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中国的乡土意识

近代中国的乡土意识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者:佐藤仁史
出品人:谭徐锋工作室
页数:418
译者:
出版时间:2017-8-1
价格:CNY 68.00
装帧:精装
isbn号码:9787303212996
丛书系列:新史学译丛
图书标签:
  • 海外中国研究
  • 近代史
  • 历史
  • 社会学
  • 日本汉学
  • 佐藤仁史
  • 中国研究
  • 近现代史
  • 近代中国
  • 乡土意识
  • 地方认同
  • 文化记忆
  • 社会变迁
  • 乡土文学
  • 民族意识
  • 传统与现代
  • 乡村社会
  • 历史研究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王汎森——近几十年来,我们对晚清民初的思想、政治、社会、经济等方面的研究,已经到了汗牛充栋的地步。但是我们很少从在地的眼光出发,讨论地方上的变化,甚至由“下”而“上”去厘清国家的变化。即使有,也都是从动乱时代的材料与状态着手,对于非动乱时代的状态了解不多。而佐藤仁史最近 谈近代中国乡土意识的书,便是由“下”而“上”出发所做的研究中的一部好书,充分吸收中、日史学界对地方社会的研究成果,他深入“地方性史料”,大量运用地方刊物、报纸、杂志,而且尽力掌握其复杂的互动关系,分析新旧政见与各种势力,这些势力既是思想意趣的,又是现实利益的,它们层层套叠又循环取利,构成了一幅色块斑斓的印象派油画。

作者简介

佐藤仁史,日本一桥大学社会学研究科教授,师从日本明清史研究著名学者山本英史教授,研究方向为明清社会经济史。出版专著有《太湖流域社會の歷史學的研究:地方文獻と現地調查からのアプローチ》(合编,日本汲古书院2007年)、《中國農村の信仰と生活——太湖流域社會史口述記錄集》(合著,日本汲古书院)。

目录信息

序章
第Ⅰ部 地方的制度化与地域对立
第一章 清末的城镇乡自治与自治区设定问题:以江苏苏属地方自治筹办处的管辖地区为中心
导言
第一节 从地方自治《城镇乡地方自治章程》来看城区与乡区
第二节 环绕城区设定的城乡对立
第三节 乡区设定问题与地域意识
小结
第二章 清末民初政争中地方的对立局势:以江苏省嘉定县的地方领导、自治、政党
导言
第一节 夫束之构造及其得利者
第二节 清末、地方领导层的「地方战略」与城乡对立
第三节 民初、县议事会运作与民政长选举的纠纷
第四节 政党组织与地方领导层
小结
第三章 从一个在地有力者看清末民初的官民对立:以上海县的乡绅秦锡田的活动为中心
导言
第一节 上海县农村地区的有力者层与地方自治
第二节 清末地方自治的诸问题与秦锡田的改革案
第三节 民初的地方行财政与秦锡田的活动
小结
第Ⅱ部 如何叙述乡土
第四章 地方志和乡土志中的近代中国的乡土意识:以江南地方为中心
导言
第一节 《川沙县志》中关于地域的叙述法
第二节 从乡镇志中展现的乡土的城市化、文明化及风俗
第三节 在乡土志中展现的文明化和乡土
小结
第五章 近代中国乡土教科书的爱乡与爱国:《陈行乡土志》及其背景
导言
第一节 上海农村的在地指导层
第二节 在地指导层的乡土教育活动
第三节 以《陈行乡土志》来观察在地指导层与地方财政
第四节 《陈行乡土志》的教育观与秩序意识:“改良”与“合群”
小结
第六章 文学作品中所见清末民初地方领导阶层的民俗观:以“歌谣”为线索
前言
第一节 上海县陈行乡的领导层和“歌谣”
第二节 地方领导层的“知识世界”
第三节 启蒙和民俗
小结
第Ⅲ部 新文化与市镇社会
第七章 清末民国时期近代教育的引进与市镇社会:以江苏省吴江县为例
前言
第一节 清末民初近代学校设立中所见的市镇与农村
第二节 1920年代的平民教育与市镇社会:以盛泽镇为中心
第三节 从私塾看清末民国时期的农村教育
小结
第八章 新文化与地域空间的嬗变:1920年代吴江市镇社会与地方知识分子
前言
第一节 1920年代吴江的地方报与新南社
第二节 民治与绅治:地方自治与市民公社
第三节 「新文化」与市镇社会的转型
第四节 平民教育所见的民俗观
小结
终章
终 章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清末推行地方自治,影响深远。当时的历史情境中,实际担当建设自治,积极参与议会政治的,主要是尚与乡村联系紧密的地方士绅。然而不到15年后的1923年,苏州盛泽镇的地方报纸《新盛泽》中,地方自治的批判对象转而变成士绅们: 但看第一次的市自治会——会不如会——那不是给吾...

评分

清末推行地方自治,影响深远。当时的历史情境中,实际担当建设自治,积极参与议会政治的,主要是尚与乡村联系紧密的地方士绅。然而不到15年后的1923年,苏州盛泽镇的地方报纸《新盛泽》中,地方自治的批判对象转而变成士绅们: 但看第一次的市自治会——会不如会——那不是给吾...

评分

清末推行地方自治,影响深远。当时的历史情境中,实际担当建设自治,积极参与议会政治的,主要是尚与乡村联系紧密的地方士绅。然而不到15年后的1923年,苏州盛泽镇的地方报纸《新盛泽》中,地方自治的批判对象转而变成士绅们: 但看第一次的市自治会——会不如会——那不是给吾...

评分

清末推行地方自治,影响深远。当时的历史情境中,实际担当建设自治,积极参与议会政治的,主要是尚与乡村联系紧密的地方士绅。然而不到15年后的1923年,苏州盛泽镇的地方报纸《新盛泽》中,地方自治的批判对象转而变成士绅们: 但看第一次的市自治会——会不如会——那不是给吾...

评分

清末推行地方自治,影响深远。当时的历史情境中,实际担当建设自治,积极参与议会政治的,主要是尚与乡村联系紧密的地方士绅。然而不到15年后的1923年,苏州盛泽镇的地方报纸《新盛泽》中,地方自治的批判对象转而变成士绅们: 但看第一次的市自治会——会不如会——那不是给吾...

用户评价

评分

三星半吧,日本学者用史料的功夫真的一流,但视角有点过于单一,以及文风太枯燥了点

评分

第四至第六章写得挺有意思。其实与程美宝在《地域文化与国家认同》里想谈的东西是一个意思。

评分

问题意识相当明确,可惜各章衔接略差。

评分

公馆分析谦逊,但几个微观的乡土案例很有趣很有料。从中可以看到,随着现代化变迁,从官方到商民各自的关注重点和利益取向,以及现代化进程中的红利分配问题。地方对财政权的争夺及失败,教育资源的不平等分配,乡土意识与市民意识和民族主义之间的张力,等等

评分

也可能是再也回不去的一个地方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