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学·科举·文化史

经学·科举·文化史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本杰明·艾尔曼(Benjamin Elman),1946年生,美国普林斯顿大学东亚系教授,主要研究领域是中国宋代以后的思想、文化、科技、教育及其在东亚的影响,著有《从理学到朴学:明清思想与社会变革》。他的中国思想史研究,广泛融合了文化、政治和社会史的内涵,受到学界的重视和认可。

出版者:中华书局
作者:[美]本杰明·艾尔曼
出品人:
页数:252
译者:
出版时间:2009-12
价格:29.00元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101071191
丛书系列:
图书标签:
  • 海外中国研究 
  • 海外汉学 
  • 思想史 
  • 本杰明·艾尔曼 
  • 经学 
  • 艾尔曼 
  • 文化史 
  • 科举 
  •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经学·科举·文化史:艾尔曼自选集》中新翻译的五篇文章,所涉主题从尼采盛期哲学中所见来自亚洲佛教的影响,到经学在明清科举制度中的作用,所涉内容比较广泛。

具体描述

读后感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用户评价

评分

有几篇还好

评分

分成几个主题的论文组合,大多写作于八十、九十年代,但至今仍有新意。毋庸置疑的是,艾尔曼带有“尊汉贬宋”的立场。一,对于清代汉宋之争的梳理,艾尔曼试图指出所谓“宋学”或者“程朱理学”在明清时代的语境中实际上意味着一种正统意识形态,与恶质的君权合流。当汉学家们通过训诂考据而还原经典的同时,也意味着他们开启了思想解放的可能,实际上也具有这样的意味。这虽然是五四以来屡屡被阐发的意思,但近来常常被有意无意地忽略。二、通过科举考试的程式和命题变化的视角来考察汉宋之争在多大层度上影响了士林风气,信而有征,不似很多研究只局限在几种经典文本上考察。三、末篇重思儒学,驳斥了新儒家认为东亚和东南亚的经济起飞背后的儒学作用,试图将儒学放在更为具体的历史和地域情境中理解。指出中、日、朝、越各自不同的儒学形态。

评分

硕士学校翻的书,工作后多年回本科母校,在六年前自习的位置一下午翻完。翻译语言磕绊、还好基本上可以意会。作者更多地是从清代考证学中,去挖掘其背后的反叛性,以接续近代特别是民国学人的反传统主义。学术思路上,以“本土源头”挑战(非取代)“西方冲击”,以“延续”挑战“断裂”“两分”。

评分

方东树所在的越华书院的师生是抗烟的领袖,而主持学海堂的阮元对鸦片贸易的打击更多是一种面子工程。方东树坚称,汉学家对广州初期禁烟失败负有责任。“驰禁派”与“严禁派”的对立作为方东树写作《汉学商兑》的背景,这点貌似很少有人提及。

评分

真想不明白复旦文史研究院的哪些人是怎么翻译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