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家与社会之间

在国家与社会之间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作者:刘志伟
出品人:
页数:292
译者:
出版时间:2010-3
价格:35.00元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300118376
丛书系列:当代中国人文大系
图书标签:
  • 明清史
  • 社会史
  • 社会经济史
  • 历史
  • 刘志伟
  • 华南研究
  • 经济史
  • 明清
  • 国家与社会
  • 社会治理
  • 社会结构
  • 制度分析
  • 权力关系
  • 公共事务
  • 社会变迁
  • 制度变迁
  • 社会运动
  • 国家能力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本书从中国王朝时期户籍赋役制度在地方社会实施过程入手,尝试探索一种关于明清时期中国传统社会变迁和国家转型的解释路径。作者认为,户籍制度是中国王朝时期国家统治与社会整合最重要的基础之一,明清时期的里甲制由以人丁事产构成的家庭为核心衍变为以田地赋税为核心的户籍系统,建立在一条鞭法下财政白银化和赋税定额化基础上的这一深刻转变,同地方基层社会发生的变迁过程互动,从而确立起一种新的“国家—社会”体制。

作者简介

刘志伟,1955年生于广东省韶关市,1983年中山大学历史系研究生毕业,现为中山大学历史系教授。曾任中山大学历史系主任,现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山大学历史人类学研究中心主任、中山大学亚太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曾在牛津大学、耶鲁大学等国外以及台湾、香港地区的多所大学做访问学者或客座教授。论著有《在国家与社会之间——明清广东里甲赋役制度研究》、《宗族与地方社会的国家认同——明清华南地区宗族发展的意识形态基础》,1983年起一直在中山大学从事明清社会经济史教学与研究。

目录信息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问题与思路
第二节 明清广东社会经济变迁之概观
第二章 里甲赋役制度与明初社会
第一节 “划地为牢”的里甲体制
第二节 里甲体制下的赋役征派
第三节 社会动乱与里甲制的危机
第三章 一条鞭法前的改革
第一节 均徭法与均平法
第二节 赋役折银及其意义
第三节 赋役改革过程的矛盾
第四节 以定额化为中心的改革
第四章 从一条鞭法到摊丁人地
第一节 一条鞭法
第二节 清代前期的里甲差役及改革
第三节 摊丁人地
第五章 清代的图甲制
第一节 图甲制的变质
第二节 图甲制中“户”的性质
第三节 “总户”、“子户”与赋税征收
附录一 地域社会与文化的结构过程——珠江三角洲研究的历史学与人类学对话
附录二 历史叙述与社会事实——珠江三角洲族谱的历史解读
附录三 边缘的中心——“沙田—民田”格局下的沙湾社区
初版后记
再版跋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一、内容概要 本书以广东为考察对象,详细介绍了从明代到清代前期的户籍制度、赋役制度的实施和演变,试图以此为视角,观察明清时期的官民关系(即本书题目中“国家”与“社会”的关系)。 户籍制度是历来统治者为了控制人民、剥削财物而制定的,为此,统治者也给有户籍的人...  

评分

对于非本领域的我而言,·阅读本书最大的收获还是方法论意义上的,一本好的著作,往往永垂不朽的,还是提供了一种怎样的方法。 就本书而言,内容实则相当精炼,就讲述了明末清初发生的赋役制度改革。全文紧扣此主题,对广东地区这一制度的沿革透彻阐述。这种研究应当就是一种大...  

评分

对于非本领域的我而言,·阅读本书最大的收获还是方法论意义上的,一本好的著作,往往永垂不朽的,还是提供了一种怎样的方法。 就本书而言,内容实则相当精炼,就讲述了明末清初发生的赋役制度改革。全文紧扣此主题,对广东地区这一制度的沿革透彻阐述。这种研究应当就是一种大...  

评分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评分

大约一个月前,花了一个周时间,来读这本书。之所以要花一周时间,有客观与主观原因。客观原因是其实每天只有一点时间来读这本书,主观方面,这本书写的实在太好,使我不能不一个字一个字地读下来,读普通书的扫描式的办法在这书上是不适用的。 读完的笔记记了很厚,所以本来是...

用户评价

评分

多年后新增附录以人类学/社会史视角切入,较正文更直接指向「国家与社会之间」的命题。「户」的变迁实际代表了从「人」向「人口」的转变,然而与「人口」结合的是「家族人」而非「国家人」,因此为国家与社会之间留下了巨大的空间。

评分

书如其名,真正深入到了国家权力的末梢,看到了基层财税运作的肌理,说到“户”只是一个类似银行账户的纳税单位,山中的“盗贼”其实只是编户以外的逸民,对理解中国国家性质很有启发。但材料所限,视角离真正的“社会史”似乎还差一点。

评分

刚开始看的时候有点生涩,越读下去越有趣起来~

评分

断断续续四个月才读完。不算厚的小册子,读罢算是把齐民编户和赋役制度的关系弄清楚了,简单来说两者就是互补的制度,齐民编户的方式方法是为了赋役制度而设计的。这就不难理解明清以来为什么齐民编户,户籍制度发生了根本变革:从以人为主变成了以地为主,人捆绑在地(财产)上。这样也算打破了我长期以来的一个误区:觉得摊丁入亩的完成是对人的一种释放。实际上恰恰相反。读本书还有一个重要启发:即明清时期西南土司辖地的所谓“以茶(或者矿)抵税”的说法,实际上是有误的,都没有齐民编户何来税呢,应该是误解了“折色”的概念。可见户籍制度不搞清楚,很多税赋的东西不能乱用。

评分

作者希望打通经济社会史和制度史,想法多来自科大卫和肖凤霞的启发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