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鸿章传

李鸿章传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湖南人民出版社
作者:梁启超
出品人:
页数:272
译者:雾满拦江
出版时间:2013-9
价格:32.00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543896963
丛书系列:20世纪五大传记
图书标签:
  • 李鸿章
  • 传记
  • 历史
  • 梁启超
  • 人物传记
  • 晚清
  • 中国历史
  • 传记/回忆录
  • 李鸿章
  • 晚清
  • 历史人物
  • 外交家
  • 军事家
  • 洋务运动
  • 清史
  • 传记
  • 近代史
  • 政治家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梁启超说:“四十年来,中国大事,几无一不与李鸿章有关系。”从一个人可以看到一个民族的四十年,这样的人物无论如何都应该被重视和铭记。

《李鸿章传》从李鸿章的早年落拓,写到他镇压太平天国,创办洋务运动使其声望达到顶点,再到甲午战争撞碎其强国梦,迅速由盛而衰,最后只能周旋于列强的外交舞台直至死去的悲壮一生。

甲午年洋务运动的破产,让人感到“以一人而敌一国”的无望与悲恸,梁启超也由此发出“吾敬李鸿章之才,吾惜李鸿章之识,吾悲李鸿章之遇”的感叹。

梁启超把李鸿章与曾国藩、张之洞、俾斯麦、加富尔、伊藤博文等人做了比较,指出李鸿章是怀着忍辱负重、死而后已之心为清政府“修修补补”的,只不过他缺少长远的政治眼光,不懂得为后世立百年计。

李鸿章不懂得现代民主政治的特点和国民的地位、国民在现代国际竞争中的作用、政府与民众的关系,因此在国际竞争中处处落于下风。处处受制。总之他的失败也就是晚清政府的失败,是晚清政府不了解世界大势,不懂得民主政治的必然结局。

作者简介

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人。少年得志,12岁中秀才,15岁中举人。1890年起师从康有为。1895年在北京与康有为发动“公车上书”,参加强学会。旋为上海《时务报》主笔。1897年任长沙时务学堂总教习。1898年参加“百日维新”,同年变法失败,逃亡日本,先后创办《清议报》和《新民丛报》。1913年归国,出任共和党党魁,不久又组织进步党,并任北洋政府司法总长。晚年在清华大学讲学。

一生著述宏富,涵盖政治、经济、哲学、法学、历史、新闻、语言、宗教等领域。其著作编为《饮冰室合集》。

他是西方学术、思想和文化的传播者,是民智的启蒙者。在清末民初这个动荡不安、急剧变革的时代,能将舆论、政治、学问三者集于一身并能登峰造极者,唯梁一人而已。

目录信息

重读《李鸿章》
李鸿章传(白话文)
序 例
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李鸿章所处的历史位置
第三章 李鸿章未发达以前及当时中国的形势
第四章 军事家李鸿章(上)
第五章 军事家李鸿章(下)
第六章 洋务运动时期的李鸿章
第七章 中日甲午战争时期的李鸿章
第八章 外交家李鸿章(上)
第九章 外交家李鸿章(下)
第十章 赋闲时期的李鸿章
第十一章 李鸿章的末路
第十二章 结论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今天在豆瓣上突然看到梁启超先生的《李鸿章传》介绍,就兴致勃勃的添上“读过”的标识。 因为我对近代史本来就一知半解,所以除了全军覆没的北洋水师,和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几乎对李鸿章其人一无所知。 月初去无锡的时候,离家前随手中从书架上随手拿了本书,本...  

评分

李鸿章是真苦逼,任劳任怨,又不图名,就为了给朝廷老佛爷尽忠,眼巴巴跑到日本去谈马关条约,挨颗子弹首先不是想到自己的一条老命而是怎么能少赔点钱,少割点地。真是忠臣良将啊。 李鸿章有真才实干,兼有全球之视野,在其中后期的政治生活中又主要担任外交方面的...  

评分

李鸿章是真苦逼,任劳任怨,又不图名,就为了给朝廷老佛爷尽忠,眼巴巴跑到日本去谈马关条约,挨颗子弹首先不是想到自己的一条老命而是怎么能少赔点钱,少割点地。真是忠臣良将啊。 李鸿章有真才实干,兼有全球之视野,在其中后期的政治生活中又主要担任外交方面的...  

评分

有人说:写史即写人,写人即写心。 从这个角度回首过去,使人打了一个寒颤。纵有光辉的人性与温暖的正义,更多的却满目萧然。活在世上之士,有远大的志向与臻于完美的节操,却无奈地被时代带来的一切束缚,有无上的荣耀,更有言不尽的苦楚、血泪,都笼罩着悲壮的色彩。...  

评分

闲来无事,翻阅《李鸿章传》,本人本来不喜欢读历史,更别说人物传记!但是读后,吾敬李鸿章之才,吾惜李鸿章之识,吾悲李鸿章之遇。作者梁启超站在历史的角度客观的评价李鸿章,“吾欲以两言论之,曰:不学无术、不敢破格,是其所短也;不避劳苦、不畏谤言,是其所长也。”所...  

用户评价

评分

时势造英雄,英雄亦造时势。夫李少荃,起于曾之幕僚,平发捻,练淮军,办洋务,练海军,奔走欧洲诸强转圜将倾之大清。虽失于朝鲜内政之处理,授人以口实,引中日甲午之役。是役之后,风烛残年,内受朝廷重托,外承列强高压,饱受世人非议。宁非李中堂,中日之役可避焉?况曾文正激流勇退,尚不能避天津教案。李少荃激流勇进,安能洁身于此浊尘?李之际遇,生不逢时矣,无可非议。 ——梁启超的文笔真是绝了,接着读《王安石传》,根本停不下来。

评分

前半生花光运气,后半生饱受屈辱。李鸿章的可敬和可惜之处,全在认真做事。封建王朝体制讲求人人各司其职,重权力之调度运用却难有权力正当来源之思。少荃像一位兢兢业业的老农民,经验丰富、吃苦耐劳、排除万难踏实做事。但是他却没有深思过,自己的万难是如何形成的,更进一步,自己为何要汲汲于种田。又或许,他深思过,却最终在自己不学无术、爱惜羽毛,明哲保身的综合作用下碌碌无为。举天下人而恶之,斯可谓非常之奸雄矣乎。举天下人而誉之,斯可谓非常之豪杰矣乎。晚年的李鸿章,实在是孤独的令人动容:明明不是什么不世出的奸雄豪杰,却要在屈辱中扮演千夫所指的历史罪人以抚慰民愤,又要在绝境中扮演独挑大梁的孤胆英雄以振奋国风。现既已盖棺定论,便平息风议,还他一个有誉有咎的能臣面目吧。

评分

因梁启超而读李鸿章,方觉末代行于泥潭之艰辛,成也时势,败也时势。

评分

梁启超对李鸿章的评价总结一下就是:他有一点好,中国式智慧他比谁都强,但是跑到国际上就too simple。德国的俾斯麦水平比他不知道高到哪里去了,所以就不能谈笑风生,说明他还需要学习,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但即使是这样不学无术的人,在当时的中国已经是伟人了,我感到十分捉急。

评分

不知道还要等多少年。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