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險社會

風險社會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出版者:譯林齣版社
作者:烏爾裏希·貝剋
出品人:
頁數:351
译者:張文傑
出版時間:2018-2-1
價格:68.00元
裝幀:精裝
isbn號碼:9787544770620
叢書系列:
圖書標籤:
  • 社會學
  • 社會理論
  • 烏爾裏希·貝剋
  • 現代性
  • 風險社會
  • 政治哲學
  • 經濟學
  • 德國
  • 風險社會
  • 社會學
  • 現代性
  • 不確定性
  • 危機管理
  • 全球化
  • 製度批判
  • 人文關懷
  • 社會轉型
  • 未來挑戰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美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德國社會學傢烏爾裏希·貝剋經典作品,洞悉人類生存睏境,提齣“風險社會”的重要診斷。

《風險社會》是德國著名社會學傢烏爾裏希·貝剋的經典名作,後現代社會學理論的傑齣代錶作。正如作者所指齣的,19世紀的現代化消解瞭等級僵化的農業社會,開創瞭工業社會的結構圖景;而當今的現代化則是消解瞭工業社會的輪廓,在現代性的連續性之中,另一種社會形態正在形成。在這一社會形態中,未知的、意圖之外的後果成瞭曆史和社會的主宰力量,它使這個星球上所有的生命形態都處在危險之中。

本書把當前的現代性診斷為“風險社會”,其主要特徵在於,人類麵臨著生存的風險,而這種風險正是由工業社會所製造的。我們身處其中的社會充斥著組織化的不負責任的態度,尤其令人不安的是,風險的製造者以風險的承受者為代價來保護自己的利益。貝剋認為,西方社會中的主導性經濟製度、法律製度和政治製度不僅捲入瞭風險製造,而且參與瞭對風險真相的掩蓋。貝剋力倡自反性現代化,其特點是,既洞察到現代性中理性的睏境,又試圖以理性的精神來治療這種睏境。

【推薦語】

這是一項大膽而充滿想象力的研究,關注風險、社會理論或全球社會變遷的專業學者以及有耐心的普通讀者都會發現,這本書非常值得一讀……貝剋通過令人信服的論證提齣瞭風險感知中的文化和道德維度,並清楚地錶明,如果不對科學、技術及風險在文化建構上的作用加以認真探討,社會理論就不可能真切地闡明現代社會。

——《當代社會學》

著者簡介

烏爾裏希·貝剋,(Ulrich Beck),(1944—2015),德國著名社會學傢,生前為慕尼黑大學社會學教授,同時在倫敦政治經濟學院(LSE)和巴黎人文之傢基金會(FMSH)任教。貝剋是“風險社會”理論的主要提齣者和奠基者,並與英國社會學傢安東尼·吉登斯和斯科特·拉什共同提齣瞭“第二現代性”的觀念,力圖在現代性與後現代性之間開闢齣“第三條道路”。貝剋的主要學術興趣在於現代社會的轉型,其專業領域涉及政治社會學、科學社會學、技術社會學和環境社會學,並提齣瞭風險社會、第二現代性、自反性現代化、世界主義等若乾重要概念。其代錶作有:《風險社會》(1986)《反毒物》(1991)《生態啓濛》(1992)《風險時代的生態政治》(1994)《什麼是全球化?》(1997)《世界主義的觀點》(2004)《世界風險社會》(2007)。

圖書目錄

前 言
第一部分 在文明的火山上: 風險社會的輪廓
第一章 論財富分配與風險分配的邏輯
科學的汙染物分配與社會的風險處境
論現代化風險對知識的依賴
具有明確階級屬性的風險
文明風險的全球化
兩個時代和兩種文化:論風險生産與感知的關係
世界社會的烏托邦
第二章 風險社會的知識政治
文明的貧睏化?
錯誤、欺騙、過失和真相:論理性的紛爭
公眾的風險意識:二手的非經驗
得到承認的現代化風險之政治動力
展望:20世紀末的自然與社會
第二部分 社會不平等的個體化:工業社會生活方式的去傳統化
矛盾心態:個體從發達勞動力市場獲得解放
第三章 超越地位與階級?
作為個體化“原動力”的勞動力市場
個體化與階級形成:馬剋思和韋伯
個體化雇員社會的來臨
第四章 “我就是我”:性彆空間與傢庭內外的衝突
工業社會是一個現代等級社會
從男女角色中獲得解放
不平等意識的形成:選擇的機會與約束
未來的可能場景
第五章 個體化、製度化與標準化:生活處境和人生模式
個體化的分析維度
德國個體化浪潮的特點
人生模式的製度化
第六章 勞動的去標準化
從標準化的充分就業體係到靈活而多元的
未充分就業體係
第三部分 自反性現代化:科學與政治的一般化
迴顧與展望
第七章 超越真理與啓濛的科學?
簡單科學化與自反性科學化
失去壟斷的科學
認知實踐的封建化
論“副作用”的可評估性
第八章 破除政治的邊界
現代化體係中的政治與亞政治
喪失功能的政治係統
令政治失勢的民主化
政治文化與技術發展:進步意識的終結?
醫學亞政治:一個極端案例
技術政策的睏境
工業自動化的亞政治
總結與展望:未來的可能場景
參考文獻
索引
中譯修訂說明
· · · · · · (收起)

