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王汎森教授研讨近代中国思想史的新作。他认为,思想与生活相与交织,不同人群所呈现的思想光谱浓淡不一,思想史研究应致力于刻画历史的复杂性。王汎森教授以此思路探讨近代中国人的存在感受、生命气质、人生态度,灵活调用思想、学术、生活、政治诸种材料,解读从“新民”到“新人”的变化、“主义”的兴起、近代思想中的“未来”、“人的消失”等新鲜议题,呈现出近代中国大变动之中丰富、幽微的心灵世界。
王汎森,1958年生,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博士,2004年当选台湾中研院院士。主要从事明清至中国近代的思想史、学术史等领域的研究。著有《章太炎的思想》《古史辨运动的兴起》《傅斯年:中国近代历史与政治中的个体生命》《中国近代思想与学术的系谱》《晚明清初思想十论》《近代中国的史家与史学》《权力的毛细管作用》《执拗的低音》等书,均享有盛名。
原文地址: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983063 原文载于:上海书评(2018年2月) 王汎森先生学术生涯从研究章太炎入手,其硕士论文取精用弘,甫一问世,即广受好评;随后又对古史辨运动、傅斯年以及明清学术转型作出了独到的研究,其论著被知识界广泛阅读,...
评分《思想是生活的一种方式》 中国近代思想史的再思考 --王汎森著 --北京大学出版社 本书共有十章内容,分别讲述了中国近代史中容易被忽略的思想史一角。 第一章讲思想史的层次,某种思想究竟下达到何种程度?在很长一段时期内,社会各层有着不同的思想状况。在某些历史情境下,并...
评分《思想是生活的一种方式》 中国近代思想史的再思考 --王汎森著 --北京大学出版社 本书共有十章内容,分别讲述了中国近代史中容易被忽略的思想史一角。 第一章讲思想史的层次,某种思想究竟下达到何种程度?在很长一段时期内,社会各层有着不同的思想状况。在某些历史情境下,并...
评分我们研究思想史通常是对历史上各个时期主要思想理论和思想家的研究。王汎森先生认为,上述层面研究的内容仅仅是整个社会思想的一部分,只是涵盖社会上层或者精英阶层的思想,还有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即社会生活层面的思想没有顾及到,这是一个覆盖面更广,更为真实、更为现实的...
评分很久以来,从社会学角度读中国思想史是一个令人烦闷沮丧的经历。不是说这些著作读之无趣,没有内容,而是因为大多内容陈述从思想到思想,从观念到观念,思想的脉络如天马行空,不接地气,似乎与实际社会生活毫无关联。 因为这个缘故,一开始翻阅王汎森先生这本论文集,就有耳目...
常读常新。需要深层的理解而非抓住几个词以为自己读懂了。
评分虽然结构有些芜杂,但还是成功地在思想及其日常效果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让读者得以通过人/自我、主义、时间性这些关键词重新把握过去的和现在的生活世界。其中谈论“主义”的那两章可以搭配《人间正道是沧桑》的黄埔部分一起服用XDDD
评分只想说,有光辉的著作!
评分一、九、十大概涉及的是方法和态度,二到八是以近代思想史展开的具体操作。总的来说,王汎森想要关注的是某种思想影响下当时人的“实存感受、生命意义和精神世界”,即大家所能同感共知、但又不甚明晰的类似空气式的氛围。我觉得他的研究往往是基于一些特别基础、现实的经验,这点很有意思。他之所以关注这种类似感觉世界的东西,我想很可能也是基于以下两点认识,即可能大多数人所接受的思想都不是最高层次的,而是二手的,乃至于极其表浅的、教条式的,但恰恰是这些我们看不起的东西起了大作用。二是一般人的思想往往不像思想史中叙述的那么纯粹、清晰,而是复杂、多变乃至自相矛盾的,还有可能虽然矛盾但自己却意识不到。从自身的经验出发,的确是如此的。但是为什么事实如此,而叙述出来的东西又如彼,两者大相径庭呢?所以,他才会展开上述的研究。
评分赞美,多次提及科泽勒克(Reinhart Koselleck)的诸多概念对我目前写的论文帮助太大了,《思想史的层次》、《如果把概念想象成一个结构》等几篇,几乎就是用科氏的“语义丛”、“叠合概念”来阐释民国材料。解释“主义”崛起的几篇,写得差强人意,还是用列现象代替了挖掘机制,对主义热潮给出的原因显得并不有力,反而是谈观念史、史学史背后时间意识变化的几篇,别开生面,能从背后抽绎出人们感知时间方式的变化、以及变化产生的原因,我觉得很厉害。人文社科做学问,材料都是摆在眼前的,关键是怎样从材料里面“提取”出问题来,就好像化学里面的“提纯”,这种问题意识才是区分学者见识高下的标准;此外,还需要有关怀,反复申说“思想史生活的一种方式”,不纯是学理层面的空论,更是为了解决个人的现实焦虑。读来心有戚戚。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