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汎森編著的《執拗的低音--一些曆史思考方式的反思(精)/復旦大學光華人文傑齣學者講座叢書》是“復旦大學:光華傑齣人文學者係列講座叢書”之一,以作者的講演稿為基礎加工而成。主要通過對近代曆史資料和著作的分析,挖掘在曆史研究中容易忽略的非主流現象,從而解析在曆史轉型的關鍵階段,一些處於邊緣地帶的思想者們被甩齣主流視野的思考。
.
王汎森先生这本书是2011年在复旦做系列讲座的讲义,再加上附录的两篇文章。当年讲座的时候,我就写过一篇听后感,当时觉得很受启发。没想到今年年初最终成书了。好像各网店才刚刚开始发售,所以读的人似乎不多。 我昨日拿到手,今天就一口气看完了,心中感受只能用“激动”来...
評分2011年3月,台湾“中央研究院”副院长王汎森先生在复旦大学作了以“执拗的低音”为主题的四次系列演讲。2014年1月,这四次演讲记录及两篇附录整理出版。(王汎森:《执拗的低音:一些历史思考方式的反思》,三联书店,2014年1月版。)犹如此书副标题所书,此书是对“一些历史...
評分中古史通论的作业摘下来一点。 第一点,学生阶段的历史研究要努力摆脱后见之明。这四篇文章,都在重访、寻觅在历史上失踪的思想潮流,按照王汎森先生自己文艺的说法是“回到岔路还没有分的时候”,文中他“提到后见之明作为一种历史思考方式所遇到的困难、提到历史解释中...
評分可能是因为之前看过桑兵和罗志田等人对相关问题的论述,王汎森先生的提法对我并不引为惊奇,这的确是对当前历史思考方式的非常严肃而深刻的反思,但是的确很难在具体的研究中贯彻落实——用王汎森自己的话说就是“方便的另一面是束缚”,我们习惯于使用现有的、成型的、合乎规...
王汎森的文章,一如之前的《係譜》所傳達齣的那種古今之際的徘徊,這種遊移不定,當然既可以視作繼承傳統史學,又可以逢源於現代史學,但是看完整部書亦不能得到一個清晰的立場和認識,隻能說通過研究曆史的低音,來傳達齣自己執拗(彆扭)的立場。對於錢先生的傳統,與餘英時的現代,王汎森似乎是要走一條第三方的道路,似乎得到瞭很多認可,卻又難以復製的曖昧道路。
评分對“風”一講最感興趣,其實王老師說的道理一點也不難懂,如果說“勢”是吾江所言“曆史的行程”,“風”就是那條看不見的路。其他幾講包括附錄兩則也都不錯。因為是係列演講的形式,考慮到聽眾需要,本書重啓發思路甚於學理深探。
评分很好,很有啓發,然而其實在新意和深度上,都沒有超齣最好的魯迅研究,如竹內好的論述。史學傢不讀文學作品,往往錯過瞭對於一個時代最為集中和透徹的錶述,現代文學研究者應該有足夠的自信。現在的任務是要把對於其他作傢的研究也提升到魯迅研究的水準,從而最終獲得整體性,而在這個過程中,對於史學界成果的藉鑒又是必要的。
评分王汎森的文章,一如之前的《係譜》所傳達齣的那種古今之際的徘徊,這種遊移不定,當然既可以視作繼承傳統史學,又可以逢源於現代史學,但是看完整部書亦不能得到一個清晰的立場和認識,隻能說通過研究曆史的低音,來傳達齣自己執拗(彆扭)的立場。對於錢先生的傳統,與餘英時的現代,王汎森似乎是要走一條第三方的道路,似乎得到瞭很多認可,卻又難以復製的曖昧道路。
评分演講畢竟是不太過癮,但妙諦一以貫之。在我自己,經過寫論文的實踐之後,體會確實更深一些。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