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中國的史傢與史學

近代中國的史傢與史學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出版者:復旦大學齣版社
作者:王汎森
出品人:
頁數:187
译者:
出版時間:2010
價格:20.00元
裝幀:平裝
isbn號碼:9787309074048
叢書系列:人文書係
圖書標籤:
  • 王汎森
  • 學術史
  • 曆史
  • 史學史
  • 思想史
  • 中國近現代史
  • 中國近代史
  • 近代史
  • 近代史
  • 史學
  • 史傢
  • 中國曆史
  • 學術研究
  • 曆史著作
  • 史學思想
  • 史料研究
  • 曆史編纂
  • 史學發展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美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近代中國的史傢與史學》文章所涵蓋的範圍大概是晚清最後十年到1930年代左右,前後將近三十年的時間,偏重的是“變”的部分,而尚未來得及仔細分析在新史學甚囂塵上之時,舊史本身的風貌。

著者簡介

王汎森(1958— ),颱灣雲林人。中研院院士,史語所所長。1980年颱灣大學曆史係畢業。1983年颱灣大學曆史研究所畢業,鏇即入伍服役。1985年任颱灣“中研院”曆史語言研究所助理研究員。1987年,入美國普林斯頓大學東亞係博士班。1993年,獲普林斯頓大學博士,同時升任曆史語言研究所副研究員,開始任教於颱灣大學曆史係及颱灣清華大學曆史研究所。王汎森(1958— ),颱灣雲林人。1980年颱灣大學曆史係畢業。1983年颱灣大學曆史研究所畢業,鏇即入伍服役。1985年任颱灣“中研院”曆史語言研究所助理研究員。1987年,入美國普林斯頓大學東亞係博士班。1993年,獲普林斯頓大學博士,同時升任曆史語言研究所副研究員,開始任教於颱灣大學曆史係及颱灣清華大學曆史研究所。1998年,升任曆史語言研究所研究員。1999年,任香港中文大學曆史係客座教授。主要著作有:《章太炎的思想》(1985)、《古史辨運動的興起》(1987)、《Fu Ssu—A Life in Chinese History and Politics 》(2000)、《中國近代思想與學術的係譜》(2001)。(主要著作有:《章太炎的思想》(1985)、《古史辨運動的興起》(1987)、《Fu Ssu—A Life in Chinese History and Politics 》(2000)、《中國近代思想與學術的係譜》(2001)。

圖書目錄

序/1
1、晚清的政治概念與“新史學”/1
2、近代中國的綫性曆史觀
——以社會進化論為中心的探討/29
3、從經學嚮史學的過渡
——廖平與濛文通的例子/69
4、什麼可以成為曆史證據
——近代中國新舊史料觀點的衝突/103
5、錢穆與民國學風/141
作者簡介/185
著述年錶/186
· · · · · · (收起)

讀後感

評分

近代中国的线性历史观和钱穆与民国学风两文尤好,解释了在近世经史重构,和在现代研究方法下大量中西古今的思想资源出现的情况下,史学家角色的转变,特别是重建了钱穆与晚清民国各种新学风的对话、辨证关系,以及其学术转向对现实的迫切呼应。本质上胡适和傅孟真的科学主义学...  

評分

第二次看王老师这篇文章,有了新的体会,主要是前两篇。一次史学革命的发生有许多如他老师说的史学内在理路,也不能忽视史学外部非史学的因素,当时是个巨变的时代,有了西学的冲击、现实的期盼,现实的因素对于史观、史学的变化很关键,尤其是激变的时代,现在的思维方式要求...  

評分

这本书的题目叫《近代中国的史家与史学》,作者在序中交代,本书涵盖的范围大概是晚清最后十年到1930年代左右,前后将近三十年的时间,偏重的是“变”的部分。 第一篇“晚清的政治概念与‘新史学’”,作者讨论了近代中国史学三次革命中的第一次——以梁启超的...

評分

近代中国的线性历史观和钱穆与民国学风两文尤好,解释了在近世经史重构,和在现代研究方法下大量中西古今的思想资源出现的情况下,史学家角色的转变,特别是重建了钱穆与晚清民国各种新学风的对话、辨证关系,以及其学术转向对现实的迫切呼应。本质上胡适和傅孟真的科学主义学...  

評分

书名给人的第一感觉,貌似会分门别类地总体介绍近代中国的史家和史学,而实际上并非如此。 这是一本文章汇编,收集了王先生不同时期的五篇文章,而它们都与近代中国的历史学家、历史学有关,每一篇文章实际上都是一个专题的论述,是通过史家与史学来论证某些结论性的观点。 ...  

用戶評價

评分

和羅誌田一個調調的

评分

上學期看的。

评分

論文集。最初還以為是類似王傢範《史傢與史學》的書……P39,“認為曆史是一條由原始到文明進步的直綫,這條直綫過去可能是捲麯的,進化論把它拉直瞭,把兩端拉直之後,特彆是對遠古及未來的想象,産生瞭劇烈的變化。”!!勘誤:P50,“—”——“——”。商榷:P4,關於談判中,“英代錶提齣中國是一個‘國傢’時,清朝的官員顯然不知其所雲。” 案:如果中國以前沒有“國傢”一詞,洋人又是怎麼翻譯齣來的?

评分

錢穆-餘英時-王汎森,一脈相傳,有同有異,求同存異。

评分

視野與敘述都堪為學習的模闆。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