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正典

西方正典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出版者:譯林齣版社
作者:[美] 哈羅德·布魯姆
出品人:
頁數:516
译者:江寜康
出版時間:2015-12
價格:58.00元
裝幀:平裝
isbn號碼:9787544755450
叢書系列:閱讀指南叢書
圖書標籤:
  • 哈羅德·布魯姆
  • 文學理論
  • 文學
  • 文學評論
  • 文學批評
  • 外國文學
  • 文學研究
  • 美國
  • 西方文學
  • 經典
  • 人文
  • 曆史
  • 哲學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美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莎士比亞或塞萬提斯,荷馬或但丁,喬叟或拉伯雷,閱讀他們作品的真正作品是增進內在自我的成長。深入研讀經典不會使人變好或變壞,也不會使公民變得更有用或更有害。心靈的自我對話本質上不是一種社會現實。西方經典的全部意義在於使人善用自己的孤獨,這一孤獨的最終形式是一個人和自己死亡的相遇。

著者簡介

哈羅德·布魯姆(1930— ):當代美國極富影響的文學理論傢、批評傢。曾執教於耶魯大學、紐約大學和哈佛大學等知名高校。主要研究領域包括詩歌批評、理論批評和宗教批評,代錶作有《影響的焦慮》(1973)、《誤讀之圖》(1975)、《西方正典》(1994)、《莎士比亞:人的發明》(1998)等,被譽為“西方傳統中最有天賦、最有原創性和最有煸動性的一位文學批評傢”。

圖書目錄

序言與開篇
論經典
經典悲歌
貴族時代
經典的中心:莎士比亞
但丁的陌生性:尤利西斯和貝亞特麗絲
喬叟:巴思婦人、贖罪券商和莎劇人物
塞萬提斯:人世如戲
濛田和莫裏哀:真理的不可捉摸性
彌爾頓的撒旦與莎士比亞
薩繆爾·約翰遜博士:經典批評傢
歌德《浮士德·第二部》:反經典的詩篇
民主時代
經典記憶:早期的華茲華斯與簡·奧斯汀的《勸導》
沃爾特·惠特曼:美國經典的核心
艾米莉·狄金森:空白、欣喜、暗者
經典小說:狄更斯的《荒涼山莊》和喬治·艾略特的《米德爾馬奇》
托爾斯泰和英雄主義
易蔔生:山妖和《彼爾·京特》
混亂時代
弗洛伊德:莎士比亞式解讀
普魯斯特:性嫉妒的真正勸導
喬伊斯與莎士比亞的競爭
伍爾夫的《奧蘭多》:女性主義作為對閱讀的愛
卡夫卡:經典性忍耐和“不可摧毀性”
博爾赫斯、聶魯達和佩索阿:西萄語係和惠特曼
貝剋特、喬伊斯、普魯斯特和莎士比亞
排列經典
哀傷的結語
附錄:經典書目
· · · · · · (收起)

讀後感

評分

評分

摘自《世纪中国》 作者:张 维 布鲁姆的《西方正典》一书翻译成中文后,在文学界引起激烈反响,有积极的呼应,也有无情的指责,更有对于批评者非巨细无遗也是点面俱到的再批评。笔者在此无意参与争论,只是力求结合布鲁姆早期提出的相关理论内容,蠡测其定义的“正典”...  

評分

摘自 经济观察网 导语:布鲁姆主张阅读是一项孤独和自由的实践,而无关乎教育、轻松愉悦或者消除社会罪孽,最终的目的就是“去面对伟 大”。 1   在哈罗德•布鲁姆的著作《西方正典:伟大作家和不朽作品》里,你经常会看到一些毫无掩饰的比较:“除了莎士比亚,乔...  

評分

按:进入文学研究领域之后,文学阅读时间反而急剧减少,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近些日子手边没有什么特别紧要的事情,突然想重新翻看那些几年前、十几年前读过的文学作品。读书人都知道,重读是一件甚美妙的事,看看当时那些旁批,随手写来的很多感想现在都觉得似乎有些隔膜,...  

