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史三書》作者嚴耕望享譽國際史壇,是錢穆最欣賞的學生,鬍適、楊聯陞一緻稱許的史學大傢,餘英時譽之為中國史學界的樸實楷模。本書匯集瞭嚴耕望先生的三本小書《治史經驗談》、《治史答問》和《錢穆賓四先生與我》,係著者總結數十年從師問學的曆程與研治國史的實際經驗,現身說法,指示後人以治史門徑。著者不矜其能,不放言高論,舉凡曆史學研究的基本方法、具體規律、論題選擇、論著標準、論文體式、引用材料與注釋方式、論文撰寫及改訂,以及努力途徑與生活修養等諸多問題,皆以質樸流暢的語言娓娓道來,原原本本,條分縷析,誠摯親切,務求實用,可謂金針度人,功在學林。
對初學治史者而言,有一本非常實用的參考書,那就是嚴耕望的《治史三書》,特彆是其中的《治史經驗談》。嚴先生文如其人,甚少“驚人之語”,亦不弄玄虛,所論處處針對學子所需,實在而具體。
——羅誌田(北京大學曆史係教授)
這是一本值得嚮所有有誌於中國文史研究的學者推薦的書。談論治學經驗的書並不少見,但切實周到如本書者則不易多得。
——傅 傑(復旦大學中文係教授)
嚴耕望的特長,在於同所有具備樸實品格的曆史學傢一樣,能夠把這個議題通過自身的治學經曆以及深厚經驗講述得惟妙惟肖……可讓讀者感受到“充實而有光輝”的魅力,金針度人、沾丐後學自然不在淺顯。這些措施和辦法也極為切實,歸結為一句話,就是勤奮讀書而已。
——李洪岩(《曆史研究》副主編)
嚴耕望(1916-1996),字歸田,安徽桐城人,著名曆史學傢。1941年畢業於武漢大學曆史學係。曾任中研院曆史語言研究所研究員、香港中文大學中國文化研究所高級研究員、美國哈佛大學訪問學人、耶魯大學客座教授等職,1970年當選為中研院院士。主要研究領域為中國中古政治製度及曆史地理,著有《兩漢太守刺史錶》、《唐僕尚丞郎錶》、《中國地方行政製度史》(甲部、乙部)、《唐史研究叢稿》、《唐代交通圖考》等。
最近论文遇到瓶颈,难以继续,于是将严耕望先生《治史三书》重新浏览一过。 先生所言原则性基本方法有五点: 1.要专精,也要相当博通。 2.断代研究不要把时间限制得太短促。 3.集中心力和时间作面的研究,不要作孤立点的研究。建立自己的研究重心,不要跟风抢进。 4.要看书,...
評分——读《治史三书》 王成军 20110331 严耕望(1916-1996)先生生逢乱世,而潜心治学,体现了一个史家的坚韧。《治史三书》上两篇谈治史经验,后一篇述人生际遇。两相匹对,可窥见其一生治学得失的深刻思考。抛书沉思,可悟社会科学知识的增长。 史学是一门通观古今的学科,西...
評分这部书多年前翻过,估计是在学校图书馆里面借出来的。但没有太多的印象了。但当时准备研究宋史肯定和这个书有点关系,而且充实而光辉,勤谨和缓等等都还有点记忆。但其他的东西似乎是完全没有记忆。 严先生所做的那些东西,我一概毫无兴趣,对于古代社会,特别是早期的历史,基...
評分严耕望先生是安徽桐城人。纵览百年中国史林,皖籍学人所著史学方法论著作,胡适之外,有五家最值得关注:姚永朴《史学研究法》、李则纲《史学通论》、吴孟复《古书读校法》、汪荣祖《史学九章》,以及严耕望的这部《治史三书》。五家之外,唐德刚、余英时、何佑森等安徽籍学...
評分嚴耕望真好玩,跟王西麟似的,處處來個“!”,好像他對此多感到焦急緊迫以正啓明似的。
评分重讀嚴耕望先生的《治史三書》,羞慚莫名,歲齒漸長,讀書日多,卻沒瞭老僧入定的心力。常常“思源弓繳而射鴻鵠”瞭。
评分“充實而有光輝”,這話用來形容嚴耕望先生也是格外貼切的。
评分這本書又名《曆史研究從入門到放棄》
评分重讀嚴耕望先生的《治史三書》,羞慚莫名,歲齒漸長,讀書日多,卻沒瞭老僧入定的心力。常常“思源弓繳而射鴻鵠”瞭。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