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由美国的易社强(John Israel)教授倾二十年之力写就,视角独树一帜。何炳棣先生称赞其为“迄今最佳联大校史”。《战争与革命中的西南联大》主体共有四部分,并有导言和结语。生动叙述了联大到昆明之前的经历,勾画了联大与云南社会以及当时政府之间的关系,对西南联大自身的历史、传统和精神渊源进行探讨,淋漓尽致地描摹了联大教师的风采,详细生动地再现了联大在昆明时期的生活。史料扎实,分析精湛,人物跃然纸上。《战争与革命中的西南联大》的出版,势必会令广大读者注目与着迷。
易社强(John Israel),西南联大荣誉校友。早年就读于威斯康辛大学、哈佛大学。师从费正清教授,现为弗吉尼亚大学历史系荣休教授。主要从事中国现代史研究。著有《1927-1937年中国学生民族主义》(Student Nationalism in China,1927-1937)等。
饶佳荣,厦门大学历史系毕业。与师友合译《档案中的虚构》等多部作品。
刊《法治周末》 在国家板荡不安,民族生死存亡之际,西南联大人高举学术自由、思想多元、兼容并蓄的大纛,在中国教育史上是罕见的奇迹:“联合大学以其兼容并包之精神,转移社会一时之风气,内树学术自由之规模,外获民主堡垒之称号,违千夫之诺诺,作一士之谔谔”...
评分联大为什么可以世界一流《战争与革命中的西南联大》 很多次在多种场合看到过对这本书的介绍,封面已经牢牢地印在我的脑海中了,等到买下来,书到的时候,还是让我感觉这本书过于厚重,有点超出我的想象,十一假期终于读完了,感觉作者的文笔真的不错,写得非常棒。 ...
评分西南联大是中国教育史上的一个奇迹。在战争风云下,它临时拼凑而成,条件恶劣,衣食不充,加之日寇轰炸,师生上课还要冒着生命危险。学业不过9年,门徒不过8千,可从这里却走出了2位诺贝尔奖获得者、3位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和6位“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 是什么造就了西...
评分这不可测知的希望是多么固执而悠久 ——关于易社强《战争与革命中的西南联大》 2009年夏天,我沿着浙江大学西迁办学的道路,重走了一遍。当然并非如当年浙大学生般以步行为主,交通工具有火车有汽车,还有三轮摩托。我在浙江大学曾流亡办学的城市均有逗留,去寻访...
评分阴差阳错,两年之内,竟至云南出差三次,虽然飞行游览行程甚便,但每次均因食宿环境之不同与脑中离乡地图之遥远而盼归甚切。 傍晚无事,信马由缰,竟晃进了大学校园。我正饶有兴致地观赏着渐暗天色下蹲在路边的修车少女的背影,田君忽然说:“原来到了这里!”抬眼观瞧,原来头...
三十年的研究,确实不俗。看看现在的大学,真实无比向往那个虽然艰苦、贫困,却自由洒脱的时代。译者非常棒,语言流畅,比很多所谓的名家强太多了。
评分确实是读过最好的联大校史,除了搜集相关资料,作者还采访了很多联大学生和老师(比我们访的多得多),里面的好些细节挺有意思的。
评分作为历史来看可也,只可读性略显不足。我们感兴趣的,终归是先辈们的生活,学子如何苦读,教授性情如何,每个学院对学生的具体要求参考书目怎样,学校希望学生成为什么样的人······我浙竺老校长的两个问题,也是我想要在此书中探求的东西。惜乎法商学院的内容不多,难以一窥当年教学盛况。据周江洪教授上课提及,西南联大的法学院是要求学生在法国、德国等民法典中择一背诵的。先辈自然是我等后学的楷模,只是未得细节,空有效仿之心,如何真正做到!
评分三十年的研究,确实不俗。看看现在的大学,真实无比向往那个虽然艰苦、贫困,却自由洒脱的时代。译者非常棒,语言流畅,比很多所谓的名家强太多了。
评分该书的难得不在于复述了一遍联大弦歌不辍的神话,而在呈现并反思了以下事实:学术自由只是夹在左右派之间的窄门,“和而不同”与“天下大同”一样遥不可及。以及,再次证实了民主主义战士光环笼罩下的闻一多不过是一枚浪漫的人道主义者。结语尺度之大令人乍舌,能出版无异于奇迹,然而却正是联大精神遗产之写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