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的口味

文明的口味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新世纪出版社
作者:菲利普•费尔南多-阿梅斯托
出品人:
页数:284
译者:韩良忆
出版时间:2013-1-1
价格:32.00元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540563387
丛书系列:新世纪文库·历史系列
图书标签:
  • 饮食
  • 文化史
  • 历史
  • 饮食文化史
  • 文化
  • 人类学
  • 食物
  • 文明
  • 口味
  • 文化
  • 饮食
  • 历史
  • 社会
  • 生活方式
  • 传统
  • 哲学
  • 认同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餐桌前的愉悦属于每一个时代每一个朝代,属于每一个国家每一天;它和我们生活中的其他愉悦携手前进,甚至比它们更为持久。当我们失去其他的愉悦时,它却仍伴随在我们身边,令我们感到欣慰。

通过本书,我们在餐桌上认识了整个世界。盘中物透露出人类过去和现在的秘密:我们的角色、关系和社会地位。从茹毛饮血到饕餮盛宴,人类进步的历史同时也是食物进化的历史。绅士也好,野人也罢,究其根源,吃莫不是人类对上万年来受制于自然的反抗和恐惧,而这种反抗又触发了古老的问题:吃什么?怎么吃?人类上万年文明的进程对这两个问题的答案做了最好的脚注。

作者简介

菲利普·费尔南多-阿梅斯托,知名历史学者,伦敦玛丽皇后大学环境史教授,塔夫斯大学西班牙史教授,家喻户晓的BBC 节目主持人。共有十多本着作,已翻译成二十二种语言,包括《文明的力量》、《真实、真相、真理》、《改变世界的观念》等。他有关海洋与殖民史的著作为他赢得不少荣誉,包括1997年英国国家海洋博物馆的凯氏奖章和1999年的约翰·卡特·布朗奖章。各书评媒体对他赞誉不断,《文学评论》 说他是世界上最好的历史学家之一,《纽约时报》也将他比拟吉本、汤因比、布劳岱尔等历史学大师。

目录信息

第一章 烹调的发明:第一次革命1
火带来了改变2
最初的食品科技14
反烹饪浪潮21
第二章 吃的意义:食物是仪式和魔法25
食人习俗的逻辑26
神圣与不敬的食物36
食疗魔术45
营养学魔法52
富裕的营养学66
第三章 畜牧革命:从“收集”食物到“生产”食物71
蜗牛先锋72
养殖,还是不养殖? 75
畜牧的本能83
海上狩猎89
第四章 可食的大地:栽种食用植物93
人类为什么要务农? 94
伟大的禾本植物105
小麦——世界的征服者114
有决定权的超级块茎、根茎植物118
第五章 食物与阶级:不平等与高级饮食的兴起123
挥霍无度的成就124
美食的兴起133
宫廷菜的资产阶级化142
跨越阶级的转移147
没有宫廷菜的宫廷? 152
第六章 消失的饮食界限:食物与文化远程交流的故事157
跨文化饮食的障碍158
打破障碍:帝国效应165
贸易是侍者:盐和香料的故事176
第七章 挑战进化:食物和生态交流的故事193
邦迪号之旅194
全球的口味197
平原上的革命202
香蕉的轨迹207
玉米的迁徙209
马铃薯与红薯211
甜的用处214
太平洋边境218
第八章 喂养巨人:饮食工业化的故事223
19 世纪的工业化环境224
生产、加工与供应的现代革命228
丰饶和饥荒240
新石器革命的最后阶段250
食品保存的科学大怪兽255
便利食品:“吃”的工业化260
注 释273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有段时间,我迷上读逯耀东先生的文章,尤其是天南地北的写吃。那该是从多年前开始读夏元瑜文章时埋下的种子,每每在老盖仙谈北京的吃的文章里,感受到一种莫名的童趣。那明明是与自己的生活经验毫不相关的,也找不到任何渊源,多少能结合在一起的是童年时父亲带了在屏东胜利路...  

评分

如果我看了这个封面,我一定会认为是很浮夸的那一类书,不会去看的。幸好我下的是电子书,没有封面。挺不错的,但就是有的地方翻译得很古怪,有些地方也缺乏解释。我明白翻译的作品很难准确表达原文的意思,但是照直翻过来,而没有解释的话,根本不知道想表达什么意思。本来想...  

评分

食物支撑着我们的成长。 食物塑造着我们的身体、伴随我们成长。出生以来的第一口母乳,上学路上冒着白色热气的包子,下班回家的一桌好菜。开心时候的棒棒糖,伤心时候的巧克力,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食物记忆。 我们也在慢慢地改变着身边的食物。为了迎合现在人的生活节奏,...

评分

但凡写《xx的历史》,总是不厌其烦从头到尾写这个东西怎么来的,怎么发展的,最后怎么结局的,平铺直叙,只让人觉得难道我不会到百度上去找吗?! 但这是一本完全新鲜的书,即使你查得到那些巨细靡遗而且概括了全球变迁的历史,你也查不到作者的观点。 这是一本有...  

评分

有段时间,我迷上读逯耀东先生的文章,尤其是天南地北的写吃。那该是从多年前开始读夏元瑜文章时埋下的种子,每每在老盖仙谈北京的吃的文章里,感受到一种莫名的童趣。那明明是与自己的生活经验毫不相关的,也找不到任何渊源,多少能结合在一起的是童年时父亲带了在屏东胜利路...  

用户评价

评分

补/使用火,就是烹饪的开始。我们一直用火做饭,厨具与厨房的多种变化都是改良。而实质性的改变是微波炉,让我们学会了用电磁波做饭,虽然味道很一般。烹饪让人类吃熟食而不是吃生肉,这是人类从野蛮进入文明的标志。尽管我们还会吃生蚝吃刺身,但这种生食也是强调制作过程和餐桌礼仪的。

评分

有点意思,吃货的后裔们都来了解一下吧

评分

前三章写得挺好,翻译得也好。读到后面,信息量太大,对西方文明史不太熟悉的读者来说,有点囫囵吞枣被噎到的感觉。尤其最后三章,稍显杂乱,译者也开始丈二和尚跟着乱了。而且作者非常非常自信,有些观点过于武断了,并且对东方的一些食物文化史似乎刻意回避了很多,可能没有西方史那么得心应手。尤其第四章,没写好。不过,还是很值得一读,是本好书。

评分

【听】

评分

得到听书:人类从学会烹调(虽然仍然吃生蚝)到学会使用容器(用动物的内脏做干肠);从狩猎到养殖(禾本植物,块茎根茎植物,乳制品的产生,直到现在的海洋养殖),大家都有自己口味,战争和殖民让大家的口味交叠。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