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作者李允鉌出身书香世家,其父李研山是三、四十年代著名的岭南画家、书法家和诗人,被誉为“山水画大师”。李允鉌在其父的熏陶和影响下,自幼便打下了扎实的中国传统艺术与传统文化基础。五十年代李允鉌自华南工学院建筑系毕业,他先后在沈阳、北京、香港、曼谷、新加坡等地从事建筑设计、城市设计及室内设计工作;同时还对建筑理论,尤其是中国传统建筑设计理论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总结。
首先,值得敬佩的是一位建筑师写建筑史,或者应该称之为建筑文化史,能了解之多、理解之深,实属罕见。在我们周边徘徊了太多不知中国传统建筑原理之辈,奉别子为家宗,“数典忘祖”之属比比皆是。 回头一想,建筑本就是一种实践,“营造”一名便是动词组成。假使中国...
评分对于中国建筑的设计理论从宏观到微观做了深入的刨析,并且横向的比较了中国建筑设计理论与现代建筑理论,提出了思考与问题。 粗读一边看来,作者表达的更多的是一种思路,有更多的问题他还没有解决,只是这个思考的过程就已经展现的极为动人。 虽然很多人说了这本书存在的许多...
评分这是一本看一眼就确信它会成为不朽经典的书。一般的古建书籍给人的感觉就是——啊,它们很美好,可是已经过去了。这本书却试图告诉你,千年大国的建筑之脉还活着,时代没有抛弃它。 现代主义的框架体系有什么稀奇的呢?中国木构框架体系已经演变了几千年了。 ...
评分看到前面的评论都是说这个书的不好 我觉得有些不敢苟同 如此一本好书怎么能这样评论他呢? 要知道这本书不论是建筑学子还是规划学子向往崇拜的一本书啊 许多考研的兄弟姐妹为了这本书可是淘心掏肝的找啊 在网络书籍还没普及的时候 这样一本书即使是不打折也是被人抢到空 还好现...
感觉像是科普,有点太通俗了。“意”也讲得含含糊糊,翻来覆去从材料、结构出发,加点礼制。考完建筑史,看到后半本有好多考题,要是早点看就做出来了。可是除了补充点知识,没什么新东西啊。
评分已然花了很长时间研究古建,那就一定要研究出点儿东西来!
评分本书辩证地分析中国古代建筑与西方建筑的区别,建筑并不是独立存在的,与其背后社会体制、宗教哲学、艺术审美、生活习俗息息相关。中西方建筑是两个独立的体系,均对人类社会的发展贡献了巨大的力量。
评分本书辩证地分析中国古代建筑与西方建筑的区别,建筑并不是独立存在的,与其背后社会体制、宗教哲学、艺术审美、生活习俗息息相关。中西方建筑是两个独立的体系,均对人类社会的发展贡献了巨大的力量。
评分得到听书: 真的不信他写的。 首先,我们说到了中西方建筑结构的选择,中国选择木结构,西方选择砖石结构,这并不仅仅是由客观物质条件决定的,而是主流价值观及宗教信仰促成的结果。 其次,中西方建筑形态的差异,中国建筑追求平面上的延展,西方建筑追求空间上的高且大,这是由建筑材料的特性人口的数量、生活方式的选择及审美差异造成的。 最后,我们说到了中西方的建筑类型及区别,中国古代建筑出现了两个平行的分支,即“正式建筑”与“园林建筑”,而在西方,园林只是建筑的从属。中国古代建筑发展相对缓慢,各时代间建筑差异性不大,各功能类型间的差别也不大,但西方建筑,形成了风格迥异的时代特点,各功能类型间也有很大的区分。这些差异是由中西方社会发展轨迹、设计理念、哲学及审美观念造成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