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评官员的尺度

批评官员的尺度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北京大学出版社
作者:[美] 安东尼·刘易斯
出品人:
页数:356
译者:何帆
出版时间:2011-7
价格:32.00元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301188736
丛书系列:
图书标签:
  • 言论自由 大法官 宪政
  • 法律
  • 言论自由
  • 美国
  • 政治
  • 社会学
  • 法学
  • 批评官员的尺度
  • 新闻自由
  • 言论权利
  • 司法审查
  • 公共利益
  • 政府问责
  • 媒体责任
  • 宪法第一修正案
  • 权力制衡
  • 公民监督
  • 法治精神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1960年,因为一则批评性广告,警察局长沙利文以诽谤为由,将《纽约时报》告上法庭,并申请巨额赔偿。两审失利后,几乎被各地政府官员相继提起的索赔逼至绝境的《纽约时报》,奋起上诉至联邦最高法院。九位大法官在“《纽约时报》诉沙利文案”中力挽狂澜,宣布“对公共事务的讨论应当不受抑制、充满活力并广泛公开”,维护了媒体、公民批评官员的自由。《纽约时报》资深记者、两度普利策奖得主安东尼•刘易斯,以翔实史料、生动笔触,系统回顾了这起新闻自由史上的里程碑案件,并循此为线,串接起美国人民争取言论自由的司法抗争历史,完美展现了霍姆斯、布兰代斯、汉德、沃伦、布伦南、布莱克、韦克斯勒等伟大法官和律师的形象。

作者简介

关于作者:

安东尼•刘易斯(Anthony Lewis),1927年3月生于纽约,毕业于哈佛学院。曾任《纽约时报》周日版编辑(1948-1952)、驻华盛顿司法事务报道记者(1955-1964)、伦敦记者站主任(1965-1972)、专栏作者(1969-2001),目前是《纽约书评》专栏作者。1955年、1963年两度获普利策奖。刘易斯曾在哈佛大学执教(1974-1989),并自1982年起,担任哥伦比亚大学“詹姆斯•麦迪逊讲席”教授,讲授第一修正案与新闻自由。著有《吉迪恩的号角》(Gideon’s Trumpet)、《十年人物:第二次美国革命》(Portrait of a Decade: The Second American Revolution)、《言论的边界: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简史》(Freedom for the Thought that we Hate: A Biography of the First Amendment)。刘易斯的妻子是马萨诸塞州最高法院首席大法官玛格丽特•马歇尔,两人现居马萨诸塞州坎布里奇。

关于译者:

何帆,1978年生,湖北襄樊人,现为最高人民法院法官。著有《大法官说了算:美国司法观察笔记》(法律出版社,2010)、《刑事没收研究》(法律出版社,2007)、《刑民交叉案件审理的基本思路》(中国法制出版社,2007),译有《九人:美国最高法院风云》(上海三联,2010)、《大法官是这样炼成的:哈里•布莱克门的最高法院之路》(中国法制出版社,2011)、《作为法律史学家的狄更斯》(上海三联,2009)、《玩转民主:美国大法官眼中的司法与民意》(法律出版社,2011)。主编有“美国最高法院大法官传记译丛”。曾为《南方周末》、《新京报》、《南方都市报》、《看历史》杂志专栏作者。

译者豆瓣地址:http://www.douban.com/people/frankhe/

目录信息

译者序:批评的限度就是民主的尺度
致 谢
第一章 “关注他们的呐喊”
第二章 蒙哥马利的反击
第三章 南方的忧伤
第四章 初审失利
第五章 媒体噤声
第六章 自由的含义
第七章 言者有罪
第八章 “人生就是一场实验”
第九章 伟大的异议者
第十章 “三天过去了,共和国安然无恙!”
第十一章 向最高法院进军
第十二章 “永远都不是时候”
第十三章 最高司法殿堂上的交锋
第十四章 批评官员的自由
第十五章 “这是值得当街起舞的时刻”
第十六章 判决背后的纷争
第十七章 连锁反应
第十八章 “舞已结束”
第十九章 重绘蓝图?
第二十章 乐观主义者
判例索引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个人(媒体)——政府(官员) 第一修正案:国会不得立法:……侵犯言论自由或出版自由…… 制宪者:更多只是针对英国殖民者的“事前限制”措施,也即出版许可制度。 1907年,小奥利弗•温德尔•霍姆斯大法官仍认为言论自由条款的主要目的在于防范“事前限制”,宪法“并...  

评分

先说点总体感受:借用某人的话“此书通篇都是八卦”。我倒不觉得是八卦,我明其名曰“追本朔源”。但作者似乎太发散了,东一榔头,西一榔头。甚至有些段落,看得我晕乎乎。 书看完,我心里涌起最大的问题是:1960年代, 美国(尤其是南部州)的舆论现状或者政治现实跟今天鸡...  

评分

评分

小时候上思想品德课,我不能理解老师讲的“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这不是真正的自由”的意思。自由不就是随心所欲吗?有了限制,总是有人管着我,谈何自由? 现在想来,“自由平等”经常放在一起说是有道理的。虽然表面上两者是关于人权不同层面的描述,但在现实中保障自由的实际...  

评分

原地址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b0d37b0102dvtf.html 1 2008年5月,中国青年人正在发起一场ANTI-CNN运动。有一个CNN的白人评论员用“goons and thugs”来形容中国人。 当时我在美国,遇到一位美国国务院一个官员,谈起此事,他苦着脸 “这个人也常常辱骂我们” 旁边...  

用户评价

评分

若批评不自由,则赞美无意义。

评分

六大法官的博弈,彰显美国的开放与保守,进而论证美国制度的包容性与严谨性。

评分

单从行文方面非常好看,可惜只能是看看过瘾算了。。ps也不能全信这就是好的,但真的很好呀!人家也是几百年靠无数次血的代价发展过来的连续性的一以贯之的。(在读:好看!不过,有种望梅止渴的感觉。。。。

评分

允许空气中充满不和谐的声音,不是软弱的表现而是力量的象征。译者在前言中对我国现状的阐述也非常精彩有力。

评分

读本书,除了对言论自由的反思外,我还在想我们如何培养维护“好制度”的精英。任何制度都不会是尽善尽美的,都是需要人维护的。美国言论自由的历史,同样是一群精英为维护其理念而奋斗的历史。以为有个好制度就能解决所有问题的人,不免遗忘了制度也会变样走形,这是制度决定论者的硬伤。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