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社会

风险社会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译林出版社
作者:乌尔里希·贝克
出品人:
页数:351
译者:张文杰
出版时间:2018-2-1
价格:68.00元
装帧:精装
isbn号码:9787544770620
丛书系列:
图书标签:
  • 社会学
  • 社会理论
  • 乌尔里希·贝克
  • 现代性
  • 风险社会
  • 政治哲学
  • 经济学
  • 德国
  • 风险社会
  • 社会学
  • 现代性
  • 不确定性
  • 危机管理
  • 全球化
  • 制度批判
  • 人文关怀
  • 社会转型
  • 未来挑战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德国社会学家乌尔里希·贝克经典作品,洞悉人类生存困境,提出“风险社会”的重要诊断。

《风险社会》是德国著名社会学家乌尔里希·贝克的经典名作,后现代社会学理论的杰出代表作。正如作者所指出的,19世纪的现代化消解了等级僵化的农业社会,开创了工业社会的结构图景;而当今的现代化则是消解了工业社会的轮廓,在现代性的连续性之中,另一种社会形态正在形成。在这一社会形态中,未知的、意图之外的后果成了历史和社会的主宰力量,它使这个星球上所有的生命形态都处在危险之中。

本书把当前的现代性诊断为“风险社会”,其主要特征在于,人类面临着生存的风险,而这种风险正是由工业社会所制造的。我们身处其中的社会充斥着组织化的不负责任的态度,尤其令人不安的是,风险的制造者以风险的承受者为代价来保护自己的利益。贝克认为,西方社会中的主导性经济制度、法律制度和政治制度不仅卷入了风险制造,而且参与了对风险真相的掩盖。贝克力倡自反性现代化,其特点是,既洞察到现代性中理性的困境,又试图以理性的精神来治疗这种困境。

【推荐语】

这是一项大胆而充满想象力的研究,关注风险、社会理论或全球社会变迁的专业学者以及有耐心的普通读者都会发现,这本书非常值得一读……贝克通过令人信服的论证提出了风险感知中的文化和道德维度,并清楚地表明,如果不对科学、技术及风险在文化建构上的作用加以认真探讨,社会理论就不可能真切地阐明现代社会。

——《当代社会学》

作者简介

乌尔里希·贝克,(Ulrich Beck),(1944—2015),德国著名社会学家,生前为慕尼黑大学社会学教授,同时在伦敦政治经济学院(LSE)和巴黎人文之家基金会(FMSH)任教。贝克是“风险社会”理论的主要提出者和奠基者,并与英国社会学家安东尼·吉登斯和斯科特·拉什共同提出了“第二现代性”的观念,力图在现代性与后现代性之间开辟出“第三条道路”。贝克的主要学术兴趣在于现代社会的转型,其专业领域涉及政治社会学、科学社会学、技术社会学和环境社会学,并提出了风险社会、第二现代性、自反性现代化、世界主义等若干重要概念。其代表作有:《风险社会》(1986)《反毒物》(1991)《生态启蒙》(1992)《风险时代的生态政治》(1994)《什么是全球化?》(1997)《世界主义的观点》(2004)《世界风险社会》(2007)。

