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标签: 社会史 明清史 梁其姿 社会学 历史 慈善 文化史 历史学
发表于2025-02-22
施善与教化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善会及善堂是明清社会的新现象,由地方士绅商人等集资、管理慈善机构。这些慈善组织兴于16世纪末期的明代,盛行于清代,甚至民初仍有不少传统善堂仍在运作,本书研究重点则在19世纪中期以前的历史。它们遍布全国,是清代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其重要性及社会意义不容忽视,其中渗透了复杂而具体的文化因素。本书既从客观的社会经济角度去探索善堂的成因,也从施善者的主观角度去分析善堂的功能与性质,从而深入解读了明清时代的社会文化。作者透过慈善组织发展的历史,看社会经济改变与价值观改变的关系,并与海外汉学对话,回应了中国有无“福利国家”传统之问,为明清社会描绘出一幅活泼的历史场景,丰富了世人对中国传统社会的认知。
梁其姿,香港大学历史系学士,法国巴黎高等社会科学研究院历史学博士。1982至2008年任职台北中研院,曾先后任中山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所、历史语言研究所研究员,台湾大学历史系兼任教授。2008—2010年任香港中文大学历史系讲座教授, 2011年起任香港大学人文社会研究所所长兼讲座教授。2010年被选为中研院人文组院士。早年研究明清慈善组织,著有《施善与教化:明清时期的慈善组织》(1997)一书。近年专注于医疗史, 著有《中国麻风病史》(英文, 2009)、《面对疾病:传统中国社会的医疗观念与组织》(汉文,2012), 并主编《女性与医疗》(英文, 2006)、《东亚华人社会近代健康与卫生史》(英文,2010)等书。
三个不精通极其致命:1、古汉语不精通。比如贫、穷在古汉语中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意思;2、中西哲学不精通。比如中国典籍是思想而非史料,但显然梁并不清楚。儒释道根本没入门就敢拿单一西方社会学理论硬套,这个胆量也真是阔以的。3,政治不精通。对帝制中国治理结构和方法所知只限皮毛。优点是史料找的详尽整理的也不错,这点胜过周秋光。但高段位的用史料、写作是什么样子的呢?有没读过《叫魂》?
评分梁其姿先生是个极为认真的学者,此书算是社会文化史与中国史学嫁接的典范之作了
评分施善,首先是为满足施者的需求而行,并非为了受者;其次,在施予对象的选择上,体现的是广义上的“利己”之心,所以在何为己,何为他的界定上,反映出了施者自身的身份认同。
评分最近连着看老舍的小说,也想起我小时候住胡同的生活,胡同口东边的爷爷是老辅仁大学退休的教书先生,小时候无聊老跑去他们家蹭饭吃,比较吸引我的是他们家的话匣子老放民国“黄色歌曲”。有一年冬天下大雪,爷爷的老同学来拜年,冻得嘴唇都紫了,颤颤巍巍的从车筐儿里掏出一扎围巾,一进屋老爷子赶紧掸了掸上面的雪,解开麻绳,原来那条灰色的毛呢围巾里裹着一本书,“今年新出的社会经济史,您老给掌一眼……”这件事儿让我太开眼了,我深深的记下了“社会经济史”这5个字……
评分施善,首先是为满足施者的需求而行,并非为了受者;其次,在施予对象的选择上,体现的是广义上的“利己”之心,所以在何为己,何为他的界定上,反映出了施者自身的身份认同。
中国古代人做慈善还是跟传统有关系,不完全是经济利益上的一种施予,不过现在这种情况已经很少了,毕竟我们进入了新时代,不过很多时候我们的思维无法摆脱过去古代的习惯,这点极其有意思和值得探讨。 这本书有一种一望几百年的感觉,古代的真实情况真是让人五味陈杂,人生真...
评分 评分 评分中国古代人做慈善还是跟传统有关系,不完全是经济利益上的一种施予,不过现在这种情况已经很少了,毕竟我们进入了新时代,不过很多时候我们的思维无法摆脱过去古代的习惯,这点极其有意思和值得探讨。 这本书有一种一望几百年的感觉,古代的真实情况真是让人五味陈杂,人生真...
评分中国古代人做慈善还是跟传统有关系,不完全是经济利益上的一种施予,不过现在这种情况已经很少了,毕竟我们进入了新时代,不过很多时候我们的思维无法摆脱过去古代的习惯,这点极其有意思和值得探讨。 这本书有一种一望几百年的感觉,古代的真实情况真是让人五味陈杂,人生真...
施善与教化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