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正典

西方正典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译林出版社
作者:[美] 哈罗德·布鲁姆
出品人:
页数:516
译者:江宁康
出版时间:2015-12
价格:58.00元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544755450
丛书系列:阅读指南丛书
图书标签:
  • 哈罗德·布鲁姆
  • 文学理论
  • 文学
  • 文学评论
  • 文学批评
  • 外国文学
  • 文学研究
  • 美国
  • 西方文学
  • 经典
  • 人文
  • 历史
  • 哲学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莎士比亚或塞万提斯,荷马或但丁,乔叟或拉伯雷,阅读他们作品的真正作品是增进内在自我的成长。深入研读经典不会使人变好或变坏,也不会使公民变得更有用或更有害。心灵的自我对话本质上不是一种社会现实。西方经典的全部意义在于使人善用自己的孤独,这一孤独的最终形式是一个人和自己死亡的相遇。

作者简介

哈罗德·布鲁姆(1930— ):当代美国极富影响的文学理论家、批评家。曾执教于耶鲁大学、纽约大学和哈佛大学等知名高校。主要研究领域包括诗歌批评、理论批评和宗教批评,代表作有《影响的焦虑》(1973)、《误读之图》(1975)、《西方正典》(1994)、《莎士比亚:人的发明》(1998)等,被誉为“西方传统中最有天赋、最有原创性和最有煸动性的一位文学批评家”。

目录信息

序言与开篇
论经典
经典悲歌
贵族时代
经典的中心:莎士比亚
但丁的陌生性:尤利西斯和贝亚特丽丝
乔叟:巴思妇人、赎罪券商和莎剧人物
塞万提斯:人世如戏
蒙田和莫里哀:真理的不可捉摸性
弥尔顿的撒旦与莎士比亚
萨缪尔·约翰逊博士:经典批评家
歌德《浮士德·第二部》:反经典的诗篇
民主时代
经典记忆:早期的华兹华斯与简·奥斯汀的《劝导》
沃尔特·惠特曼:美国经典的核心
艾米莉·狄金森:空白、欣喜、暗者
经典小说:狄更斯的《荒凉山庄》和乔治·艾略特的《米德尔马奇》
托尔斯泰和英雄主义
易卜生:山妖和《彼尔·京特》
混乱时代
弗洛伊德:莎士比亚式解读
普鲁斯特:性嫉妒的真正劝导
乔伊斯与莎士比亚的竞争
伍尔夫的《奥兰多》:女性主义作为对阅读的爱
卡夫卡:经典性忍耐和“不可摧毁性”
博尔赫斯、聂鲁达和佩索阿:西萄语系和惠特曼
贝克特、乔伊斯、普鲁斯特和莎士比亚
排列经典
哀伤的结语
附录:经典书目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读过这本书,才知道它与我想象中大不相同。我原来的阅读期待,布鲁姆应该是个保守分子,才提倡阅读经典。而这本书的重点不是要人们重新阅读经典(假如有这个附加作用也是个捎带的效果),而是要自己重新解释经典。用布鲁姆得心应手的“影响的焦虑”理论。它不是要重申道德和...  

评分

摘自 经济观察网 导语:布鲁姆主张阅读是一项孤独和自由的实践,而无关乎教育、轻松愉悦或者消除社会罪孽,最终的目的就是“去面对伟 大”。 1   在哈罗德•布鲁姆的著作《西方正典:伟大作家和不朽作品》里,你经常会看到一些毫无掩饰的比较:“除了莎士比亚,乔...  

评分

摘自 经济观察网 导语:布鲁姆主张阅读是一项孤独和自由的实践,而无关乎教育、轻松愉悦或者消除社会罪孽,最终的目的就是“去面对伟 大”。 1   在哈罗德•布鲁姆的著作《西方正典:伟大作家和不朽作品》里,你经常会看到一些毫无掩饰的比较:“除了莎士比亚,乔...  

