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由美国的易社强(John Israel)教授倾二十年之力写就,视角独树一帜。何炳棣先生称赞其为“迄今最佳联大校史”。《战争与革命中的西南联大》主体共有四部分,并有导言和结语。生动叙述了联大到昆明之前的经历,勾画了联大与云南社会以及当时政府之间的关系,对西南联大自身的历史、传统和精神渊源进行探讨,淋漓尽致地描摹了联大教师的风采,详细生动地再现了联大在昆明时期的生活。史料扎实,分析精湛,人物跃然纸上。《战争与革命中的西南联大》的出版,势必会令广大读者注目与着迷。
易社强(John Israel),西南联大荣誉校友。早年就读于威斯康辛大学、哈佛大学。师从费正清教授,现为弗吉尼亚大学历史系荣休教授。主要从事中国现代史研究。著有《1927-1937年中国学生民族主义》(Student Nationalism in China,1927-1937)等。
饶佳荣,厦门大学历史系毕业。与师友合译《档案中的虚构》等多部作品。
历尽沧桑,我们依然如此怀念西南联大 ——读易社强的《战争与革命中的西南联大》 ■禾刀 虽然布满历史的尘埃,但在近代乃至整个中国教育史上,西南联大以艰苦的教学条件创造出卓越的教育成绩依然熠熠生辉:联大师生担任中央研究院首届院士(1949年)27人、中国科学院院士154...
评分 评分转载自《中华读书报》2008年6月25日 关于西南联大的研究,学界公认最好的著作是美国弗吉尼亚大学历史系易社强(John Israel)教授的Lianda: A Chinese University in War and REvolution(《西南联大:战争与革命中的中国大学》,下称《联大》)。该书1998年由斯坦福...
评分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办大学,没钱可不行,颠沛流离中的西南联大也是如此。 之前,从网上零散文章中得到的印象,联大的办学费用悉数来自国民政府的拨款,并多加赞扬之词。可易社强写道:“假如政府拒绝拨款,联大尚不至于屈膝投降;但要是银行拒绝贷款,则肯定会出现上...
评分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办大学,没钱可不行,颠沛流离中的西南联大也是如此。 之前,从网上零散文章中得到的印象,联大的办学费用悉数来自国民政府的拨款,并多加赞扬之词。可易社强写道:“假如政府拒绝拨款,联大尚不至于屈膝投降;但要是银行拒绝贷款,则肯定会出现上...
表象或者符号中的西南联大或许远远比真实中的联大要重要。因为她让我们确信知识分子们也可以都那么执着于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教授们也可以都那么安贫乐道,学生们也可以那么一心向学,前途无量。大学本该如此、学界本该如此。都说文化会薪火相传,但是看看现在呐?相传了多少呐?不要那么浮躁,多读读书吧。“衣俊卿”诸人诸事又与我何干呐?
评分细致、平实,鲜有作者个人观点的流露
评分一直对民国的知识分子很感兴趣 西南联大更是一个传奇,这本书写的真心不错,之所以没给五分,是因为感觉翻译还欠把火候,好多地方翻译得听莫名其妙的。
评分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觉得新南联大这四个字对自己有种莫名的吸引力,在抗战艰苦特殊的年代,用八年的时间创造了中国教育史上的一个奇迹。三所风格各异的高等学府,思想认识不同,术业各有专攻,为了“保卫共同理想”而走到一起,完全是中国传统“君子和而不同”的典范。 与鹿桥的《未央歌》不同,这本不是小说,没有纯真、浪漫、热情、完美的象牙塔里的大学生活,里面是更为真实的叙述,全满的讲述了联大的学术条件、政治气氛及教书与学生的日常生活,书中的西南联大不再完美,也有不系国事、只谈风月的纨绔子弟,也有后期通货膨胀造成的教授拮据的生活,让人看到几乎被神化的教授意志消沉的抱怨。从学术自由而论,联大是一个神化,但从学生占座、挤食堂、为不挂科而奋斗这些事情看来,联大终究还是一所大学,一所有着世俗的可叹可爱之处的大学。
评分该书的难得不在于复述了一遍联大弦歌不辍的神话,而在呈现并反思了以下事实:学术自由只是夹在左右派之间的窄门,“和而不同”与“天下大同”一样遥不可及。以及,再次证实了民主主义战士光环笼罩下的闻一多不过是一枚浪漫的人道主义者。结语尺度之大令人乍舌,能出版无异于奇迹,然而却正是联大精神遗产之写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