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中鲍曼提出“流动的现代性”(liquid modernity)概念,从不同侧面重写人类的生存境况。在资本主义全球化的浪潮下,一方面,资本和移民如潮水般涌入了劳动力紧缺、福利制度健全的西方国家,给西方既定的社会秩序和价值观念带来异质性的巨大冲击;另一方面,反全球化的浪潮也正在成为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本书可谓是研究现代性和当代社会学理论必读书目,作者创造性地提出流动的概念,将物理概念用于社会研究,具有深刻的思想力和洞察力。这本书也是国内引用率非常高的一本经典的学术著作。
齐格蒙特·鲍曼(Zygmunt Bauman,1925—2017),当代西方著名社会理论家之一。出生于波兰的一个犹太家庭,1954年起在波兰华沙大学哲学与社会科学系任教,1968年被反犹主义者逐出波兰,1972年起任教于英国利兹大学,1990年被授予雅马尔费奖 (Amalfi Prize),1998年被授予阿多尔诺奖(Theodor W. Adorno Prize),著有《现代性与大屠杀》《流动的现代性》《共同体》《个体化的社会》《被围困的社会》等作品。
自己缺乏社会学的基础和专业知识,读的书也少,前面看的比较仔细,后面失去耐心。 翻译确实不佳,但态度认真,保有下限。 记录对自己有启发的几个点。 1.流动的现代性兼有对传统的溶解和系统性的缺失。 2.系统性革命的终结。 3.个人的价值从前设的参照群体走向普遍观照,同时出...
评分齐格蒙特·鲍曼:英国利兹大学和波兰沙华大学社会学教授。被认为是英国著名的社会学家,被认为是当今用英语写作的最伟大的社会理论家之一,也是当代西方研究现代性与后现代性问题最著名的思想家之一。2017年逝世于家中,享年91岁。 鲍曼于1925年11月19日出生在波兰波兹蓝一个贫...
评分归属感丧失带来的高度不确定性,是现代人所体会到的种种恐惧的根源。在一个前现代性社会中,人们先天且自然而然地获得一个归属符号,从属于一个特定的权威系统,如一个家庭、一个城邦、一个集权整体等。此时通过对权威符号及其规则体系的人同,个体的人获得不容置疑的确定性的...
评分短片简介 城市是一个巨大的语言系统,每天都在不断生成新的语言符号,创造出新的意义空间。而我们,作为城市生活的个体,既是阅读者,也是书写者。 流动性是城市语言的最大特征。它存在于城市人流、物流、信息流等流体相互作用所形成的物理、社会、心理空间中,是不断加快的...
评分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狄更斯的箴言如今仍被大量地引用着。我们所处的时代,似乎一如从前,一方面是浪漫主义式的,现在必然优于过去,未来必然优于现在,不管是政治还是经济,都是不断进步的;另一方面又是充满迷茫的,我们发觉沿袭的生活方式不再适合于当今的人类...
本书是鲍曼后期研究的基础著作,鲍曼认为现在特别是发达国家已经进入了液态现代性的时代,已经不再是过去的以福特主义为典型的固态现代性的时代。流动的现代性的特征与固态现代性的特征正相反,是不稳定的、轻灵的、短暂的、变动极快的。从启蒙时代一路走来的进步史观不再不容置疑,接着的问题就是解放了?然后呢?个体被原子化了,无法整合起来。实际上在今天要实现真正的解放需要的是更多的公共领域,然而这样的公共领域却被侵蚀或者瓦解了。约书亚话语失效了。资本变得无比轻灵,可以在全世界快速的转移,伴随着消费主义的扩张,欲望不断的被满足又不断的被制造,实现自我驱动。对付他者的禁绝策略和吞噬策略被选择性的使用。空间和时间被大大的征服了。软件世界的无实体,虚幻的时间也是一个不连贯的时间。鲍曼一如既往的旁征博引,充满洞见与启发。
评分浓浓的后现代风格读不下去,大概翻了一遍,最有价值的大概就是概念本身:用固体到液体类比社会变化,用流动性来隐喻现代性。哲学视角虽有启发意义,但只有纳入科学体系后的社会学才有真正的价值。
评分流动性、个体化、时间与空间。鲍曼的经典之作,值得细读。
评分原作四星,翻译两星,取个中间。补论中“论写作,论写作社会学”一篇儿很值得读,这是鲍曼作为一个社会学家始终怀有的文学情怀。上一版评论中的问题很多没改(比如昆德拉“不可忍受的轻巧性质”,“老大哥”(Big Brother)与“大哥哥”(Elder Brother)那个没问题,作者是为了对比)。
评分随笔式写作,偶有洞见,略微啰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