的《在房间里旅...
评分之前就很喜欢阿兰.德伯顿的。由喜《旅行的艺术》。 也是看到对《身份》这本的评价不错,就买来读,在卓越上买到, 觉得很值得,单从性价比上。 觉得他的书,碰到了很好的译者,所以翻译的好必是我喜欢这书的原因中很重要的一点。 之前读《旅行》时,就对里面提到的《在房间里旅...
评分焦虑的起因: 解决办法: 1.渴求身份 1.哲学 2.势利倾向 2.艺术 3.过度期望 3.政治 4.精英崇拜 4.基督教 5.制约因素 5.波希...
评分这篇不是书评,是翻出来的旧作,将就贴这里了。反正前面有很多书评了,也不在意谁看。当然,贴出来是给某些想看的人看的。:) ------------------------------------------------ 我在寻找《旅行的艺术》的时候,朋友推荐的是他的《身份的焦虑》。当我拿到两本书的时候,我...
很喜欢,爱上了德波顿,这本比他的爱情小说更旁征博引。对身份的焦虑来自社会等级结构中人微言轻的感觉?在任何一个社会,都有上层身份的主流观念,对身份的焦虑与被人看重的自尊感密切相关。我们需要的不是金钱,而是物质带来的名望,人过留声,处于关注的中心。很难完全摆脱身份焦虑,因为一个人对失败和在他人面前丢脸的恐惧,实际上意味着他抱有一定追求,期待某些结果的出现,以及对自己以外的其他人心怀尊敬。
评分“绝大多数的奢侈品,以及很多所谓的生活便利设施,不仅不是必不可少,而且还是人类高尚情操的真正阻碍,”梭罗写道,为了颠覆他所处的社会在拥有财富同值得尊敬之间建立的必然联系,他还说,“一个人的富有程度是与他生活中不需要的东西的多少成正比的。”(内容丰富的一本书,值得一看!)
评分物质、消费、比较、成功之外,多得是需要关注的东西。结合最近在看的极简主义纪录片看
评分他从各个领域拿来些东西,可读性至少比普遍的畅销书高了那么一点点
评分世界上并不是只有一种方式——才能证明生活的成功,在通往未来的道路上,给予了我有所慰济。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