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注重历史当事人的时代关怀,返其旧心,从广义的文化视角考察近代中国思想与社会的权势转移。全书跨越思想史和社会史的学科藩篱,通过探讨近代大变局中传统的中断与传承,中西文化竞争与民族主义的特异,思想衍化与社会变迁的互动等各层面的多元互动,揭示近代中国社会新中有旧、旧中有新的丰富特性。随着四民社会的解体和经典的隐退,出现了民国之中“国进民退”的倾向。这些演变既产生了众多问题,又遮蔽了不少问题,当时就造成读书人的困扰,迄今仍在影响我们。
罗志田,1952年生,四川大学历史系七七级毕业,新墨西哥大学硕士、普林斯顿大学博士。先后在四川师范大学、四川大学、北京大学历史系任教,现任四川大学杰出教授。新书有《经典淡出之后:20世纪中国史学的转变与延续》(三联书店),另《道出于二:过渡时代的新旧之争》即将出版。
需要反思的是,“民”意识的兴起本是晚清的一个显著现象。从“鼓民力”、“开民智”、“兴民权”到“新民”等一系列口号,在在表明了代民众立言的士人希望普通民众在国家和社会事务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甚至在国家兴亡中起决定性的作用——仿佛要把“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评分第98页,以钱穆的回忆说明新学堂的地位高于旧式私塾,并以此为特例。但钱穆《八十忆双亲·师友杂忆》的回忆中有很多不靠谱的地方,钱锺书就曾经指出过。此处钱穆认为自己家乡民风淳朴,尊师敬长之风由私塾延伸到新学堂,或许只是钱穆的自夸,不能完全当真,也不能为谁辩护。历...
评分在读再造文明的时候 就有一种心疼胡适的矛盾与落寞的“同情” 如今读过权势转移 无疑使我更加深入地感受到了那个时代的知识分子的尴尬与无奈。 正如『双城记』所言: 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这个时代充斥着前所未有的变动和不稳定,这种激荡的状态给予了人民机遇...
评分 评分知识分子的边缘化 1、新型的知识分子将传统的士挤到社会的边缘时,他们实际上也促成了整个读书人的边缘化。 2、科举制废除所造成道治二统两分的直接后果就是其载体士与大夫的分离。科举既去,又无新的官吏养成体制,官场之滥由此开始,国无重心,更因此强化。 军人在近代中国的...
当年应该很牛,虽然学界和青年人现在大多熟悉,不过倒是急需普及开来、深入课改o(╯□╰)o学生学起来也有兴趣;文风介于王汎森和黄克武之间呐;2天读毕。
评分四星半,相当赞。九篇论文,围绕着一个主题-近代中国的权势转移。什么样的权势,转移到哪里的,怎么转移的?这就是本书力图在某一方面做解答的。我个人有一种观点,近代史和先秦史一样,永远都不会有真正正确的答案的,只能不断的深入,不断的树立典范而后不断的推翻。这本书个人以为最佳的在科举废除在乡村中的社会后果和边缘知识分子两篇。有关边缘知识分子的塑造以及其在新文化运动中的作用真的是大开眼界...科举制的废除更让人有一种后之视今,亦由今之视昔的感觉。往日的各种吊诡现象放到今日社会同样还是存在,尤其是城市和乡村的疏离,让人清楚的体会到历史是在循环中往复的...
评分可惜了,只有好的想法,没有好的阐释。语言干瘪无力,絮絮叨叨没有重点!这种书还能重版?
评分作者将初版中数篇论述详尽,思虑周全的文章删去,而将这两年写的一些虚悬飘渺,主旨模糊且不甚成熟的随笔散论文字收了数篇进来。作者解释说,这是因为原版中抽出来那几篇文字,要根据需要另外组集。可是这样一来,请问新版的《权势转移》,到底还剩了多少干货?价格又定的那么贵,全书变成了一个守成学者做作谈玄的随笔集,不买也罢!!!失望中!!!对负青年重誉的罗先生越来越失望!
评分“落伍”,“争夺”,“历史”,“西方”这种平常的词都加上引号,看了之后感觉很疲劳,像噎着了似的。越来越不喜欢思想史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