评分

这部书的副标题是“伟大作家和不朽作品”,理应气势恢宏浩浩荡荡,但在莎士比亚,但丁,乔叟与塞万提斯背后,气氛却为悲歌所笼罩。布鲁姆不无悲观地宣布他们那一代学者将是西方经典的最后继承者,要去面对“憎恨学派”的种种责难与意识之争。然而很少有人会再将精力放在...

评分

布鲁姆在1994年的这部书中,仍然在极力践行他的对抗、修正理论、影响的焦虑学说。全书以莎士比亚为经典核心,分为21章,对诸多作家作品对莎氏的继承与对抗做了细致分析。其中一章:《弗洛伊德:莎士比亚式的解读》耐人寻味。看过他的《对抗:走向一种修正理论》和《影响的焦...  

用户评价

评分

序言写得像孤胆斗士一样激昂,预感到是一部战书。实则是献给莎士比亚的一首赞诗。对布鲁姆文学评论的理解,必然要建立在对莎士比亚深厚的认同上(刚好我是)。在与二十六位作家缠斗的过程中耗尽了精力,获得了将审美意识越磨越利的快感;同时也感到了一种痛苦(是布鲁姆极力从阅读中摈除的),即我无法摆社会痛苦的局限,一如人无法高过他出生时的第一声啼哭。于大火中写诗,在瘟疫横行战乱肆虐的年代岿然不动,我无法这样与自己的孤独相处。这或许注定了我永远只能停留于三流,因想对太多东西负责(实则不能)而无法勇往直前。在《哀伤的结语》中,我的自我总结是老博的那句:“你怯弱地祈助的他人的著作救不了你。”悲伤而无力的阅读。

评分

盛宴!虽然Bloom误视“现代性”为“世界性”,却是拜其对真正原创性的敬意所赐;虽然弱于逻辑和结构,却句句见效。我愿在今年内反复读Bloom的作品,批判焦虑的弗洛伊德、困于审美的歌德,享受博尔赫斯的逆生长、狄金森的崇高。

评分

伟大诗人中最杰出的女性是萨福和艾米莉狄金森,她们是比男性更顽强的竞争者。狄金森把勃朗宁太太远远抛在身后尘土之中。莎士比亚和但丁是经典的中心,因为他们在认知的敏锐、语言的活力和创造的才情上都超过所有其他西方作者。这三样禀赋会合成一种本体激情,即一种欣喜的能力,或如布莱克关于地狱的警句所指出的:充满活力即为美。你不是活着吗?这才是你最根本的而且最辉煌的事业。培育性格而不是写书才是我们的责任,赢得生活的秩序和安宁而不是赢得战斗和土地。我们最伟大而光荣的杰作就是恰如其分地活着。莎士比亚或塞万提斯,荷马或但丁,乔叟或拉伯雷,阅读他们作品的真正作用是增进内在自我的成长。心灵的自我对话本质上不是一种社会现实。西方经典的全部意义在于使人善用自己的孤独,这一孤独的最终形式是一个人和自己死亡的相遇。

评分

序言写得像孤胆斗士一样激昂,预感到是一部战书。实则是献给莎士比亚的一首赞诗。对布鲁姆文学评论的理解,必然要建立在对莎士比亚深厚的认同上(刚好我是)。在与二十六位作家缠斗的过程中耗尽了精力,获得了将审美意识越磨越利的快感;同时也感到了一种痛苦(是布鲁姆极力从阅读中摈除的),即我无法摆社会痛苦的局限,一如人无法高过他出生时的第一声啼哭。于大火中写诗,在瘟疫横行战乱肆虐的年代岿然不动,我无法这样与自己的孤独相处。这或许注定了我永远只能停留于三流,因想对太多东西负责(实则不能)而无法勇往直前。在《哀伤的结语》中,我的自我总结是老博的那句:“你怯弱地祈助的他人的著作救不了你。”悲伤而无力的阅读。

评分

三星半的样子。布鲁姆太推崇莎士比亚,就像木心推崇尼采一样,太多篇幅写自己这种迷弟心情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