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近代思想與學術的係譜

中國近代思想與學術的係譜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出版者:吉林齣版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作者:王汎森
出品人:三輝圖書
頁數:540
译者:
出版時間:2011-1
價格:45.00
裝幀:平裝
isbn號碼:9787546339016
叢書系列:
圖書標籤:
  • 思想史
  • 王汎森
  • 學術史
  • 曆史
  • 近現代思想史
  • 近代史
  • 近代學術
  • 學術
  • 中國近代思想·學術史·思想演變·文化傳承·知識分子·思想係譜·近代學術·思想脈絡·學術發展·文化研究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美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本書探討瞭從道光到1930年代約一百年間的思想學術變化中的幾個問題,對這一段曆史中比較為人所忽略的層麵做瞭一些研究。

全書分成三部分:第一部分 “舊典範的危機”,作者考察瞭方東樹、邵懿辰、汪士鐸、太榖學派等各層知識分子的種種變化,以描繪齣晚清內部的思潮變動,作者對這一時期的細察說明“從道光以來,中國思想界便進入不安定期,每一種學問都因內外的挑戰,而産生瞭分子結構的變化。它們催化瞭後來一些範疇性的轉變。”以此為張本,作者在第二部分“傳統與現代的辯證”深入剖析瞭中國近代思想中的傳統和反傳統的復雜關係,在第三部分 “新知識分子與學術社群的建立”中,討論瞭後科舉時代從“士”到現代“知識分子”的轉變,這些知識分子建立新“學術社會”的努力以及這個新“學術社會”的命運……

著者簡介

王汎森,颱灣雲林人,一九五八年生。颱灣大學曆史係學士,颱灣大學曆史研究所碩士,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博士。任職於中央研究院曆史語言研究所,先後擔任助理研究員、副研究員、研究員、特聘研究員,其間曾任曆史語言研究所副所長、所長,並於二○○四年當選中央研究院院士。

著有《章太炎的思想》(颱北:時報齣版公司,1985)、《古史辨運動的興起》(颱北:允晨文化齣版公司,1987)、Fu Ssu-nien: A Life in Chinese History and Politics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0)、《中國近代思想與學術的係譜》(颱北:聯經齣版事業公司,2003)、《晚明清初思想十論》(上海:復旦大學齣版社,2004)、《近代中國的史傢與史學》(香港:三聯書店香港有限公司,2008)。主編《中國近代思想的轉型時代:張灝院士七秩祝壽論文集》(颱北:聯經,2007)等書。

圖書目錄

自 序

第一編 舊典範的危機
方東樹與漢學的衰退 3
清季的社會政治與經典詮釋──邵懿辰與《禮經通論》
道鹹年間民間性儒傢學派──太榖學派的研究
汪悔翁與《乙丙日記》──兼論清季曆史的潛流
清末的曆史記憶與國傢建構──以章太炎為例
第二編 傳統與現代的辯證
從傳統到反傳統──兩個思想脈胳的分析
中國近代思想中的傳統因素──兼論思想的本質與思想的功能
近代中國私人領域的政治化
“思想資源”與“概念工具”──戊戌前後的幾種日本因素
晚清的政治概念與“新史學”
反西化的西方主義與反傳統的傳統主義──劉師培與“社會主義講習會”
思潮與社會條件──新文化運動中的兩個例子
近代知識分子自我形象的轉變
第三編 新知識分子與學術社群的建立
一個新學術觀點的形成──從王國維的《殷周製度論》到傅斯年的《夷夏東西說》
傅斯年對鬍適文史觀點的影響
什麼可以成為曆史證據──近代中國新舊史料觀點的衝突
價值與事實的分離?──民國的新史學及其批評者
“主義崇拜”與近代中國學術社會的命運──以陳寅恪為中心的考察
附錄
思想史與生活史有交集嗎?──讀“傅斯年檔案”
傅斯年與陳寅恪──介紹史語所收藏的一批書信
· · · · · · (收起)

讀後感

評分

从清代后期到抗战爆发这百年间的历史,过去无论是研究还是阅读都远远谈不上热门,而现在,由于有了一大批重要学者和许多高质量论著的出现——当然,我们立即会想到桑兵、罗志田、茅海建、杨奎松等学者的名字——近代史特别是近代思想与学术史已经成了显学。在这一显学日益扩张...  

評分

我朝   立國凡六十餘年,   文治噤聲,武功乏陳,   自誇特色,人不能堪,   前無來者,後或有繼,   泯滅無算,罄竹難書,   溯其淵源,前前朝始,   徽國朱氏,地下有知,   自歎弗如,必再薨矣。   史家考古,林林總總,   殷鑒未遠,挑戰仍...  

評分

在近年有关近代思想史与学术史的研究中,有几个人的研究是需要特别注意的,台湾学人王汎森先生的著作就是其中之一。收在《中国近代思想与学术的系谱》一书里的论文不仅给很难读到王先生大作的大陆读者提供了管中窥豹的机会,更有其作为研究“典范”的意义。 事实上,...  

評分

读第三编第三节“什么可以成为历史证据——近代中国新旧史料观点的冲突”,想到一个很有趣的比喻,故在此记录。 经典诠释学在发展中逐渐分化成两个派别——“求其古”派与“求其是”派。前者是要寻求最古的经典注疏,后者是要寻求最为合理的经典注疏。我初以为,“求其古”派是...  

評分

其实是一篇读书摘记,但“读书笔记”区域写好后不方便寻找,故写在书评区域。 我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笔记记着记着就开始画画…[Emm][旺柴] 王汎森先生《中国近代思想与学术的系谱》的引论实在精彩。(想到在唐潮读书会上侯亚伟老师也就“后见之明”的问题提醒过我们)有关“去熟...  

用戶評價

评分

讀到《近代中國私人領域的政治化》《反西方的西方主義與反傳統的傳統主義》時眼前一亮。

评分

寫得挺好的,就是驚艷感不足:史識上沒有特彆讓我驚訝的內容,而方法的裝逼程度也就那樣。裏麵記錄的一個個人的活法很感慨。

评分

嚴重誇大思想的作用。關鍵的社會影響完全沒有。清末新政、北洋等從未提及,似乎從未發生,隻有甲午、辛亥。《思潮與社會條件》這篇也沒講清楚影響思潮的社會條件到底是什麼。講吳虞的例子占瞭一半篇幅。《近代知識分子自我形象的轉變》誇大科舉廢除的影響,當時的讀書人也沒有覺得這是什麼大事。還誇大不讀經書、讀教科書的影響。新研究發現新學堂根本不受老百姓歡迎,大部分人讀的仍是舊式的學塾。《價值與事實的分離?》舉的例子不恰當。事實是實然,價值是應然。舉的例子中,學者並未主張應該怎麼樣。第411頁說陳寅恪打破瞭漢族中心觀。講傅斯年的幾篇較好,這纔是適閤思想史的領域。但王汎森對傅斯年的研究現在已被超越瞭。

评分

全本嗎?

评分

寫得挺好的,就是驚艷感不足:史識上沒有特彆讓我驚訝的內容,而方法的裝逼程度也就那樣。裏麵記錄的一個個人的活法很感慨。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