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标签: 社会学 社会理论 乌尔里希·贝克 现代性 风险社会 政治哲学 经济学 德国
发表于2025-02-23
风险社会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德国社会学家乌尔里希·贝克经典作品,洞悉人类生存困境,提出“风险社会”的重要诊断。
《风险社会》是德国著名社会学家乌尔里希·贝克的经典名作,后现代社会学理论的杰出代表作。正如作者所指出的,19世纪的现代化消解了等级僵化的农业社会,开创了工业社会的结构图景;而当今的现代化则是消解了工业社会的轮廓,在现代性的连续性之中,另一种社会形态正在形成。在这一社会形态中,未知的、意图之外的后果成了历史和社会的主宰力量,它使这个星球上所有的生命形态都处在危险之中。
本书把当前的现代性诊断为“风险社会”,其主要特征在于,人类面临着生存的风险,而这种风险正是由工业社会所制造的。我们身处其中的社会充斥着组织化的不负责任的态度,尤其令人不安的是,风险的制造者以风险的承受者为代价来保护自己的利益。贝克认为,西方社会中的主导性经济制度、法律制度和政治制度不仅卷入了风险制造,而且参与了对风险真相的掩盖。贝克力倡自反性现代化,其特点是,既洞察到现代性中理性的困境,又试图以理性的精神来治疗这种困境。
【推荐语】
这是一项大胆而充满想象力的研究,关注风险、社会理论或全球社会变迁的专业学者以及有耐心的普通读者都会发现,这本书非常值得一读……贝克通过令人信服的论证提出了风险感知中的文化和道德维度,并清楚地表明,如果不对科学、技术及风险在文化建构上的作用加以认真探讨,社会理论就不可能真切地阐明现代社会。
——《当代社会学》
乌尔里希·贝克,(Ulrich Beck),(1944—2015),德国著名社会学家,生前为慕尼黑大学社会学教授,同时在伦敦政治经济学院(LSE)和巴黎人文之家基金会(FMSH)任教。贝克是“风险社会”理论的主要提出者和奠基者,并与英国社会学家安东尼·吉登斯和斯科特·拉什共同提出了“第二现代性”的观念,力图在现代性与后现代性之间开辟出“第三条道路”。贝克的主要学术兴趣在于现代社会的转型,其专业领域涉及政治社会学、科学社会学、技术社会学和环境社会学,并提出了风险社会、第二现代性、自反性现代化、世界主义等若干重要概念。其代表作有:《风险社会》(1986)《反毒物》(1991)《生态启蒙》(1992)《风险时代的生态政治》(1994)《什么是全球化?》(1997)《世界主义的观点》(2004)《世界风险社会》(2007)。
风险逻辑,经济逻辑,政治逻辑。理性连接一种共性。
评分这个时候特意找出来仔仔细细读了一遍……
评分有风险就买保险,本来是很简单的操作,没必要多说。但是,今天中国的社保=社会保险还需要完善。实际上,并不是想买保险就真的能买到保险覆盖风险。德国也曾经处于这样的境地,当那场大萧条来临,许多德国人发现自己的处境如赤身沐冰雪,毫无保障。它酝酿的绝望情绪,也成为德国人发起二战的重要动因。贝克这本书写在二战之后,仍然弥漫着那种情绪。我们今天看,不免觉得贝克尔被情绪感染而夸大其词。其实二战后到现在,德国发展顺顺当当,并没有出现什么真正重大的风险爆发。不过,贝克这本书毕竟是社会学的,远远不只是简单地迎合情绪,而是深入了工业化社会的许多方面。在这个世界上,可能没有比德国更工业化而且更受工业化影响的社会了,对这个急剧工业化的社会的情况的分析,能看清很多问题。
评分窃以为第一部分批判力度过大,对于科学理性的批判是需要的,但是对极限值的指控让我感觉有些怂人听闻。第二部分个体化其实是我最感兴趣的内容,但是感觉写得不够精彩,细节上很多点恐怕还可以商榷,不过毕竟是三十年前的书,而且主要针对德国,跟我在当下的体验不符也正常。但是贝克对现代性的整体判断与把握还是相当惊人,成功地点亮了“风险”这个概念。第三部分没看,不好意思,看不下去了…… 译者重新修订真是辛苦了。 三个层面的“个体化”:在支配、扶持等传统背景方面,脱离由历史赋予的社会形式与社会义务(“解放的维度”);在实践知识、信仰和指导规范方面,丧失传统的安全感(“祛魅的维度”);以及—相反的字面含义—一种新的社会约束(“控制或再整合的维度”)。
评分翻译还是挺糟糕的。后工业化时代的社会结构,生产方式、人的生存处境以及由此形成的政治治理模式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题目
看完这本书已经好久了,翻开之前记得一些笔记然后凌乱的想了两个问题。其中一个时,如何处理好个人与社会之间的这种张弛?第二个就是,风险社会的问题在于风险,但是常常会为了能够处理各种风险,而作为风险政治合法性存在的理由。如果你问我还有什么问题,就是,贝克同学的归...
评分必须不停做选择的个体 ——《风险社会》第五章《个体化、制度化与标准化:生活处境与模式》 “抽离”(从旧的社会结构中脱离)、“再嵌入”(新的整合形式和控制形式出现)、“抽离”、“再嵌入”、“抽离”、“再嵌入”……这大概是第二现代个体的常态。 第二现代个人化成为内...
评分摘自《读品》 作者:贾 敏 风险作为现代社会的有机表现形式,已经日益成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公民如何正确地理解和看待风险,并以此降低自身和社群与风险发生的“交易成本”,已然是个迫切的话题。 风险是现代社会的一种常态。乌尔里希•贝克在《风险社会》中为我...
评分一、 引子:列奥•施特劳斯的问题 列奥•施特劳斯是二十世纪最为重要和影响力最大的政治哲学家。“施特劳斯始于一个假定,即哲学和政治领域或施特劳斯所说的‘城邦’之间存在着不可避免的冲突。” 他曾经提出过一个与社会学有关的术语:哲学社会学,也就是对这个假定的进一...
评分必须不停做选择的个体 ——《风险社会》第五章《个体化、制度化与标准化:生活处境与模式》 “抽离”(从旧的社会结构中脱离)、“再嵌入”(新的整合形式和控制形式出现)、“抽离”、“再嵌入”、“抽离”、“再嵌入”……这大概是第二现代个体的常态。 第二现代个人化成为内...
风险社会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