目录信息

前 言
第一部分 在文明的火山上: 风险社会的轮廓
第一章 论财富分配与风险分配的逻辑
科学的污染物分配与社会的风险处境
论现代化风险对知识的依赖
具有明确阶级属性的风险
文明风险的全球化
两个时代和两种文化:论风险生产与感知的关系
世界社会的乌托邦
第二章 风险社会的知识政治
文明的贫困化?
错误、欺骗、过失和真相:论理性的纷争
公众的风险意识:二手的非经验
得到承认的现代化风险之政治动力
展望:20世纪末的自然与社会
第二部分 社会不平等的个体化:工业社会生活方式的去传统化
矛盾心态:个体从发达劳动力市场获得解放
第三章 超越地位与阶级?
作为个体化“原动力”的劳动力市场
个体化与阶级形成:马克思和韦伯
个体化雇员社会的来临
第四章 “我就是我”:性别空间与家庭内外的冲突
工业社会是一个现代等级社会
从男女角色中获得解放
不平等意识的形成:选择的机会与约束
未来的可能场景
第五章 个体化、制度化与标准化:生活处境和人生模式
个体化的分析维度
德国个体化浪潮的特点
人生模式的制度化
第六章 劳动的去标准化
从标准化的充分就业体系到灵活而多元的
未充分就业体系
第三部分 自反性现代化:科学与政治的一般化
回顾与展望
第七章 超越真理与启蒙的科学?
简单科学化与自反性科学化
失去垄断的科学
认知实践的封建化
论“副作用”的可评估性
第八章 破除政治的边界
现代化体系中的政治与亚政治
丧失功能的政治系统
令政治失势的民主化
政治文化与技术发展:进步意识的终结?
医学亚政治:一个极端案例
技术政策的困境
工业自动化的亚政治
总结与展望:未来的可能场景
参考文献
索引
中译修订说明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风险社会》这本书是贝克初涉“风险社会”这个概念的处女座,思想不成熟、分析不彻底的现象还是十分明显的,但作为最初指出风险作为现代性发展后期阶段中的一个特征,并剖析风险在政治、经济、文化、生态上的演绎逻辑,光凭这一点,就足以让《风险社会》成为审视现代性的一部...  

评分

文明的火山上:风险社会的轮廓 第一章:论财富分配和风险分配的逻辑 第一章开篇表明随着现代化的推进,稀缺社会的财富分配逻辑开始向发达现代性的风险分配逻辑转变,西方世界中,许多人面临的问题不是饥饿,而是“大腹便便”,现代化进程释放了越来越多的破坏力,这些破坏力甚...  

评分

摘自《读品》 作者:贾 敏 风险作为现代社会的有机表现形式,已经日益成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公民如何正确地理解和看待风险,并以此降低自身和社群与风险发生的“交易成本”,已然是个迫切的话题。   风险是现代社会的一种常态。乌尔里希•贝克在《风险社会》中为我...  

评分

摘自《读品》 作者:贾 敏 风险作为现代社会的有机表现形式,已经日益成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公民如何正确地理解和看待风险,并以此降低自身和社群与风险发生的“交易成本”,已然是个迫切的话题。   风险是现代社会的一种常态。乌尔里希•贝克在《风险社会》中为我...  

评分

摘自《读品》 作者:贾 敏 风险作为现代社会的有机表现形式,已经日益成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公民如何正确地理解和看待风险,并以此降低自身和社群与风险发生的“交易成本”,已然是个迫切的话题。   风险是现代社会的一种常态。乌尔里希•贝克在《风险社会》中为我...  

用户评价

评分

这个时候特意找出来仔仔细细读了一遍……

评分

贝克提醒我们,旧有的行政体系和观念体系已经不足以应对新时代的诸多问题了。“个体化”的浪潮会带来很多意想不到的效果,这都是现代性的自反性的核心表现。尤其对中国人而言,第一章会很紧要,看贝克论证为什么环境保护的问题最后都会变为一个政治的问题。从这个角度就能理解柴静在今天我们这个社会的难处了。

评分

最先发明这个体系的人自身反对这个体系 = “正负零”

评分

翻译还是挺糟糕的。后工业化时代的社会结构,生产方式、人的生存处境以及由此形成的政治治理模式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题目

评分

其实我并没有完全读懂这本书。1.这本书的论题,大概是用历史类比的方法,站在1970年的当口,观察1930年的历史,想象现代之后的现代。“我们正在见证的不是现代性的终结,而是现代性的开端,这种现代性超越了经典工业时代的设想。核心问题:简单现代化和自反性现代化。”2.这本书的论题中,贯穿始终的是两个不同的基本矛盾,社会发展连续性与断裂性;现代性与自反性现代性。3.风险生产与财富生产,风险分配与财富分配分别遵循不同的逻辑,如果说过去的社会理论主要聚焦于财富分配不均而产生的贫富差距的话,那么现代社会理论应当解决的是全球化的风险生产带来的分配问题。因此“阶级社会”可能不是那么重要了;新的社会模型还须探讨。4. 工业社会建立在以核心家庭为基本单元的基础上,风险社会的个体化则打破这一格局。写不下了拜拜。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