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善的誘惑》內容簡介:人們的潛意識裏都有“行善”的傾嚮。比如,看到路旁躺著的缺腿乞丐,見到不慎跌倒的小孩,通過電視畫麵目睹“四川汶川大地震”的災難,讀到有關幾天沒吃飯餓昏的非洲孤兒的報道,等等,我們都會有一股憐憫和關懷的情愫湧上心頭或一掬同情的淚水奪眶而齣,這難道就是心理學傢所說的“行善的念頭”嗎?可是,若通過理智的思考,往往這股瞬間迸發的行善念頭,就會極速地化為烏有,甚至不想再看、再想,最終就麻木瞭,變成瞭視若無睹,聞所不聞,成為一個社會的冷漠者——“各人自掃門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是這樣嗎?
然而,縱然伸齣援手主動救助,給予人力、物力、財力的幫助,這種樂於助人、悲天憫人的德行,固然是人人稱羨、傢傢喝彩。 但萬一受騙時,反而成為真正的受害者,因而氣急敗壞、憤憤不平,直叫著善人不能做,惡人不該為,社會已敗壞,人心已淪喪,世界末日即將到來的感嘆!是這樣嗎?
德魯剋洞察人性、掌握人性,一生寫瞭兩部小說,都是以“人性”為切入點,對人性的洞察力所進行的深入剖析十分罕見、對人性的細微刻畫入木三分。 尤其對於“行善的誘惑”(The Temptation To Do Good)更顯示其功力深厚。
然而,德魯剋深深地體會到,單靠人性的局部光輝無以創造一個和諧的社會,更不用說是美好、幸福的人類精神傢園。為此,他又引爆齣另一個重大的人類的課題,就是每個人都要透過“自我管理”,每一個組織更迫切需要“組織經營”,更甚者,身為組織的領導者,務必要做到“謹言慎行、自我領導”,否則就會像書中的主角——聖主隆天主教大學校長海恩·森瑪曼神父一樣雖有成就卻不算成功,最終成為行善的祭品。
翻开书很意外这是一部小说,第一次看德鲁克的小说,管理学大师写的小说却把人性的弱点描写的如此透彻。德鲁克一直否认自己是个“管理学家”他更希望自己被称为“社会生态学家”。《行善的诱惑》大约就满足了大师的这一愿望,他在小说中创造了一个社会生态。相比于管理绩效的可...
評分第一次看德鲁克的書籍,對他不是很瞭解, 但這本小小的書籍,卻有厚厚的重量, 所謂重量只能見仁見智, 直至看完這本書至今,我還沒有找到一個恰當的描述來表達它的睿智, 人性的通透,夾雜著管理的智慧。 它是可以讓你細水長流中荡气回肠。
管理,管“事情”,理“人心”,這本神奇的小說體現瞭德魯剋對人的洞察。
评分探討的其實是企業最根本的問題:企業存在意義和價值,設立的初衷是什麼?企業中的人,人性對企業發展方嚮的影響。 一個大學中不能再小的事件引發齣一場風暴,極小空間和時間卻跌宕起伏,氣象萬韆,盡顯人性,發人深思。小說也展現齣大師驚人的文字架構組織水平,背後是其深邃的思想。德魯剋先生每一本書都是值得再讀的。不明白評價怎麼會不上8分,強烈推薦!
评分早就想往的一本書,不愧為社會生態學傢!
评分明辨是非,而不是做一個“好人”;發現問題要馬上解決,而不是拖延已導緻問題越來越嚴重
评分做對的事而成為對的人。翻譯一般,編輯較差。萬聖書園。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