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的想象力

社会学的想象力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者:[美] C.赖特·米尔斯
出品人:谭徐锋工作室
页数:370
译者:李康
出版时间:2017-3-2
价格:48.00元
装帧:精装
isbn号码:9787303212842
丛书系列:米尔斯文集
图书标签:
  • 社会学
  • 社会学/人类学
  • 社会科学
  • 米尔斯
  • 社会理论
  • 方法论
  • 社会
  • 理论
  • 社会学
  • 想象力
  • 批判思维
  • 社会结构
  • 个人与社会
  • 历史视角
  • 文化分析
  • 制度批判
  • 现代性
  • 公共议题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要把握人与社会、人生与历史、自我与世界之间的相互作用,必须有特定的心智品质,而他们并不具备这样的品质。他们没有能力以特别的方式应对自己的私人困扰,以控制通常隐伏其后的那些结构转型。 他们所需要的,以及他们感到他们所需要的,是一种特定的心智品质,能够有助于他们运用信息,发展理性,以求清晰地概括出周边世界正在发生什么,他们自己又会遭遇到什么。我的主张是,从记者到学者,从艺术家到公众,从科学家到编辑,都越来越期待具备这种心智品质,不妨称之为社会学的想象力。

作者简介

作者

C·赖特·米尔斯,美国社会学家。早年求学于威斯康星大学,广涉社会与政治理论,兼修史学和人类学,25岁获博士学位。50年代初以《白领:美国的中产阶级》一举成名,并任教于哥伦比亚大学社会学系。他在知识社会学和美国社会阶层研究领域都有杰出的成绩,他与人合作编译的《韦伯社会学文 选》亦被认为是权威译本。米尔斯1962年病逝于纽约,年仅46岁,死后被誉为“当代美国文明最重要的批评家之一”。

译者李康:

1989年9月至1993年7月 复旦大学社会学系本科

1993年9月至1996年7月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硕士

1996年9月至1999年7月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博士

2001年1月至2001年5月 香港中文大学社会学系福特基金“青年社会学者”进修项目

2004年8月至2005年7月 哈佛燕京学社访问学者

2011年9月至2012年9月 牛津大学圣安东尼学院高级访问学者

目录信息

第一章 承诺
第二章 宏大理论
第三章 抽象经验主义
第四章 各类实用取向
第五章 科层制气质
第六章 各种科学哲学
第七章 人的多样性
第八章 历史的运用
第九章 论理性与自由
第十章 论政治
附论:论治学之道
致谢
新版跋 托德•吉特林
中外专名与主题索引
译后记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我就是如此无私地奉献 一、作者介绍 C·赖特·米尔斯,(1916~1962)美国社会学家,文化批判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早年求学于威斯康星大学,广涉社会与政治理论,兼修史学和人类学,25岁获博士学位。长期执教于哥伦比亚大学,直至逝世。C·赖特·米尔斯50年代初以《白...  

评分

(刊于《中国企业家》总第526期) 文/俞耕耘 长久以来,我们都有一个误区:艺术创造才需要想象力,理论研究往往是它的反面,需要严谨论证,掺不得半点儿臆想。譬如,我们只见,诗人写些朦胧诗,画家来点儿“冷抽象”,科幻作家想象一下未来命运,却很少看到有学者去“想象一种...  

评分

评分

以赛亚•伯林有一著名的论断,把人分为刺猬和狐狸两种类型,源自于古希腊的一则寓言:狐狸知道很多事情,但是刺猬知道一件大事。 C•赖特•米尔斯(1916-1962)应该就是伯林意义上的“狐狸”,作为二十世纪美国杰出的社会学家与知识分子,他不拘小节,对于社会学挥洒自如,...  

评分

我就是如此无私地奉献 一、作者介绍 C·赖特·米尔斯,(1916~1962)美国社会学家,文化批判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早年求学于威斯康星大学,广涉社会与政治理论,兼修史学和人类学,25岁获博士学位。长期执教于哥伦比亚大学,直至逝世。C·赖特·米尔斯50年代初以《白...  

用户评价

评分

赖特米尔斯的名著。他的行文非常的轻松写意,在文章不经意之中,就可以去黑学者。在第二章黑帕森斯的英语水平,用简单的简洁的英语去综述帕森斯的内容。这充分凸显出了直率的性格。也能看出他对学术界黑话的不屑一顾。在第五章中,对学院的拉帮结派的风气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批评。第八章,历史的运用,在米尔斯看来,社会学家必须拥有历史性的眼光也。也就是说,必须得拥有时间维度,这样才能看到事物发展消长的过程。这与单方面的理论化和概念化的研究完全不同,更加贴近于我们经验世界。写得最精彩的一章,当然是论治学之道,几乎每一段都是精彩的。本书虽然是叫社会学之思,更重要是对所有的人文社会学者的忠告。我们不能完全成为科层化研究的奴隶,而是应该充分保持理性和想象力。具体的治学经验,对其他学科也具有非常大的参考和参照意义。五星推荐。

评分

多年以后,终于读到个靠谱的中译本

评分

读社会学第一境界:要培养想象力。第二境界:没有力,嘛都不是。第三境界:还是得有想象。

评分

已购。比旧版翻译得顺多了,读下去没啥障碍。内容而言,更适合对社会学有过一定了解的人或是学院中人,这样读起来对米尔斯的各种批评(对宏大理论,对抽象经验主义等)也许能有更多感触,不然就一般读者来说,无法感同身受。

评分

在博士生涯的最后几个月重读这本书似乎显得更有意义。米尔斯所谓的“社会学想象力”作为一种心智能力或治学手艺,主要是指能够对“日常生活中的个人困惑”与“社会结构中的公共议题”进行有效区分,继而把握人生、历史在社会结构中的相互交织关系。然而,这种想象力其实并不独属于社会学,而是属于整个社会科学研究。这一点也可以从本书第24页米尔斯有意添加的长段脚注来证明。此外,无论是对帕森斯这类以概念拜物教著称的宏大理论者的戏谑,还是对抽象经验主义、各种科层式实用取向的批评,我觉得这些都不是米尔斯这本书的重点。这本书的真正写作意图其实在于第十章“论政治”,尤其是描绘了社会科学家所扮演的三种角色:哲人王、国王的顾问和承担公众启蒙的独立研究者。联系米尔斯一以贯之的激进左派立场,第三种角色是米尔斯个人真实的自我期许吗?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