評分

读过这本书,才知道它与我想象中大不相同。我原来的阅读期待,布鲁姆应该是个保守分子,才提倡阅读经典。而这本书的重点不是要人们重新阅读经典(假如有这个附加作用也是个捎带的效果),而是要自己重新解释经典。用布鲁姆得心应手的“影响的焦虑”理论。它不是要重申道德和...  

用戶評價

评分

大二下張箭飛西方文學史教材,混瞭一學期也隻看瞭相關的幾章,有些作者根本不敢碰,比如布魯姆老人傢最喜歡的莎翁。非常喜歡他的語句,厚實又刻薄,寫論文就拿齣來看看2333

评分

布魯姆誠不我欺,讀到“哀傷的結語”果然哀傷,身處新神權時代行將(或業已)迴歸的文學遲暮年代,文學(藝術)或是以政治、社會、道德的進步為鵠的,服膺於意識形態,或是在代錶瞬間的不朽之可能性的流行與通俗文化潮流間浮沉,最終被束之高閣(實則為棄之如敝屣),在此種文學腹背受敵的境遇下,為在審美力量照耀的熠熠星空下歆享自我內在孤獨的普通讀者和文學批評傢前所未有地陷入瞭何以自處的危機。布魯姆試圖完全摒棄憎恨學派偏好語境的方法轉嚮以偏好文本的文學審美方法切入,以作傢之間影響的焦慮重新建構西方經典傳承與背叛的互文體係,將陌生性、原創性視為遴選經典的準則,從西方經典中心的莎士比亞之深沉的、吞噬萬物的自我(自由的自我藝術傢)發散開去,在貴族、民主、混亂時代間四散流布,於自我最深處描繪一幅後基督主義的諾斯替式圖景。

评分

序言寫得像孤膽鬥士一樣激昂,預感到是一部戰書。實則是獻給莎士比亞的一首贊詩。對布魯姆文學評論的理解,必然要建立在對莎士比亞深厚的認同上(剛好我是)。在與二十六位作傢纏鬥的過程中耗盡瞭精力,獲得瞭將審美意識越磨越利的快感;同時也感到瞭一種痛苦(是布魯姆極力從閱讀中擯除的),即我無法擺社會痛苦的局限,一如人無法高過他齣生時的第一聲啼哭。於大火中寫詩,在瘟疫橫行戰亂肆虐的年代巋然不動,我無法這樣與自己的孤獨相處。這或許注定瞭我永遠隻能停留於三流,因想對太多東西負責(實則不能)而無法勇往直前。在《哀傷的結語》中,我的自我總結是老博的那句:“你怯弱地祈助的他人的著作救不瞭你。”悲傷而無力的閱讀。

评分

布魯姆好像文學批評的施特勞斯,抗拒當代多元文化背後的虛無主義,在政治無處不在的時代,捍衛經典的審美標準、原創性,讓我心情復雜,可敬。另外,最後的書單不錯,打開視野。 假如我們讀經典是為瞭形成社會的、政治的或個人的道德價值,那我堅信大傢都會變成自私和壓榨的怪物。我認為,為瞭服膺意識形態而閱讀根本不能算閱讀。獲得審美力量能讓我們知道如何對自己說話和怎樣承受自己。莎士比亞或塞萬提斯,荷馬或但丁,喬叟或拉伯雷,閱讀他們作品的真正作用是增進內在自我的成長。深入研讀經典不會使人變好或變壞,也不會使公民變得更有用或更有害。心靈的自我對話本質上不是一種社會現實。西方經典的全部意義在於使人善用自己的孤獨,這一孤獨的最終形式是一個人和自己死亡的相遇。 在讀很久瞭,清理在讀,雖然中間沒仔細看,也湊閤標記瞭。

评分

大二下張箭飛西方文學史教材,混瞭一學期也隻看瞭相關的幾章,有些作者根本不敢碰,比如布魯姆老人傢最喜歡的莎翁。非常喜歡他的語句,厚實又刻薄,寫論文就拿齣來看看2333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