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平城到洛阳

从平城到洛阳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逯耀东(1932—2005)江苏丰县人。台湾大学历史系教授。毕业于台湾大学历史系首届博士班,先后任教于香港中文大学新亚书院、台湾大学、台湾辅仁大学等。从事历史教学与研究工作四十馀年,范围集中于魏晋南北朝史、中国史学史、现代史学、中国饮食文化史。擅长历史随笔、文化散文的写作,一生勤于著述,笔耕不辍,历年所撰史学论集、散文集二十馀种。

出版者:中华书局
作者:逯耀东
出品人:
页数:302
译者:
出版时间:2006-9
价格:36.00元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101051834
丛书系列:
图书标签:
  • 魏晋南北朝 
  • 历史 
  • 逯耀东 
  • 魏晋南北朝史 
  • 北魏 
  • 拓跋 
  • 中国历史 
  • 中国 
  •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讨论近代以前的中国历史,边疆民族与汉民族以长城为基线所发生的冲突与调和,对彼此的历史与文化所形成的激荡,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在永嘉风暴中,拓跋氏部族最后进入长城,收拾黄河流域边疆民族破坏的残局,建立起较长期的统治政权,接纳东汉以来渗入长城的其他边疆民族。然后以此为基础,和汉民族作一次彻底的融合而孕育了新的血统与新的文化因子,成为后来隋唐帝国建国的基础。 逯耀东教授以拓跋魏进入长城建立的首都平城,与孝文帝迁都后的洛阳为基点,讨论与分析拓跋魏进入长城后近一个世纪文化变迁的历程,对两种异质文化交融所形成的“文化边际”进行了深层次的分析,见解精辟,体系自成。

本书以拓跋魏进入长城建立的首都平城及孝文帝迁都后的洛阳为基点,讨论拓跋魏进入长城后近一个世纪文化变迁的历程,对两种异质文化交融所形成的“文化边际”进行了深层次的分析。魏晋处于汉唐之间,是一个解构与重组的时代,儒家思想失去其原有的权威地位,经学笼罩下的学术纷纷脱离经学的羁绊而走向独立。

具体描述

读后感

评分

抱着很大的期望来看,但是没有看到想看的。与想像中的社会文化史研究,有很大的差距。 逯耀东先生是著名的美食家,书中《食经》那一部分的确写得前无古人。

评分

一本书,又不厚,又不是非常之学术……为毛,为毛这么贵,为毛? 不过看一看扬之水的新书,那么薄薄一本¥66,字小行稀……于是我忽然释然了,超脱了,出离了……难道扬之水老师现在已经到了神仙级别?好了我说这种话怕老师的拥趸揍我。还不如文革呢,自然社科好书很多,又都很...  

评分

寒假在家,吃喝玩乐的诱惑太多,以至读书的精力与速度大不如前。一本仅300余页,内容不算佶屈的《从平城到洛阳》,竟让我读了10天。想来颇为惭愧。此书是台湾学者逯耀东的代表作,在大陆学界可谓声名早著。不过,就我阅读此书后的感受而言,或许对其的期待大于了本书实...  

评分

抱着很大的期望来看,但是没有看到想看的。与想像中的社会文化史研究,有很大的差距。 逯耀东先生是著名的美食家,书中《食经》那一部分的确写得前无古人。

评分

《崔氏食经的历史与文化意义》是逯先生的一篇名文,并收入『台湾学者中国史研究论丛』之《生活与文化》卷,可见也被认为是台湾学者研究魏晋南北朝史的代表作之一。 逯文有两个基础性的论断: 一是认为《齐民要术》所引《食经》即是崔浩所作《崔氏食经》。 二是认为《食经》中...  

用户评价

评分

最感兴趣的是附录《瓯脱》篇,瓯脱者,边荒也。。。

评分

论述齐民要术引食经等于崔氏食经那段颇有点先入为主的意思……逻辑上不能完全站住脚。

评分

从前读逯先生论魏晋史学的书,视角独特,目光如炬,颇受教益。顾其行文略嫌拖沓,不知何故。此番又读先生论北魏书,殊觉平实稳健、条畅从容,有不能已于言之乐。先生此书抓住几个大节目,如崔浩世族理想、北魏迁都之争、拓跋氏与中原士族之婚姻、南北朝使节之往来等,综合运用多种史料,纵横驰骋,展现北魏一朝文化转变之历程,无偏无党,不激不随,且于今日之改革,不无启示。古所谓属辞比事、疏通知远,此书其庶几乎!兹引逯先生致其弟子书信以为参证:“历史虽然是一个消逝的过去,消逝的过去却是一个客观存在的事实,绝不可以被污辱被损害。史学工作者凭借史料,重建一个接近事实的过去,但史料是把两刃的剑,可以东杀也可以西砍,但史学工作者站在中间,绝不能因政治主观意愿评断是非。”十四年四月二十日筱堂记于长沙望月楼,时闻鸟雀啁啾也。

评分

如小标题所示,核心论述拓拔文化的转变历程,作者认为这一历程分为三个阶段,拓跋珪时代坚持传统—北魏初期胡汉杂糅—孝文帝彻底转向农业文化(作者用农业文化替代汉化),但这一过程充满着艰辛与转折,作者的高明之处也在于充分估计到了草原文化在北魏前期历史的重要影响,包括接受农业经济的限度,饮食传统的保留、中国文化的实用性选择、对汉族士人的消极态度及冠服、祭礼、文字等文物制度的杂糅状况。崔浩国史案、拓拔恂谋反等均应置于草原文化与农业文化的冲突中理解。关于孝文帝南迁,作者观察到最初孝文帝只是想改平城为中国文化都城,但遭到强大保守势力的反对后,才选择南迁以摆脱现状,此外洛阳的中国文化传统也是其动力之一,不过作者认为这是一个失误,邺城更适合作为都城。此外洛阳的设计事实上参考了平城的建筑特色,如宫城建筑和坊里制度

评分

作为元魏政权的社会文化制度的很好补充,虽偶有错字没有被校对,但该书选取的一些史料论证,却有新颖之感。挺喜欢这本书的,有让我感觉到知识体系再重修架构的充实感。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