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某幅畫中,一名荷蘭軍官彎身靠向一名大笑的女孩。另一幅畫中,有個女人在窗邊秤銀子的重量。又一幅畫中,水果從瓷碗中滿出,掉在土耳其地毯上。維梅爾的畫作,以其美麗和神秘叫人看後久久難忘,但那些以高明手法呈現的場景,其背後有著什麼故事?
一如卜正民教授在《維梅爾之帽》中所闡明的,這些看似溫馨小品的畫作,其實開啟了歷史之門,通過那些門,可一探過去一個快速擴張的世界。那軍官頭上的時髦帽子,以海狸毛皮製成,海狸毛皮則是歐洲探險家在美洲以武器從原住民那裡所換來。海狸毛皮反過來又為那些想找出通往中國之新路線的水手,提供了航行探險經費。而在中國,歐洲人將以採自秘魯的白銀,購買數以千計在當時荷蘭繪畫裡頻頻出現的瓷器。
卜正民探明那個成長快速的貿易網,將海狸毛皮、土耳其地毯、或中國瓷碗帶進台夫特某個客廳的貿易網。走訪荷蘭的法國人笛卡兒,稱荷蘭的碼頭,「貨物無奇不有」。《維梅爾之帽》正告訴我們那些貨物多麼無奇不有,以及欲取得那些貨物的強烈欲望,如何以任何人所無法想像的程度,徹底改造世界。此書讓我們對維梅爾的畫和那些畫所描繪的時代,都有了嶄新而深廣的理解。
卜正民 Timothy Brook
英國牛津大學蕭氏漢學講座教授,加拿大英屬哥倫比亞大學的聖約翰學院院長,撰寫或編纂了十二部書,包括已翻譯成數種語言的得獎作品《縱樂的困惑:明代的商業與文化》。他還主編了一套六冊探討中國史的書籍,由哈佛大學出版社出版。二○○五年獲加拿大歷史協會頒予該會每五年評選一次的最高歷史學獎項Francois-Xavier Garneau Medal,二○○六年獲頒古根漢學術獎(Guggenheim Fellowship)。
读这本书最大的感触就是关于17世纪历史的细节。作者独特的视角,从维梅尔遗留下来的画作着手,通过那一个个17世纪有代表性的物品和人,试图找到隐藏在这些细节背后的历史,进而描绘出萌芽时代的全球化经济。 《台夫特一景》中的东印度公司正是17世纪最具标志性的事物之一...
评分 评分虽然著者从一幅维米尔画作着手开始展开每一章节的分析和描述,但是全书出现得更多的词汇看起来却是与绘画画作等联系并不紧密,诸如“海洋”、“全球贸易”、“肤色”、“语言”、“红毛”、“烟瘾”等等。 比起单纯地鉴赏画家维米尔的画法与技巧,著者更细致地从画布上本身已经...
评分“人非孤岛,无人可以自全。” 1623年,英格兰诗人兼神学家约翰·邓恩身患重病,在这一时刻,他写下了《紧急时刻的祈祷》。在其中的第十七则《丧钟为谁而鸣》,邓恩写下了他最广为流传的佳句:“人非孤岛。” 邓恩写下这段文字时,他思索的是自己的灵魂状态,而非世界的状态;...
评分朴正民这本书是21世纪初的产品,个辰光全球化风头正盛,作为一个出身加拿大研究中国的汉学家,他对这种“人类大同”观念明显十分簇拥,全书各章节也充斥着对全球贸易带来的人类交流的“美妙描写”。其中对瓷器的描写十分出彩,但更让人有兴趣的,无疑是对平日里不大会提到的烟...
精彩绝伦的一部书。从维米尔的画入手来看背后波澜壮阔的最初的全球化。可以看到不同文明间在最初的交流中从怎样的心理预期进行调试,文化、政治、经济多方面的演变。民众的日常生活是如何潜移默化地被影响。再回到绘画是如何被全球化的风潮所影响的。结尾从约翰·邓恩的“人非孤岛,无人可以自全”入手总结全球化在西方人们思维上的影响,一个个孤岛被这股风潮连接成大陆,白银与翻译成为了这个时代最重要的特征,宛如因陀罗网。东方的互相关联也若隐若现地为当地人们所感知。东方这种集权制虽然让后来的历史惨不忍睹,但也确保了它当时可以对抗西方的冲击与挑战。
评分很独特的视角,以小见大。30/9/2012-02/10/2012
评分不但看到了物质文化和全球化,更看到了作者的写作技巧
评分蛮有趣的一本,笔者围绕维梅尔这位荷兰画家的数幅画作发散出去,讲述了海狸皮帽子,中国陶瓷,黑奴,抽烟等文化意象背后所代表的历史。从哥伦布发现新大陆起,全世界就开始结成了一张因陀罗网,随着网上的珠子越来越多,网所构成的因缘世界也越来越复杂。
评分(居然没看清有个远流的版本,害得我读了一半文汇的这不又要转过来咯)最爱关于航海的描述!!!看得我好激动!!!此书还是很有意思的,各种冷知识。比如男子进屋和向女士致意时要脱帽的古老习俗。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