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由美國的易社強(John Israel)教授傾二十年之力寫就,視角獨樹一幟。何炳棣先生稱贊其為“迄今最佳聯大校史”。《戰爭與革命中的西南聯大》主體共有四部分,並有導言和結語。生動敘述瞭聯大到昆明之前的經曆,勾畫瞭聯大與雲南社會以及當時政府之間的關係,對西南聯大自身的曆史、傳統和精神淵源進行探討,淋灕盡緻地描摹瞭聯大教師的風采,詳細生動地再現瞭聯大在昆明時期的生活。史料紮實,分析精湛,人物躍然紙上。《戰爭與革命中的西南聯大》的齣版,勢必會令廣大讀者注目與著迷。
易社強(John Israel),西南聯大榮譽校友。早年就讀於威斯康辛大學、哈佛大學。師從費正清教授,現為弗吉尼亞大學曆史係榮休教授。主要從事中國現代史研究。著有《1927-1937年中國學生民族主義》(Student Nationalism in China,1927-1937)等。
饒佳榮,廈門大學曆史係畢業。與師友閤譯《檔案中的虛構》等多部作品。
阴差阳错,两年之内,竟至云南出差三次,虽然飞行游览行程甚便,但每次均因食宿环境之不同与脑中离乡地图之遥远而盼归甚切。 傍晚无事,信马由缰,竟晃进了大学校园。我正饶有兴致地观赏着渐暗天色下蹲在路边的修车少女的背影,田君忽然说:“原来到了这里!”抬眼观瞧,原来头...
評分 評分西南联大是中国教育史上的一个奇迹。在战争风云下,它临时拼凑而成,条件恶劣,衣食不充,加之日寇轰炸,师生上课还要冒着生命危险。学业不过9年,门徒不过8千,可从这里却走出了2位诺贝尔奖获得者、3位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和6位“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 是什么造就了西...
評分真的沒刪……
评分一本中國最傑齣大學的校史,和鹿橋的《未央歌》可謂“文史雙壁”。它細緻地洞察瞭中國學術和思想史上最自由的時代,前半段的寜靜祥和和後半段的風雨飄搖對比鮮明,可從中感受那個年代由盛轉衰的跡象。從前言和結語中批判性的隻言片語,我們能感受這個版本的刪減之重
评分雖然我也不知道怎麼講這麼一段故事,不過把這麼熱血又星光閃耀的事兒寫的這麼無聊,也是服氣瞭
评分很好看,在材料的發掘與整閤方麵很見功夫,畢竟集二十五年之力啊。感覺作者已經把聯大的曆史和精神融入瞭自己的人生甚至學術使命,非常全情投入。看瞭下英文初版序發現一個小花邊,原來與其現任妻子也是因寫作此書而結緣。
评分西南聯大的曆史盡管隻有短短的九年,但卻在中國高等教育史上留下瞭濃墨重彩的一頁華章,不僅僅是它後來孕育的無數英纔為中國的現代化進程作齣的卓越貢獻,更在於在民族危亡之際陷入《戰爭與革命中的西南聯大》弦歌不絕,使得不絕如縷、百摺不撓的中華文明得以薪火相傳,惟此精神,昭彰百代!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