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斯年:中国近代历史与政治中的个体生命

傅斯年:中国近代历史与政治中的个体生命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作者:王汎森
出品人:
页数:385
译者:王晓冰
出版时间:2012-5
价格:45.00元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108035035
丛书系列:三联文史新论
图书标签:
  • 傅斯年
  • 王汎森
  • 学术史
  • 中国近代史
  • 历史
  • 传记
  • 思想史
  • 知识分子史
  • 傅斯年
  • 近代历史
  • 政治人物
  • 个体生命
  • 中国近代
  • 学术思想
  • 历史研究
  • 知识分子
  • 命运轨迹
  • 思想变迁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本书正文共有六部分:第一章,《傅斯年的早年生活》,介绍傅斯年的成长历程,包括在北京大学的学习,及其与新潮社、五四运动的关系,这些为他日后学术思想的发展、人格的形成奠定了基础;第二章,《新历史学派的形成》,介绍傅斯年在伦敦和柏林的学习,实证主义、自然科学、心理分析及比较语言学都对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回国后,傅斯年建立了史语所,集中了一批中国学术的精英,如陈寅恪、赵元任、李济等,展开学术研究工作,史语所成为傅斯年们的舞台??;第三章,《走向中国文明多元起源论:对中国古代史的研究》,作者向人们展示了上个世纪史学家们对中国古代文明起源的探讨,傅斯年打破了中国古代历史研究的单一体系,形成新的多元文明起源论,代表著作是《夷夏东西说》(1935年),并重新描绘出古代历史的画卷。王先生检讨了傅斯年的理论的价值、影响及值得商榷之处;第四章,《反内省的道德哲学》,作者结合了当时的时代思潮,精辟地分析了知识分子群体的矛盾心态,指出傅斯年在反对传统的道德内省哲学时与清代考据派学者在精神上一脉相承,另一方面,他又以西方思想、方法为参照系和武器,对中国的内省的道德传统进行驳斥。傅斯年集中地对“性”、“命”、“令”、“心”这几个关键概念作了详细的辨证,写成《性命古训辨证》(1940年);第五章《五四精神的重负》,在这一章中,作者认为中日战争爆发后民族主义兴起、专制政治下民主与独裁辩论的高涨、以及本位文化的鼓吹,都使五四的个人主义、反传统、倡导纯学术等成为一种负担,并阐述这种转变的错综复杂的社会、历史背景以及傅及其同时代人所受的影响;第六章,《中央集权的统治与一个五四青年的晚年》,傅斯年曾将蒋介石看作最有能力的中国领导人,但是蒋介石的独裁使他感到失望、不满,因此他对蒋的态度是复杂的。作者指出傅斯年晚年积极参与政治活动,已经渐渐缓解了传统价值与现代价值之间的张力。此外,另有《引言:傅斯年与1895年后的知识思潮》、《结语:一个五四青年的失败》。书前附有傅斯年年表,书后附有两篇短文,一篇是傅斯年讽刺顾颉刚推翻中国古代史真实性的方法论的小说片段,另一篇是傅与当时的国民党参谋长陈布雷关于蒋介石的为人的谈话——这两篇短文再次为书的标题作下注释:历史与政治同傅斯年的一生化不开的干戈。

作者简介

王汎森,台湾中央研究院副院长、院士,历史语言研究所特聘研究员; 主要研究中国近代思想史、文化史及学术史; 曾获国立台湾大学学士、硕士; 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博士,师从著名历史学家余英时。

目录信息

中譯本序
鳴謝
縮略語
導論 1895年後的思潮與傅斯年
傅斯年在中國現代知識界的地位
第一章 傅斯年的早年
家鄉:頻臨崩潰邊緣的舊社會
傅斯年的成長歷程
北大歲月
傅斯年和《新潮》
作為五四遊行示威主將的傅斯年
年輕的反叛者
作為文化批判者的傅斯年
對中國國民性的批判
傳統學術的再評估
創造一個“社會”
“一團矛盾”
第二章 新歷史學派的形塑
在倫敦和柏林的學習
傅斯年與史語所
史語所的眼界和目標
史語所的工作
第三章 走向中國文明多元起源論:中國古史的學說
中國古史起源多元論
重建中國古代史
傅斯年學說的影響
第四章 反內省的道德哲學
反內省傳統的出現
古代道德哲學的去倫理化
終結內省的道德傳統
第五章 五四精神的負擔
歷史與政治
《東北史綱》
文化認同的需求
愛國主義與反傳統
政治選擇
第六章 一個五四青年的晚年
政府不端行為的批判者
對民族往昔的兩難心理
平抑昆明學生運動
懲治漢奸
“清流”
動盪年代的知識份子:在台灣和台大
尋找道德之源
“歸骨于田橫之島”
結語 一個五四青年的失敗
附錄一 攻擊顧頡剛的小說片段
附錄二 傅斯年與陳佈雷避談記錄
參考書目
附論六篇
傅斯年對胡適文史觀點的影響
胡適與傅斯年
伯希和與傅斯年
傅斯年與陳寅恪 ----介紹史語所收藏的一批書信
什麽可以成為歷史證據 ----近代中國新舊史料觀點的衝突
一個新學術觀點的形成 ----從王國維的《殷周制度論》到傅斯年的《夷夏東西說》
《傅斯年全集》總目錄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评分

话说,三十年前,毛主席还是个图书管理员,受五四文化影响,来到北京。 这时的傅斯年,已经是知名学生运动的领袖,而且并非不学无术,学业也非常好。 毛崇拜傅斯年,可惜傅斯年太忙,没时间和这个湖南佬聊国家,世界,哲学和未来。 两个人的命运就此错开。 傅斯年来自孔孟之乡...  

评分

评分

评分

张耐冬/文 随着“民国热”在大陆日盛,有一批曾被历史书写隐去的人物日渐成为话题的中心。当然,“民国热”只是一种折射现实的思潮,本身不具有深入研究时代与人物的目的,此风浸染之下,被热议的人物为人所知往往是通过掌故或轶事之类的片断记载。 从乐观的角度来看...  

用户评价

评分

平和、稳健的著作。学术·政治·人生:傅斯年要转变中国史学的学术典范,大刀阔斧,但是国难当头,陈对自身也产生怀疑。进而对人生的态度发生变化,重新认同内省之学。

评分

王汎森的博士论文,治学格局近于乃师,眼光辛辣,能较为客观的还原傅氏本来面目。二十年前的经典论文,今年才出译本,翻译得比较可靠。

评分

余在建议王做此论文时,心目中想的应当是《朱熹的历史世界》。如果师承是律令,则王此书并无明显超越余书之处。如何摆正领导性论述与聚集效应的相对化位置,如何在一叶知秋时避免一叶障目,如何在相关性研究中发现因果关系的谱系,仍然是一道难解的题目。

评分

用一个词概括这本余英时门生的作品:绵密。颇得导师之风~

评分

前半段干巴巴的就是一般博士论文的样子,后半段文气逐渐舒缓些,分析也更为饱满。总的来说还算好看。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