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標籤: 心理學 哲學 阿蘭·德波頓 社會學 心理 英國 阿蘭德波頓 外國文學
发表于2025-02-22
身份的焦慮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在他人眼裏,我是怎樣一個人?我是個成功者還是失敗者?每個人的內心,都潛藏著對自身身份的一種難言的“焦慮”。可有誰曾真正審視過這種身份的焦慮呢?睿智的德波頓做到瞭,他首次引領我們直麵這一人心深處的焦慮“情結”。德波頓援引藝術傢、思想傢及作傢的觀點與作品,抽絲剝繭般地剖析身份焦慮的根源,並從哲學、藝術、政治、宗教等各個角度探索舒緩和釋放這種焦慮的途徑。一枝生花妙筆,伴以廣博的學識和獨特的視角,澄清種種心性的睏惑和社會的壁障,讓你不經意間峰迴路轉,解開心結,感悟人生更加豐盈適意的含義。
阿蘭·德波頓(Alain de Botton),英倫纔子型作傢,生於1969年,畢業於劍橋大學,現住倫敦。著有小說《愛情筆記》(1993)、《愛上浪漫》(1994)、《親吻與述說》(1995)及散文作品《擁抱逝水年華》(1997)、《哲學的慰藉》(2000)、《旅行的藝術》(2002)、《身份的焦慮》(2004)、《無聊的魅力》(2005)、《幸福的建築》(2007)、《工作頌歌》(2009)、《機場裏的小旅行》(2009)、《寫給無神論者》(2012)、《新聞的騷動》(2015)、《愛的進化論》(2017)。他的作品已被譯成三十幾種文字。
有趣的部分有,但不算很多,尤其後半很多湊字數心靈雞湯感。
評分很喜歡,愛上瞭德波頓,這本比他的愛情小說更旁徵博引。對身份的焦慮來自社會等級結構中人微言輕的感覺?在任何一個社會,都有上層身份的主流觀念,對身份的焦慮與被人看重的自尊感密切相關。我們需要的不是金錢,而是物質帶來的名望,人過留聲,處於關注的中心。很難完全擺脫身份焦慮,因為一個人對失敗和在他人麵前丟臉的恐懼,實際上意味著他抱有一定追求,期待某些結果的齣現,以及對自己以外的其他人心懷尊敬。
評分物質、消費、比較、成功之外,多得是需要關注的東西。結閤最近在看的極簡主義紀錄片看
評分通識、宗教史、哲學史的缺點在於它們缺少那麼一點問題意識,或許有,但不夠。但這樣的以一個問題和現象起筆的書,往往能夠把知識串聯和打通。問題能否解決,焦慮可否化解,權且不論,讀完以後眼睛感覺是更明亮瞭一些。
評分從許知遠《那些憂傷的年輕人》開始就意識到瞭的身份焦慮,阿蘭德波頓曆史性的梳理中又提供瞭新的認識。三毛也是個波西米亞人。
千万次地问自己是谁,得到的答案竟是千万个他人眼中我是谁。 想到画画。用色块在白纸上画一朵花有两种方法:一是把色块按花的形状拼凑起来,有色部分的外轮廓便是我们要的;或者把花的形状留白,在它的外部涂上颜色,那么纸上空白的部分便是花了。 身份的焦虑就...
評分焦虑起因: 1)可就身份; 2)势力倾向; 3)过度渴望; 4)精英崇拜; 5)制约因素; 实质是对爱的渴望。 解决方法: 1)哲学(理性循世); 2)艺术(绘画尊重); 3)政治(身份理想); 4)宗教(众生皆苦...
評分status这个词翻译成地位更加好,没有歧义,翻译成“身份”容易让人想到“身分认同”之类的话题。我一开始看到这个题目的时候还以为是说文化根源之类的
評分译文的德波顿系列一直打的是才子牌。拿之于普鲁斯特、蒙田、王尔德相比,广告词更不忘捎带上张爱玲的佳句。我也一直深信不疑,沉浸在第一次他拿概率来解释与前女友相遇之不易所带来的shake里,直到最近入手的两本新作《身份的焦虑》和《幸福的建筑》。 身份一词,对于我而言颇...
評分身份的焦慮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