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尔贝•加缪(1913—1960)是法国声名卓著的小说家、散文家和剧作家,“存在主义”文学的大师。1957年因“热情而冷静地阐明了当代向人类良知提出的种种问题”而获诺贝尔文学奖,是有史以来最年轻的诺奖获奖作家之一。
加缪在他的小说、戏剧、随笔和论著中深刻地揭示出人在异己的世界中的孤独、个人与自身的日益异化,以及罪恶和死亡的不可避免,但他在揭示出世界的荒诞的同时却并不绝望和颓丧,他主张要在荒诞中奋起反抗,在绝望中坚持真理和正义,他为世人指出了一条基督教和马克思主义以外的自由人道主义道路。他直面惨淡人生的勇气,他“知其不可而为之”的大无畏精神使他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不仅在法国,而且在欧洲并最终在全世界成为他那一代人的代言人和下一代人的精神导师。
读未完成作品总是让人心中充满遗憾的,而这种遗憾是永远不能挽回,我永远也不能读到雅克的青少年,成年的故事了。而这本书本应成为一本杰作的,可惜啊!上次有相同感触是在读老舍的《正红旗下》。 也因为是未完成作品,可以看到作者的写作构思,因知道这本书是自传式小说,从中...
评分父亲曾经参与过历史大事件,但最终留下的是长着青苔、随时会被风沙抹去所有痕迹的小块墓碑。因为“这历史在不落的阳光下同真正创造了历史的人们的记忆一起蒸发掉。”而作为曾经的丈夫,他甚至在他妻子的记忆里也未留下什么。 加缪花了很大的篇幅叹息遗忘和死亡导致的虚无。这使...
评分读未完成作品总是让人心中充满遗憾的,而这种遗憾是永远不能挽回,我永远也不能读到雅克的青少年,成年的故事了。而这本书本应成为一本杰作的,可惜啊!上次有相同感触是在读老舍的《正红旗下》。 也因为是未完成作品,可以看到作者的写作构思,因知道这本书是自传式小说,从中...
评分“他从零开始,这就是加缪对自己的理解,也就是说,他把自己视为本家族从原始状态中走出来、走向文明的“第一人”。 ” ----这不禁让我想到了这个时髦的网络用语,阶层固化,套用这个时髦网络词语,就是他打破了套在家族头上的那个阶层枷锁,他和他的家族所在的阶层终于在他这...
评分《第一个人》的手稿是1960年1月4日在加缪因车祸去世那天在其挎包中发现的。在这部未完成的半自传遗稿中,加缪本想追寻他那在死于战争的父亲的记忆,但却收获寥寥,却借此过程将整个童年及少年的生活在书中呈现。几个关键人物:专横刻板却为家庭生计而操心的外婆,忧郁孤独而默...
他将在没有根基、没有信仰的世界中试图学会生活,独自寻找他的道德准则和真理,最终长成一个男人。他是别人的儿子,也是第一个人。
评分现在觉得加缪的文字是长镜头中未开口的旁白,和最近一起读的《爱与黑暗的故事》对照着看,阴郁下又多的断了牵连的无助感。同半自传体的口吻,战后早期生活相伴过世亲人的记忆,穷苦潦倒,窘迫无奈。加缪也写他真诚的贝尔纳先生,写他永远默默注视的母亲(献给她再也读不到的作品我们再也读不完),可能更多是以无根状态表现都是第一个人的每个人,没有根基与信仰,试图学会生活,永远默默无闻。
评分在我看来,相比《鼠疫》,这本未完成作品的结构更能看出加缪的创作才华,主人公雅克和加缪幼年时期的经历极为相似,可以看作加缪的半本自传吧。 当40岁的雅克面对在29岁就英年早逝的父亲的墓地时:突然,一个念头涌上来,震撼了他的整个身心。他已经四十岁了。葬在这块石板下面的那个男人,那个曾是他父亲的人比他还年轻。温情与怜悯突然溢满了他的胸膛,这不是儿子怀念去世父亲的心灵颤抖,而是一个男人在意外死亡的孩子面前所感受到的震惊与同情——这里的某种东西是有悖自然常规的。
评分加缪是苦难里的幸福造就出来的光辉,多亏了阿尔及尔的阳光和海风。
评分任何人的人生都没那么容易。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