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形态史观·中国文化与中国的兵

文化形态史观·中国文化与中国的兵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雷海宗,中国著名历史学家。他终身致力于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中国文化和世界文化的教学事业和研究工作,以学贯中西、博古通今、自成体系着称。雷海宗自1927年获美国芝加哥大学哲学博士学位学成回国后,一直在南京中央大学、武汉大学、清华大学、西南联合大学和天津南开大学任教,1962年去世。

林同济(1906-1980),福建福州人,“战国策派”主要代表人物。著有天地之间。 林同济超越了专家范畴,他毫不掩饰自己对国家、民族、文明的热爱认同。

出版者: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作者:雷海宗
出品人:
页数:405
译者:2015年2月第2版 定價52元
出版时间:2010-10
价格:46.00元
装帧:平
isbn号码:9787546338873
丛书系列:民国学术丛刊
图书标签:
  • 历史 
  • 雷海宗 
  • 林同济 
  • 战国策学派 
  • 文化 
  • 文化史 
  • 中国 
  • 经典 
  •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主要内容写成于1930年代,作者对中国古代兵制尤为关注。作者认为,战国时期,北方游牧民族未能对中原构成大的威胁,原因在于中原各诸侯国不仅平民当兵,富人、贵族也当兵,近于全民皆兵,军队素质高、战斗力强;而自汉代以后,军队多由流民组成,战斗力明显下降,所以不断遭受北方游牧民族的威胁。作者推崇文武兼备,认为武德使人坦白光明,而文德之畸形发展会导致中国社会走向病态。本书版本采用商务印书馆2001年版。

具体描述

读后感

评分

评分

武德不兴是中国两千年来去不掉的顽疾。武德不兴的直接原因是贵族阶层对当兵的义务的放弃。本书将中华文化的弊端,归结为缺乏尚武精神,似非厚诬。但作者自己也说过,每个时代对过去历史的总结,都是为现实服务的。30年代的中国屈折于列强的淫威之下,自然是奢谈文治而独唱武功...  

评分

评分

我所认识的中国史研究,大致有两种不同倾向的路径。 一是讲究有一分证据说一分话,强调史在前,论在后,强调对历史细节的考据。这派上承乾嘉,至今是史学主流,代表人物很多,比如陈寅恪、田余庆等诸名家。这类学术作品的特点是特别重视史料辨析,论证,强调史料本身超过由此得...  

评分

用户评价

评分

战国策派代表。对春秋战国形态的观察很精彩。文化周期论有漏洞,概括性不强,而且西方一个文化周期,东方已经开始了第三个文化周期?文化形态史观是文集,理论不够系统,文章多有雷同。中国文化和中国的兵启发性更大。时代的悲哀放在当下,也成立。让人感叹历史的缓进以及学人的无能。

评分

林老把一篇文章的观点,翻来覆去的来回说两三遍,也是蛮拼的。

评分

很精辟客观的视角去剖析整个文化的变迁,很好的参考。

评分

颇见作者良苦用心

评分

战国策派代表。对春秋战国形态的观察很精彩。文化周期论有漏洞,概括性不强,而且西方一个文化周期,东方已经开始了第三个文化周期?文化形态史观是文集,理论不够系统,文章多有雷同。中国文化和中国的兵启发性更大。时代的悲哀放在当下,也成立。让人感叹历史的缓进以及学人的无能。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