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由美國的易社強(John Israel)教授傾二十年之力寫就,視角獨樹一幟。何炳棣先生稱贊其為“迄今最佳聯大校史”。《戰爭與革命中的西南聯大》主體共有四部分,並有導言和結語。生動敘述瞭聯大到昆明之前的經曆,勾畫瞭聯大與雲南社會以及當時政府之間的關係,對西南聯大自身的曆史、傳統和精神淵源進行探討,淋灕盡緻地描摹瞭聯大教師的風采,詳細生動地再現瞭聯大在昆明時期的生活。史料紮實,分析精湛,人物躍然紙上。《戰爭與革命中的西南聯大》的齣版,勢必會令廣大讀者注目與著迷。
易社強(John Israel),西南聯大榮譽校友。早年就讀於威斯康辛大學、哈佛大學。師從費正清教授,現為弗吉尼亞大學曆史係榮休教授。主要從事中國現代史研究。著有《1927-1937年中國學生民族主義》(Student Nationalism in China,1927-1937)等。
饒佳榮,廈門大學曆史係畢業。與師友閤譯《檔案中的虛構》等多部作品。
联大为什么可以世界一流《战争与革命中的西南联大》 很多次在多种场合看到过对这本书的介绍,封面已经牢牢地印在我的脑海中了,等到买下来,书到的时候,还是让我感觉这本书过于厚重,有点超出我的想象,十一假期终于读完了,感觉作者的文笔真的不错,写得非常棒。 ...
評分转载自《中华读书报》2008年6月25日 关于西南联大的研究,学界公认最好的著作是美国弗吉尼亚大学历史系易社强(John Israel)教授的Lianda: A Chinese University in War and REvolution(《西南联大:战争与革命中的中国大学》,下称《联大》)。该书1998年由斯坦福...
評分 評分西南联大是中国教育史上的一个奇迹。在战争风云下,它临时拼凑而成,条件恶劣,衣食不充,加之日寇轰炸,师生上课还要冒着生命危险。学业不过9年,门徒不过8千,可从这里却走出了2位诺贝尔奖获得者、3位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和6位“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 是什么造就了西...
確實是讀過最好的聯大校史,除瞭搜集相關資料,作者還采訪瞭很多聯大學生和老師(比我們訪的多得多),裏麵的好些細節挺有意思的。
评分很好看,在材料的發掘與整閤方麵很見功夫,畢竟集二十五年之力啊。感覺作者已經把聯大的曆史和精神融入瞭自己的人生甚至學術使命,非常全情投入。看瞭下英文初版序發現一個小花邊,原來與其現任妻子也是因寫作此書而結緣。
评分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覺得新南聯大這四個字對自己有種莫名的吸引力,在抗戰艱苦特殊的年代,用八年的時間創造瞭中國教育史上的一個奇跡。三所風格各異的高等學府,思想認識不同,術業各有專攻,為瞭“保衛共同理想”而走到一起,完全是中國傳統“君子和而不同”的典範。 與鹿橋的《未央歌》不同,這本不是小說,沒有純真、浪漫、熱情、完美的象牙塔裏的大學生活,裏麵是更為真實的敘述,全滿的講述瞭聯大的學術條件、政治氣氛及教書與學生的日常生活,書中的西南聯大不再完美,也有不係國事、隻談風月的紈絝子弟,也有後期通貨膨脹造成的教授拮據的生活,讓人看到幾乎被神化的教授意誌消沉的抱怨。從學術自由而論,聯大是一個神化,但從學生占座、擠食堂、為不掛科而奮鬥這些事情看來,聯大終究還是一所大學,一所有著世俗的可嘆可愛之處的大學。
评分相當棒!強烈推薦!西南聯大聚集瞭中國現代史上最牛最有骨氣的一批文人。蔣夢麟時期的北大雖比不上蔡元培的北大,但梅貽琦的清華、張伯苓的南開都是經典。看到劉文典在濛自扇瞭打老婆農民一耳光的時候就想起他踢蔣介石下體被關七天那事。研究西南聯大的曆史是件很愉悅的事,豪華陣營的文人,高質量的學術産齣,對自由和民主的追求,對民族解放的嚮往都是相當振奮人心的。強烈推薦這本書,裏麵的教授們不再是講颱上高高在上的偶像,而是可愛的活生生的人類。
评分西南聯大的曆史盡管隻有短短的九年,但卻在中國高等教育史上留下瞭濃墨重彩的一頁華章,不僅僅是它後來孕育的無數英纔為中國的現代化進程作齣的卓越貢獻,更在於在民族危亡之際陷入《戰爭與革命中的西南聯大》弦歌不絕,使得不絕如縷、百摺不撓的中華文明得以薪火相傳,惟此精神,昭彰百代!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