讀後感

評分

看完这本书已经好久了,翻开之前记得一些笔记然后凌乱的想了两个问题。其中一个时,如何处理好个人与社会之间的这种张弛?第二个就是,风险社会的问题在于风险,但是常常会为了能够处理各种风险,而作为风险政治合法性存在的理由。如果你问我还有什么问题,就是,贝克同学的归...

評分

吉登斯从这本书中得到了很多启发,我不得不承认用哲学化的语言写作是一件只有天才和最勤奋的人的工作, 当我在每个看似简单的局子里绕的时候我明白了哲学可以在拷问句子的过程拷问思想,就像我想象中的海德格尔,语言成了锤子,它失去了简单的表意功能,它沉醉与语言的征战,它...  

評分

一、 引子:列奥•施特劳斯的问题 列奥•施特劳斯是二十世纪最为重要和影响力最大的政治哲学家。“施特劳斯始于一个假定,即哲学和政治领域或施特劳斯所说的‘城邦’之间存在着不可避免的冲突。” 他曾经提出过一个与社会学有关的术语:哲学社会学,也就是对这个假定的进一...  

評分

吉登斯从这本书中得到了很多启发,我不得不承认用哲学化的语言写作是一件只有天才和最勤奋的人的工作, 当我在每个看似简单的局子里绕的时候我明白了哲学可以在拷问句子的过程拷问思想,就像我想象中的海德格尔,语言成了锤子,它失去了简单的表意功能,它沉醉与语言的征战,它...  

評分

一、内容梗概 本书是德国社会学家乌尔里希·贝克的代表性著作,他在本书中以自己的祖国——联邦德国为分析对象,考察了现代社会的运行特点、现状、影响、后果以及未来可能的发展路径。 《风险社会》把“发达现代性”总结为“风险社会”,其运行逻辑由原先的财富分配逻辑转型为...  

用戶評價

评分

有風險就買保險,本來是很簡單的操作,沒必要多說。但是,今天中國的社保=社會保險還需要完善。實際上,並不是想買保險就真的能買到保險覆蓋風險。德國也曾經處於這樣的境地,當那場大蕭條來臨,許多德國人發現自己的處境如赤身沐冰雪,毫無保障。它醞釀的絕望情緒,也成為德國人發起二戰的重要動因。貝剋這本書寫在二戰之後,仍然彌漫著那種情緒。我們今天看,不免覺得貝剋爾被情緒感染而誇大其詞。其實二戰後到現在,德國發展順順當當,並沒有齣現什麼真正重大的風險爆發。不過,貝剋這本書畢竟是社會學的,遠遠不隻是簡單地迎閤情緒,而是深入瞭工業化社會的許多方麵。在這個世界上,可能沒有比德國更工業化而且更受工業化影響的社會瞭,對這個急劇工業化的社會的情況的分析,能看清很多問題。

评分

社會在保護個人之時,同時取消個人性。是經濟學與政治倫理在降低對個人的要求,取消最大化的人,而創造平均的經濟人。所以在文化中追求個性最後都將以失敗告終。這也是社會風險。

评分

譯筆尚可,關鍵概念配有原文及譯注,避免瞭對貝剋措辭的誤解。總體來說,“風險社會”這個概念本身是建立在較強的語境之中的:包括工業社會的實現、知識政治的完善、政治民主化的達成以及國際間平等閤作的共識等,而如果缺乏其中環節的話,便會發現“風險社會”更像是實現工業化過程中所需要解決的問題。但具體來說,風險的支配邏輯、階級彌散為共同麵臨風險的共同體、公眾所麵臨的“二手非經驗”以及社會和科學的自反性等,都是可以作為理解貝剋現代性進路的節點。

评分

風險邏輯,經濟邏輯,政治邏輯。理性連接一種共性。

评分

又一次的看見偉大思想的預見性。相比較之下,貝剋對於風險的認識的確更為深刻且發人深思,就和看見瞭今天的社會一樣。鮑曼、吉登斯、烏爾裏希貝剋……大神,膜拜……這幾本,有機會都要再讀。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